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市场 >> 聘洋员用西医,盘点李鸿章的时髦生活
年,李鸿章奉命去美国与欧洲等国考察,以便协助清廷开展“联络西洋,牵制东洋”的计划,谁知在美考察期间,李鸿章却闹了一个大笑话。
原来,当时李鸿章下榻的饭店里安装了电梯,李鸿章没见过这玩意,于是问一旁的美国人说:“这间屋子怎么这么小,连把椅子都放不下”。
负责接待的美方工作人员顿时哭笑不得,但出于外交礼仪,美方工作人员还是将电梯的垂直升降原理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李鸿章。
李鸿章用心的听着,双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似乎想要透过小小的电梯间,将西方科技揽入怀中。
其实,素来喜爱西方科技的李鸿章,算得是上清廷中不折不扣的时髦老人。那么,除了用心学习电梯原理外,李鸿章还有哪些时髦的举动呢?
01科技控
奉旨考察欧美时,李鸿章已经73岁高龄了,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作为“军迷”的热情。为此,李鸿章不顾旅途疲劳,执意坐着轮椅,参观心心念念的克虏伯炮厂。
说来李鸿章与克虏伯炮厂的缘分,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早在年,李鸿章从克虏伯炮厂一口气买回了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布防在大沽口、山海关炮台等等防线上,用以巩固大清的国防。
大手笔买军火的同时,李鸿章也不忘认真研究学习。与克虏伯炮厂做完生意的两年后,李鸿章对克虏伯后膛炮的了解,就达到了“专家级”水平,以致他在给朝廷的奏章中都侃侃而谈道:“后膛装药的枪炮是如今最先进的武器,但同系产品中,查格林炮远距离射击不行,只能用在守营护院上,而德国克虏伯四磅钢炮则不但射击距离远,质量还很轻便,用在陆军炮队里再适合不过了”。
宛如科研论文般的奏章,李鸿章还写过很多。比如几乎让朝廷看不懂的“蒸汽动力运转奏折”,就是出自李鸿章的手笔。在这篇奏章里,李鸿章疯狂给朝廷科普蒸汽动力的原理,绘声绘色地说:“镟木、打眼、绞镙旋、铸弹诸机器,皆绾于汽炉,中盛水而下炽炭,水沸气满,开窍由铜喉达入气筒……轮转则带旋,带旋则机动。”
一本科研奏章让李鸿章在八股取士的朝廷百官中脱颖而出,慈禧觉得李鸿章懂得多,干脆将朝廷采购的大单交给李鸿章经办。李鸿章也不客气,转头就跑去狂买克虏伯大炮。
年,李鸿章率先用克虏伯炮装备了淮军19个营,共计引入门克虏伯炮,其中还包括6门四磅后膛钢炮,一下子让淮军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个层次。
不仅如此,李鸿章凭借着自己对军械的了解,大胆将克虏伯炮厂的产品用到了北洋水师的军舰中,比如“定远”、“镇远”、“济远”号的护甲钢板与龙骨便是由克虏伯厂生产提供,同时军舰上还装备了30.5毫米的克虏伯双管炮。
据不完全统计,在李鸿章的一力倡导下,克虏伯先后从大清王朝拿到了上千门大炮订单。因此,当李鸿章年前往欧洲考察时,克虏伯炮厂用极高的礼遇迎接李鸿章这位大主顾,还专门送了李鸿章一套纪念册。
02时髦派
与克虏伯做生意,已然让李鸿章成为朝廷保守派眼中的“异类”,但喜欢科技与时髦的李鸿章对此毫不在意,反而高调聘请美国驻天津领事馆的毕德格来做西席先生。
于是,满清一众官员让家中子弟学八股文的时候,李鸿章府上却是让公子李经方跟着洋先生学英文,另一位公子李经迈缠着毕德格到处跑,而李鸿章自己则一有闲暇,就让毕德格用中文给他读法文、德文、英文的经典著作,从而了解西方世界的方方面面。
这一切体现在国家大事上,就是李鸿章奉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大力推行洋务运动,而反映在居家小事里,则是李鸿章在女儿孩子的喂养问题上,建议女儿先让乳母喂养孩子,等到一年后便给孩子按西法增加牛乳喂养,以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
不仅如此,李医院的倡导者之一,而他推崇西医的缘由,却是因为年他的妻子突发中风,请了无数郎中都不见好,万般无奈之下,李鸿章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请了英国传教士马根济来家里治病。
谁料李鸿章丝毫没抱希望的马根济,居然带着手摇电机给李夫人诊治,结果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还真救回了李夫人的性命。
李鸿章就此成了西医粉,四处宣扬西医的神奇之处,还让马根济在天津一众官绅眼皮子底下现场操刀完成了一次肿瘤摘除手术,瞬间让马根济成了无数官员眼中的“神医”。
宣传“马神医”的同时,李鸿章医院而奔走。据《天津通志》记载,“马神医”的医术赢得天津官员们的认可后,李鸿章马上趁热打铁,积极医院,一口气募集了六千两白银。
随后,李鸿章将募集来的银两,再加上他本人的四千两私房钱,一起用来建设了近医院,医院建成后,解除了无数病患的痛苦,真可谓是善莫大焉。
而像这样崇尚先进科技的事,李鸿章还做过很多。据野史记载,李鸿章在一次出国考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台英国缝纫机,于是李鸿章立刻开启海淘模式,豪掷千金买下缝纫机,又不惜自理跨国运费,远渡重洋将这台缝纫机送给慈禧太后把玩。
慈禧喜不喜欢这台远道而来的洋玩意,如今早已不可考,但李鸿章对国外的一切显然充满了好奇。在他的幕僚团队里,有着大量的海归派与外国友人,这些“洋员”们在外交谈判、军事教习,翻译等诸多方面给李鸿章提供了数不清的便利,也让李鸿章成为清廷中最时髦的高官之一,深刻影响了整个满清王朝,促使那如睡狮般的古老紫禁城,渐渐睁开迷离的双眼,看向充满近代科技的新世界。
参考资料:《清史稿》、《天津通志》、《剑桥晚清史》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