缝纫机

江西萍乡千年古渡长潭往事

发布时间:2023/7/10 17:16:46   

文:石玲摄影:潇歌

离萍乡城不远处,有一古渡口。相传千多年前,楚昭王视察边境时,来过一次萍乡,在此附近水中相遇一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舟人取之"。楚昭王不识此物,问遍群臣子,无人认识此物。

楚昭王便差人去问孔子,孔子当时也可能不识此物,但怕楚昭王问罪,就忽悠昭王,说:"此物为萍实,可剖而食之,吉祥也"。楚昭王一高兴,就命群臣立刻扬帆打道回府。两岸的百姓听到江中"扬帆,扬帆"的叫声。("扬帆"近音有似"长潭")后来人们慢慢地把这里叫作长潭了。

这只是传说,没有文字记载。但经笔者走访长潭多位老人了解到,长潭老街,70年前,2米多宽的路面上还是青石板铺的,石板上有马蹄印和独轮车碾压过的痕迹,和现在古渡口遗址青石上磨出的独轮痕迹一样,痕迹深处的有二寸深。这足足证明,如没有经过数百年马蹄和车轮的踩踏,是磨不出如此深的痕迹的。

长潭老街不长,街头至街尾约百多来米。傍河而建。在解放初期,老街两边有十来家店铺。麻雀虽小,但五脏齐全。如客栈、酒家、铁匠铺、棺材铺、篾匠铺、裁缝铺、榨油铺、南货铺,后来又有一家国营的百货合作社等。厚重的青石板路面,这条深深的车轮沟和马蹄印,足见证这条古街的悠悠岁月,沧海桑田。

早年萍河水有近百米宽,水深常年川流不息。古渡码头近三十余阶青石板梯,被往来的人们踏得油光光的。砖头左边现在还保留一家老吊脚楼,原是一家老客栈,传说古时是官驿站。现虽破败不堪,但还能看到它当年的风华气场。

古街上还有好多家老房子,最气派的就是现在的合作社。二层楼房,全砖瓦结构,进深数十米,有大小房间20多间,原建造者是一钟姓大户人家,解放前是做大生意的,有良田千亩,矿场数家,足见当年这条老街上的繁华。

古渡口两岸各有棵五六百年龄的老槐树,树根部沧老见空洞,可容纳下一两个大人,但树枝依旧密密匝匝,冠盖如云。每日像对情侣似的摇曳相望,为等渡的人们遮蔽着阳光、细雨。对面码头上还有座驿亭,亭里有石板橙子,供往来等渡人休息。

当年这里远近闻名的商铺,林氏裁缝铺也算一家,长潭乡下近百户人家,就只此一家裁缝铺。萍乡著名漫画家秋天就出生在裁缝铺里。听秋天讲,他在长潭公公婆婆家里生活了6年。

林氏裁缝铺就在这条街的尾部,是用石头在河边直接筑起。木、砖式两层结构,一层大厅做店面,里面用木板隔开做房间和厨房。一楼的木质楼梯可上二楼,上面存储着粮食谷子和杂物。房子外面座向右边有一口泉水井,是这条街上方圆两公里唯一的一口水井,泉水常年不绝涌出,到现在都没有干枯过。

林氏的裁缝手艺非常好,当年没有缝纫机之前是用手工缝制衣服的。年代末,买了一台老式缝纫机,这是当年这条街上唯一的机器。当年熨衣物的熨斗是烧木炭的,熨衣物之前烧好木炭放进熨斗里,等烫手了就可熨。

秋天曾经说过:小时候最喜欢看他公公在布上设计图案,也经常在布匹上乱涂乱画,为这也就没少挨公公的尺板子。只要快逢年过节附近乡村人家多有请公公到家里做手艺裁制新衣服。每次收工回来公公都会带点果子,肉鱼什么好吃的回来给他吃。

