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市场 >> 部队里的女红红色收藏馆之红色中国
红色收藏藏品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当时结婚的标配是拥有“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
红色收藏馆藏品
本文版权归作者彭胡湾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红色收藏馆文章已开通全网维权功能!
缝纫机针由上海缝纫机针二厂制造,适用于44型缝纫机,机针为21号,每袋10支。44型缝纫机为当时使用较广的型号,缝纫机针的大小决定了所缝制布料的厚度,针号越小所缝制的布料越薄,21号是缝制棉料等加厚型面料时使用,如棉衣、棉被。
缝纫机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之一,缝纫机针也是“革命战友”。上海作为最早开始生产和制造缝纫机和零配件的地方,资历最老,品牌最响亮。
小彭茶座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以前的中国物质水平低,生产力落后,然而衣食住行的生活硬性要求,哪怕再穷再苦,一年到头,过新年的时候还是要想法设法做一到两套新衣服的。那个时候衣服很贵,从长远一点考虑,自己缝制衣物还是比较省钱,一些家庭会考虑添置一台缝纫机(毛主席诞辰纪念红色收藏馆之红色中国),而且当时拥有缝纫机的家庭都是经历过要先有“缝纫机票”再凑钱买下的,算小奢侈品,也是添置大件了,一家人的衣物从此有了着落。
这些缝纫机针,是在我们当地的废品市场买到的。有一天接到一个做废品生意的老板的电话,因为知道我是玩红色收藏的,就告诉我他打包购买了一批部队仓库的闲置品,想看看我有没有兴趣。我当即就过去选中了一批文革的东西(文革磨刀石长啥样红色收藏馆之红色中国),其中就有这样一批东方红的缝纫机针。
中国共产党针对人民军队的建设,规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有一大纪律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的“一根灯芯”精神,决定了这支人民军队的主基调,正是靠着人民军队在苦日子里勤俭节约、克服困难,吃得了苦,才过上了好日子。到了和平年代,部队训练量大,衣服磨损是很快的,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部队也有充足的保障,不过为了贯彻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都有士兵自发缝补衣服,这股优秀的作风流传至今。比如南京路上的好八连,他们也是经常缝缝补补,因为勤俭节约的精神而成为了军队的一面旗帜,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榜样。
一包包的缝纫机针在巧手和交织的棉线之间舞动,叙说着勤俭的传统美德;在双脚的摆动间,千万个家庭缝补了数不清的衣物,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期待,也完美诠释了中国式家庭无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