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他用时间,修理时间澎湃在线

发布时间:2023/2/22 15:46:15   
女性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85356.html
                            

一处街角、一家铺面、一脉传承,半生经营,孔令贞和孔令军恪守祖训,日复一日地在毫厘之间修复着时间的滑动,将莒城几乎是独一份的修表店经营成为有口碑、有信誉的百年老店——

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我和我的祖国》影片《回归》单元中,修表匠华哥以精湛技术确保中英方代表与女港警手表精准确对的剧情曾经感动过无数观众。这项曾经深入生活的修表技艺,如今几乎只能深入记忆深处。

经历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一定记得“四大件”这个名词,它指的是当时中国老百姓最期待拥有的四件物品: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以及手表。

“那时候,对于普通人来说,手表绝对是一件奢侈品,谁要是有一块,可会倍加珍惜,戴出去也显得有身份、有地位。”提起当年,跟手表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莒县孔家修表店的店主之一孔令贞仍然颇为自豪,“现在很多名表也是机械的,甚至是手工的。”

现在那些机械的、手工的名表毕竟只属于极少数高端消费群体,在普通人当中,手表似乎已经处在了被遗忘和取代的角落。

但是孔家修表店仍然在。自出生于年的孔祥义创立这家店算起,这家店已历经百年风雨。孔祥义师傅是地道的山东曲阜人,按“祥”字辈算是曲阜孔家的75代孙,13岁便跟随舅父李翠安至莒县学徒,开始了修表生涯,自立修表店后,一直从事着各种高、中、低档表的精修,并把手艺传给了五个儿子中行三的孔令贞和行五的孔令军。

随着精绝的手艺一同传下来的,还有孔老师傅制定的家训店训:童叟无欺、价格亲民。

艺精

用时间修复时间

孔家修表店坐落于莒县浮来中路和青年南路交会处东北角不远,店面不大。

远远看去,孔家修表店很简单———只需要一张桌子即可,细看下来,修表店可谓一个独立的世界,无数细小的格子,收纳着修理钟表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工具和配件。这项极其精细的工作需要各种繁杂工具,光不同型号的螺丝刀就有许多,还有用来敲打的小锤子,用来吹灰的小皮嘴,用来消磁的退磁器,用来焊接的点焊枪……每一样都有自己的独特功能,无法相互取代。更为精致的是,各种不同的钟表、手表,都有自己的独特配件,涵盖了各种大小、各种型号,手表零件细小,得用放大镜。

由于手表内部的结构极其复杂,因此修表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活儿,需要兄弟俩平心静气、耐心仔细,有时候,手上稍微一个发抖,便会造成无法恢复的损失。对于孔令贞和孔令军两位来说,几十年的沉淀后,独坐一隅,安静地听着钟表细微的“咔咔嚓嚓”声,从中“诊断”“开方”“治愈”,便是最为美妙、最为享受的过程。

在修表界,也有着他们独特的“望闻问切”。有时候听声音、有时候看外形,具有放大功能的单眼筒镜便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伴侣”,通过这个放大工具,他们打开表盖,仔细地观察机芯内部的各种零件和结构,任何细小的缺失都逃不过这一“法眼”。

据一位认识了近30年的顾客回忆,他的那块西铁城的方形黑盘机械表,曾经因为摔跤而跌得七零八落,找到孔家修表店时,孔令贞硬是靠手工打磨出了一块表蒙子给修好了,虽然“破了相”,但是至今仍能正常工作。

现在的孔家修表店除了维修手表钟表外,也逐渐开始销售各种手表、钟表、电子万年历、各种表用电池等,以他们专业过硬的技术尽量追逐时代。

坚守

安居一隅传承家族技艺

孔令贞和孔令军大半辈子的时间,都交给了修表技艺:孔令贞今年66岁,自10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修表,孔令军今年56岁,自15岁起跟着父亲学艺,哥俩属于典型的家传手艺,入行以来一直从事着修表营生,从未离开过。

