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丨红军老战士郭瑞祥信

发布时间:2023/7/16 13:42:14   

在大连市旅顺口区一处布置简陋的卧室里,当沉甸甸的“七一勋章”摆放到眼前时,岁的郭瑞祥嘴角翕动了一下,用微颤的双手轻轻抚摸着它。

“我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只是做了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党和国家授予我这么高的荣誉,我感觉做得还不够。有生之年,我还要为党的事业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说话时,郭瑞祥望着墙上那张他受勋时的大幅照片,声音坚定而清晰。

党的百年光辉历程,郭瑞祥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

16岁投身革命,17岁入党。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洗礼,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曾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战争年代,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生死置之度外;和平岁月,克己奉公,艰苦朴素,树立良好家风。84年,郭瑞祥本色不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践行初心使命的荣光。

年少立下报国志

年1月,郭瑞祥出生于河北魏县一个叫尹也马的小村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乡医,口碑极好。然而,郭瑞祥11岁那年,开药房的地主认为郭瑞祥的父亲抢了他的生意,找人将其毒打致死。“从那时起,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思想,便在我的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郭瑞祥说。

为了让郭瑞祥识文断字,母亲节衣缩食,在农闲时间把他送进村私塾念书。“这个时候,我听说当地有共产党活动,共产党领导穷人翻身求解放,心里特别向往。”郭瑞祥回忆说。

在进步同学的影响下,郭瑞祥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并积极参与发传单、送情报等革命活动。他说:“有一天,一位曾经的私塾同学问我,你天天找共产党,共产党来了你见不见。我着急地问,在哪儿呢。他指着自己说‘我就是’。这位同学一直在考察我,后来成了我的入党介绍人。”

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情形,郭瑞祥至今历历在目。从此之后,这位农民的儿子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考验,从未动摇。

“七七事变”爆发后,郭瑞祥从事地下工作。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冒着随时被捕的危险,为部队收集了大量情报,并积极在群众中发展党员,扩大党的队伍。年,他组织带领40余人光荣参军。

生死无惧冲在前

郭瑞祥家里珍藏着一本发黄的相册,褪色的老照片,记录着他和战友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点滴瞬间。翻看老照片,他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为了救亡图存而浴血奋战的岁月。

年5月,在鲁西南一个叫肖渠的地方,日军兵分两路向我军发起进攻。

“战斗非常激烈,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沟沟峁峁。”时任新三旅八团一营一连指导员的郭瑞祥,带领一个排迂回到敌人后方,突袭了留守的日军,敌人顿时乱了阵脚。

尽管已经过去80多年,郭瑞祥对当年的战斗细节仍记忆如昨,“日军连死带逃,我们乘胜追击,缴获了十几匹日本战马、一批骑兵步枪和一挺歪把子,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戎马岁月,几乎天天都在战斗。年9月的一天,时任东明县独立营政治委员的郭瑞祥带领余名战士向敌军发起进攻,敌军很快增援多人将他们包围。

战斗从拂晓打到天黑,多次突围失利。危急时刻,郭瑞祥把党员、干部召集起来组成突击组,他赤膊上阵,一手持驳壳枪,一手高举马刀,第一个冲向敌阵。

提起这一段,这位百岁老兵神采飞扬,“我一冲,战士们跟小老虎一样冲上去了。敌人没想到我们敢这么打,吓得像兔子一样四散跑了,敌军全线崩溃。”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郭瑞祥拿着老照片,一张张仔细端详,语音时有哽咽,“很多战友早早就牺牲了……我有幸活到现在,看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70多年来,他一直把这些照片带在身边,每一位老战友的爱好、生平,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对于获得的“七一勋章”,郭瑞祥说:“我是代表牺牲的战友们去领的奖。”

红色家训薪火传

郭瑞祥育有6个子女,在他的影响下,除大女儿因个人专长进了地方体育运动队,其他孩子都应征入伍。

对孩子们,他立下一条家训:永远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

四女儿郭惠丽在部队是一名普通护士,曾想在部队多干几年,后遇裁军,回到了地方。多年以后,她惊讶地发现,父亲竟以小名称呼她所在部队的军长。

“爸爸,您认识我们首长?”

“哦,他曾是我的老部下。”

“啊?您为啥不早说呢?”

父亲板起脸来:“你们要靠自己努力,知道这些没有什么必要。”

长子郭江从部队复员后,郭瑞祥让他听从组织安排。郭江后来进了一家物资回收企业,做了一名普通职员。年,他和妻子双双面临下岗。按照规定,这种情况可以申请照顾,两人可以不同时下岗。但郭瑞祥做他们的工作,“下岗的人不少,需要照顾的人很多,你是党员,没有党员克服不了的困难。”最终,两口子自主创业,在旅顺开了一家小五金店,通过自己辛苦摸索总算挺了过来。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我们兄弟姐妹从没想过要沾他的光,一切靠自己,虽然从事的都是普普通通的职业,生活也是平平淡淡,但我们感到一样幸福和知足。”郭惠丽说。

7个孙辈,一样遵从这条红色家训,毕业后,都不想依赖爷爷,全部自谋职业,有的应聘去了私营企业,有的当了“北漂”。郭江的儿子郭宇光通过网上招聘,进入大连一家船舶配套企业,凭着个人实干,目前已成为单位的设计骨干。

“爷爷一直要求我们自立自强,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郭宇光说,他们都牢记着爷爷的嘱托。

简朴生活励后人

走进郭瑞祥位于辽宁省军区大连第十六干休所附近的家中,满眼陈旧的老家具,让人仿佛穿越回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某个普通人家。

书桌、书橱、沙发、床……油漆剥落,斑斑驳驳。这些家具都是四五十年前郭瑞祥利用闲暇时间打制的木工“作品”,至今依然结实耐用。

客厅靠墙处,摆着一台老式缝纫机,用了整整70年;茶缸已使用了44年,多处用焊锡修补过;在这位享受正师职待遇的老首长家里,洗手盆的下水管被引到一个桶里,存下的水用于冲马桶……

“打记事起,全家人吃的用的就简简单单。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书包,一直是父亲用旧雨衣、旧布缝的。他经常教导我们,不要过分看重物质享受。”郭惠丽的记忆中,父亲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的往事历历在目,“他的言传身教,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不为物质所累,但这位百岁老兵却从未放松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他的案头,摆放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理论书籍。每天,他都会用放大镜阅读。“这几年,用坏了3个放大镜。他告诉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紧跟时代不掉队。”郭惠丽说。

闲暇时,郭瑞祥会把获得的奖章、勋章拿出来一一擦拭,“我要时刻擦拭共产党员的‘初心’,不让它沾染一丝‘尘埃’。”

记者杨少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2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