他说小时候最喜欢看公公家看那台飞转的缝纫机,和看挂在中庭上的老式摇来摆去的闹钟,听那报时的钟声,感觉非常美妙好听。冬天,最喜欢去隔壁铁匠铺,听那乐器似叮叮当当的铁锤声,和看那火花飞舞的铁花,有时帮着抽抽风箱。

还有那家榨油坊,看那被水轮推动的辗轧茶子的转盘,听那榨油工的吆喝声,和用树桩碰击茶饼的声音。闻那木缝中流出的茶油香。榨油坊也很温暖,因要火烘干茶子。小伙伴们还喜欢在压碎的茶子里寻找那茶虫吃,像吃着刚刚炒出来的肉油渣子,好香嫩的。

秋天说,因母亲生他一年后,就随父亲到上埠瓷厂上班去了,他就成了当年的留守儿童,跟着公公婆婆生活。在孤独是会想着母亲和哥哥姐姐她们,就一个人坐在公公家大木门的门槛上,抬头看那大梁上,正在巢里露出小头,等着母亲来喂虫子吃的小燕子。记得有几次,还没有长齐羽毛的小燕子从巢穴里掉下来,他会心痛地把它捧起来,拾来高橙子,爬上去把小燕放进巢里去。有时也会数着飞来飞去的燕子,羡慕它们能自由飞翔。

夏天的晚上,会在窗边痴痴地望着菜园子里的萤火虫,看它们放着一闪一烁的亮光,自由地满天飞着。有时会好奇地想,下雨了怎么不会淋灭它屁股上火光,风吹动的时候火光乍会更加清晰。有时,会把它们抓去放到小瓶子里,在无月的夜晚照亮小小房间。

秋天说,在长潭生活几年,最喜欢跟着大人渡河,在船上看河里戏水的小鱼。渡口上有条带篷的木船,长年为两岸过渡人们免费服务,摆渡的老人虽已风烛残年,但身板硬朗。他吃住都是在船里,日日夜夜风里来雨里去,不知送过多少过客。当对岸有人要渡河时,就会听到有人喊:"来船呦一一"摆渡老人就会从蓬船里出来,用竹竿撑着船往回。秋冬时河水不深,清可见河底摇荡的水草,和嬉戏的小鱼在水草里穿来钻去。

这条街上的小朋友,都喜欢在街上玩,坐在码头上槐树下看摆渡船,再是到合作社看老人用竹筒打谷酒,买几两花生豆子坐在桌子上品酒"打讲"。讲的都是东家长西家短的,或是讲这条街过去的往事,码头从清朝末年到解放初期都比较繁华。

长潭是通往安源矿的捷径:安源矿在没有通铁路前,运输煤炭走的是水路,多是在这里装船运往外地。那时这里铁火轮,大木船来来往往,还有走水路来安源矿谋生的外乡人也多是从这里下船。当年毛爷爷、刘少奇、李立三他们多次来安源领导工人运动,走水路无疑在这码头上下过船。

听老人讲,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走水路曾两次来到长潭,并在这码头停留了一个多月,这里离萍乡城不到五公里,是进入萍乡城的前站,也是安源煤炭外运的重要码头。

长潭老街还有一特色,在那里出生的女孩格外漂亮。秋天说,有几次回老家,都喜为街上的美女画像。她们多眉毛清秀,眼大而水旺旺,身材娇小多姿,讲话甜蜜。不知是喝了那口老井,常年不断清泉长大的缘故吗?

改革开放后四十年,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交通建设速度更是世界第一。高铁,高速公桥梁路纵横萍水河上。长潭古渡口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如今的长潭老街,乘着改革开放国家发展的东风,和这几年国家投入的对新农村的建设和乡村振兴,也换颜一新了。宽大笔直的乡村柏油公路上车辆穿梭。下乡来看风景的城里人来来往往,萍水河两岸,如今更是风景如画,杨柳多姿,芬芳飘香。河水又清澈见底,鱼儿跳跃。长潭古街换颜一新,迎接着新的发展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1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