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省委书记走访基层,遇到一个86岁的老兵,

发布时间:2023/7/10 17:16:29   
为什么会得白癞风 http://m.39.net/pf/a_4637080.html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七十余载。当年那些韶华的子弟兵们,如今也是越来越少了。他们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部分都选择了解甲归田、回到家乡,默默无闻地建设国家。

年的春节,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走访基层。到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新村的时候,他随机走访了几名老农,岂料却无意中发现了一位默默无闻数十年的特等功臣。

这位战斗英雄叫李文祥,时年87岁,卢展工和他交谈的时候,发现李文祥的堂屋里摆着一张带着军功章的照片。谈话中,卢展工才知道李文祥曾经在福建当过兵。

于是,卢展工亲切周到,交谈时有应和,激发起了李文祥的谈兴。临走之时,卢展工指着老人堂屋里的军装照片问道,您的军功章还在吗?我看看行吗?

李文祥同意了卢展工的请求,并回屋翻出了一个老旧,且有一些破的小布包,打开之后卢展工发现,里面满是各种纪念章、军功章、奖状,都成堆了!

不过,这中间最有分量的,还是那一份残破的奖状。上面印着毛泽东、朱德的肖像,由第10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叶飞、副司令员成钧、副政委刘培善等于年7月联名签发。

在这张奖状的背后,有一段由钢笔书写的,非常有力的文字——立功事迹:

一、济南、淮海、平潭战役中一贯机动灵活英勇顽强,共立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特等功一次。

二、进军福建时不怕难苦,帮助同志们劳动,一贯带头起模范作用。

三、在备战练兵中能够教育同志,进行思想互助,自己对军事演习特别积极,带头苦练,对再战金门决心很大。

这说明李文祥曾参加了解放战争的许多次战役,从北打到了南,而且立下了许多功勋。除了这些,他这个布包里还有一对残破的少尉肩章,以及一叠子早已陈旧的老式证书。

从这些保存的证书和奖章中,我们可以大致推出李文祥的前半生。他是一个河南人,22岁的时候就已经参军了,两年之后就入党了,而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

李文祥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平潭岛等战役,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到班长,再从排长到连长,荣立了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各一次。

年,李文祥复员转业,担任福建省建设厅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保卫科干事。不久后,李文祥与福建姑娘陈宝珍完婚。年,国家号召干部精简务农,他主动要求回河南老家种地。

于是,李文祥放弃了建筑公司的干部岗位,带着妻子千里迢迢地回到了家乡,踏实务农,这一去便是五十年。在这五十年里,李文祥从来有炫耀过自己的功勋。

李文祥只是用一个破旧的包,将自己全部的立功证书和军功章装好,压在了箱底。大家也只知道他是一位普通的复员军人而已,哪里晓得他曾是立过大功的特等功臣。

这五十年来,李文祥先后做过生产队长,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他一直为乡村建设默默奉献着,甘于平凡,带领村民兴修水利,复耕农田,为家乡建设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而李文祥家能值得说道的资产也只有三间平房,四亩地,一台电视机和一台老式缝纫机。村里人都很敬佩这位老书记,说他做村干部时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严格要求自己。

北街村在黄泛区,当年十分贫困,土地贫瘠且耕种不易,村民时常吃不饱饭。李文祥就带着村民挖水渠开河道,复耕农田,勤劳致富。等全村都住上了新房,他家才最后一个盖新房。

李文祥年回乡,到年才盖得了三间平房,且一直没有翻新过。李家的生活水平在村里只是中下,李文祥的人品在村中是有口皆碑,但没人知道他曾获得过那么多的奖励。

不过,他们都都记得李文祥当年是如何引黄种稻,挖渠引水,改造低产的盐碱地,结束全村吃救济粮的历史。也记得他带领大家种西瓜,发展副食品加工,建养殖场的举措。

但是等到村民生活水平提高,选举他连任村支书时,他却拒绝了,他说:“我年纪大了,文化不足,还是让年轻人来干吧,我做好配合就行啦!”

就这样,李文祥甘当副手,又一步一步走进村干部行列,心甘情愿地做一个普通的农民。但是李文祥却一直都心系乡亲,一直为乡村的发展出力。

每逢村里要搞民生工程的时候,李文祥家都是第一个捐款捐物,办养殖场,他捐出木料,调整种植结构;他捐钱买设备,建学校,通马路;救济贫苦五保户,都是他第一个捐款。

八十年代后,国家的优抚政策一直在统计老军人和老党员的情况。从年到年,范县共统计普查过十二次,可每一次都忽略了李文祥。无他,因为李文祥从来不说自己的事迹。

年,范县县委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寻访人员来到了李文祥的家中了解情况,李文祥却只是给他们看了看自己建国后的党费证。其他的资料,李文祥根本没有拿出来。

年,范县民政局广泛收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英模资料,也发放了相关表格给李文祥。但是,李文祥根本就没有填写自己曾经参加的那些战役以及家中的困难。