在集体和国营占了百分百经济活动的年代,孔家修表店曾经被社办企业“收编”过。据孔令贞回忆说,他一直记得当年每月领34.5元的工资,一半要交到生产队买工分,然后参加生产队分口粮,如此持续了十多年,直到放开个体经营才自己单干。

曾几何时,家里有一个挂钟和机械闹钟,手腕上有一块手表,曾经是多么土豪的生活,“一块手表都能借出去给小青年戴着相亲”。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百姓的手里渐渐地有了活泛钱,手表开始慢慢普及,靠着一手得到父亲真传的过硬的修机械表功夫,孔家修表店也曾很有名气过。

在孔令贞的记忆中,这家百年老店,也跟随着莒城的发展经历了四次搬家:先是在莒县原县委、县政府斜对过的老广播站附近;后来搬到南关吊桥供销大厦原址附近;第三次搬到老城关派出所沿街平房东面;如今,搬到浮来中路和青年南路交会处东北角,一晃也十多年了。

方寸之间,日久且宽。孔家修表店历史悠久,而且基本算是“独此一家”,但是孔家修表店一直是童叟无欺,价格亲民,从没有因为维修资源稀缺而坐地起价,加上修表的手艺过硬,这么多年来,虽然钟表的市场起起落落,但修表店的名号却不曾有过任何瑕疵,难能可贵。

也许是多年的修表生涯涵养了兄弟两个淡泊宁静的性情,对于市场的兴衰,他们两位似乎看得很淡,只要有顾客需要,就尽量去维修、去满足。只有在谈到继承人的时候,那种落寞有些掩饰不住。

两位师傅坦言,孩子们都没有子承父业,曾经也有人登门拜师学徒,有的都到了独立开店纳客的技术程度,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市场前景不很好,职业上与社会各方面交流又少,不适合现在的年轻人来干。”孔令贞师傅笑得有些无可奈何。

热忱

将极致熬煮成信仰

无论对顾客,还是对自己的职业,孔令贞和孔令军都有着无法取代的热忱,在他们心里,那是一种质朴的“职业信仰”。

几十年来,孔家修表店的两位师傅都是在一起从事修表,和睦相处,从未分开过,对待客户都是笑脸相迎,说话轻声细语,干起活儿来也是有板有眼、不急不躁,不会因曾经的红火而傲娇涨价,也不会因后来的萧条而焦虑失落。

据两位师傅介绍,曾经有段时间,钟表行业比如今还要萎缩,“几乎没人戴机械表了,电子手表和电子挂钟确实方便不少,还有后来的BP机、手机越来越兴”,这个阶段,孔家修表店真的是“熬”过来的:主要是为电子表更换电池,辅助为一少部分老表提供维修服务。生意减少,经营辛苦,可孔家两位修表师傅都没有放弃或者转行的打算,“这个父辈留下的手艺和这间老店,有感情,再说,总有人还戴着表,还需要———换换电池也是需要的嘛。”

其实很难说得清楚,到底是钟表维修行业需要两位师傅,还是两位师傅需要钟表维修行业,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直到今天,还有些老顾客找上门来,还有些新顾客慕名而来,这里面,既有市场需求,也有着情怀的追求。

而两位师傅也在常年从事精工修表所需心静如水、心细如丝中,练就了宠辱不惊、平和散淡的性情。

几十年的灯下案头久坐,戴着放大目镜在一块块手表精密狭小的空间里作业,对体力和视力消耗很大,孔师傅也说:“这个行业不养人啊。”

可是这个“不养人”的行业,他们却在竭尽全力维继。

在孔令贞师傅的案头左下角,贴着一张并不起眼的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的,是提示吃药的具体内容和补钙的方式方法。也许在两位师傅最纯粹的内心深处,这份行业已经是他们寄托精神的信仰,能多干一天、多服务一天,都是用实际行动在对老手工艺致敬。

往期推荐

全媒体记者刘江雪通讯员贾立明

原标题:《他!用时间,修理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3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