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记忆中的中山装

发布时间:2024/1/22 13:41:41   
白癜风治疗效果好的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partment/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我老家农村,人们多数还穿本地裁缝用手工做的衣裤。长袖的就像现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唐装”模样,短袖的就没领子了,开一个“圆领”,也称“和尚领”。裤子呢,不论啥颜色的布做裤,总要用白布上个“腰”,长裤、短裤都这样,腰围很大,都在三尺以上。穿时要把裤腰“团”起来,再缚上一条裤带才能系牢。所以,这种裤子俗称“团团裤”。正因为人人都有一条裤带,因此要某人牢记一件事,往住会对其叮咛再三:“你裤带头里打个结头噢,这事不要忘记哦……”现在,如再说这话,可能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尽管大多人仍在穿那些手工缝制的衣裤,但总阻挡不了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喜欢上穿用“洋车”(缝纫机的俗称)踏出的“先进”服装,如中山装、列宁装、青年装、学生装等。但中山装可不像那些手工缝的衣服随便穿的。穿中山装当时是要讲身份、讲究场合等的。如村里有文化的教师、去过县里区上参加代表大会的村干部或跑过马头见过世面的人就比较“得体”,会受到大家的默认。如果一个平常穿手工缝制衣服的人忽然穿上了中山装,大家就会认为要么他要去相亲,要么出远门做客去。否则准会被人当做“洋灯罩”(时貌、噱头的俗称)对待。小孩们见着便会喊:“……洋灯罩,敲破修不好……”小伙到了成亲的日子,那必须是一身全新的中山装,就连新郎“行郎”队伍里的小伙也必须个个穿上中山装,官冕堂皇地去女方迎亲。“行郎”其实就是现在所称的“准新郎”,都是新郎最要好的朋友。这些“准新郎”有些人会选择去镇上服装店做一件中山装,不日自己做新郎时反正要穿的。但“行郎”中也有家境困难的或年龄小点的,则可能会选择先向亲戚朋友借件中山装穿,帮新郎完成迎亲任务后再说。所以,喜庆的时候还会听到另一种声音:那些知“底细”的大姑娘揶揄某位“行郎”:“借来衣裳,谋来行郎,汆坏油汤,眼泪汪汪……”如同穿西装必须挂领带一样,那时村里人穿中山装必定要在左边上面表袋里别上一支钢笔,如同现代人戴副金丝边的平光眼镜装有“文化”。但村里人都知道他原本就是一个“白目”,所以往往会取笑说:“同志同志,钢笔两支,装装样子。哈哈哈……”(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1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