其实在年后,福建省建设厅的老同志们,就曾经根据福建留底的档案地址,专门跑去北新村,说要为李文祥恢复干部的身份,落实相关的待遇,并且还要请他再回福建工作。

只要李文祥点头,他们全家就可以去气候宜人,条件丰裕的城市生活,还会享受老干部的待遇,不必在农村受苦。对此,李文祥激动地表示:没想到这么多年了,组织还惦记着我。

随后,李文祥又说:我已经扎根农村许多年,早就习惯了。再说,我是队长,村里群众都需要我。要是大家都去了富地方,穷地方没人来,那不就更穷啦。

于是,李文祥婉言谢绝了组织的邀请,还是在农村做活。又过了几年,福建省的同志再次到北新村给他补发生活补助,并且还约定每季度汇款一次。

不久,范县民政局也根据相关政策给李文祥办了村干部补助。李文祥知道后,便将福建省的生活补助费凭证拿给县民政部门看,说自己有一份补助了,不能拿两份,不能让国家吃亏。

李文祥和他的妻子晚婚晚育,只有一个独生女。女儿李金英在33岁前,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战斗英雄,因为在她的记忆里,只有父母辛勤耕作的身影。

作为李文祥妻子的陈宝珍,原本是福建人,陪着他到了一贫如洗的河南老家种地,也无怨无悔。早年生活极不便利,水土与气候都摧折人,一时间家里连房舍都漏风。

所以陈宝珍只能咬牙坚持,十多年后才勉强住上大屋。陈宝珍远嫁异地,几十年以来,她只回过一次娘家,因为交通不便,还是卖了一头猪才凑够的路费。

自从卢展工无意中发现了李文祥的英雄事迹以后,当地的人才知道,原来自己身边这位朴实憨厚的老人,不仅是老资格的党员和军人,还曾是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

一时间,李文祥备受瞩目,万人敬仰,许多单位请他去演讲,聊事迹。但他却显得有一些惶恐,他说“那天见到卢书记,我真不该把那包东西拿出来,不该惊动领导,给大家添麻烦”。

随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调查,李文祥老人的事迹,越来越明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济南攻坚战中,他冒着枪林弹雨为部队炸开了坚固的城门。

在徐州碾庄阻击战的时候,他带领战士吃麦子、喝冷水,顽强阻击了敌人4天4夜。在淮海战役中,他又荣获了一等功;在渡江战役的时候,他又火线入党了。

上海刘行镇国际电台保卫战,他打坏了两支枪,血战之后一个排仅剩下了3个人。从山东打到金门,他一路浴血奋战,才有了前文说到那一包的军功章。

复员的时候,福建的地方领导见他战功赫赫,准备提拔他去做电厂的厂长,但是他最后以自己的文化水平不足谢绝了,后来还进入了更擅长的保安工作。

年,在国家经济进入非常困难的时期,当时国家号召干部精简,下放支农。李文祥了解到以后,就第一个报了名,并且在上面按上了自己的指印。

别人劝李文祥说,你现在是国家干部,每月工资待遇不错,还娶了福建的姑娘,又早已习惯了福建的气候,你老家又是个国家级贫困县,饭都吃不饱,你何必回去挨饿受穷呢?

但是李文祥却坚定地认为:党员就要永远听党的话,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革命军人更不能含糊!回乡以后,李文祥为当地的贫苦所震撼,主动担任了稻改队长。

李文祥表示:我就不信,改变贫穷比打仗攻山头还难!凭借着一腔热血和在南方的见识,他日夜蹲守在稻田里钻研种植技术,带领乡亲们发展水利改造盐碱地。

那个时候,李文祥吃住在挖河清淤的工地上,一干就是四十多天。大生产时期,他账目公开透明,又给仓库配了四把钥匙。仓库保管、会计、贫农代表各一把,再给副队长一把。

李文祥自己不拿钥匙,务求使群众对村干部放心,维护乡村的秩序。功夫不负苦心人,原本连窝头也吃不饱的北新村,没几年就达到了水稻丰产,再也没有挨过饿。

李文祥的事迹曝光以后,根据相关政策,国家要优先为这些革命功臣新建或翻建住房。他的家里房舍简陋,早就该翻建了,但是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因为李文祥觉得家里的房子住人已经足够了,自己也不愿给国家添麻烦、增负担。在李文祥的坚持下,当地政府也只好作罢了。但是,人们总想为英雄做点什么。

于是,在县政府给李文祥安排体检的那三天里,一些组织和志愿者对他的平房,进行了改造翻新,给堂屋装了顶棚,粉刷了墙壁,添置了沙发,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暖气片。

李文祥体检回来之后,看到焕然一新的家,立刻就有些坐立不安了。他表示:有这些钱,帮助困难的乡亲多好啊,早知道要给我收拾屋子,我就不去体检了。

当年有人问李文祥:您老放着城市舒适的生活不过,自愿回农村吃苦受累,值吗?他坦荡地说,想想那些死去的战友,还有啥不知足的?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打心眼里高兴。

这么多年来,国家经历了巨变,但是李文祥一直守着清贫,在乡间务农,从不向人炫耀自己的过往,他时刻坚守着共产党员的操守,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李文祥先后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国时代楷模、特等人民功臣的称号,这些荣誉和称号与他曾经获得的那些军功章一样,都是实至名归的。

年2月,92岁的李文祥老人去世,各级媒体纷纷发文进行悼念:

报国操金戈,解甲归故乡。半世隐功勋,扶犁劝农桑。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建设年代,他扎根农村,不求索取,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生活中,他从来没有想过出名,更没有想过当英雄。显示了一位老党员极高的觉悟和极强的党性,人民永远怀念他。

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李文祥老人,便是这样的脊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1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