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岳阳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有许多载入史册、影响深刻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红网岳阳站从5月20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党史会说话》,通过融媒体产品,重温百年党史,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
红网时刻记者叶芬通讯员朱平杨小丽岳阳报道
喻杰。
“功高不自傲,离职不恋栈,离休不休息,务实不空谈,创新不停滞,为民不为己,节俭不浪费,律己不特殊。”喻杰一生克己奉公、两袖清风,位于平江县加义镇丽江村的喻杰故居如今是省级廉政文化示范基地。
年2月陕甘宁边区贸公司经理联集会议合影。前排左五为朱德,左四为喻杰。
喻杰,原名喻达仁,年生,湖南平江县人。喻杰年参加北伐,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他担任红六军团供给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喻杰先后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长、国家粮食部副部长、商业部副部长、中央监委驻财政部监察组长。担任3届全国人大代表和5届全国政协常委。年因病逝世。
喻杰一生为民,高风亮节,他带领老家群众植树造林,兴办小水电、绿化荒山、建设家乡,改变了山区的穷苦面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他的老战友、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称他是“人民公仆风范”,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称他是“老干部的楷模”。
不当京官当农民,不图享受只讲奉献
喻杰给有关部门写信反映农村情况。
“中国传统上,有文官告老还乡,武将解甲归田,我要是住在北京,就要增加国家很多负担。”年,喻杰主动向中央写信请辞,信中言辞恳切“一为不给国家增加负担,二为回家尽孝心,三为家乡人民作出贡献,我要回丽江。”经过多次申请后,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他欣喜若狂,带着简单的行李,就从京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家乡平江嘉义丽江村。
年1月,在嘉义丽江大队,乡亲们奔走相告“达老子要回来啦”,他们口中的“达老子”就是喻杰。北京的大官回乡了!这件事在当时的丽江小山村引起了轰动。大家都想知道这位从家乡走出去的“京官”是什么样子。可是后来他们发现,没有西装革履,更没有气势凌人,喻杰一身粗布衣服,脚穿布鞋,一日三餐吃的是粗茶淡饭。他起早贪黑整菜地、锄杂草、浇粪肥、修猪栏、喂猪食,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两样。劳作之余,他也向乡亲们请教农业生产经验,没有一点官架子。乡居期间,他还常把自己生产的蔬菜送给周边的贫困户,家里的猪栏周转饲养,既支援国家肉食供应,又支援生产队里的肥料所需。
返乡的19年里,喻杰把余生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奉献给了家乡,他带领乡亲们建电站、植树造林、修学校、修路架桥,山区的面貌得到了改变,他自己却一直坚守着清贫的生活。
老百姓交口称赞喻杰是“农民的大恩人”。他却说:“不是恩人,是还债。”他说:“我们平江县为革命牺牲了20多万人,丽江村和我一起出去的就有多人,现在活着回来的就我一个,革命胜利快30年了,他们后代的生活不好,你说我怎么能够安心,怎么对得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我回来,是来还债的啊!”
绿化荒山:把“和尚山”“癞子山”改造成满目青山流翠
喻杰察看山区经济作物。
从家乡走出去40多年,看到家乡面貌仍然落后,群众收入仍然微薄,喻杰寝食难安。回乡不久,他便邀请大队、生产队的干部和村里的老农一起察看全村的山山水水,商谈如何改变山村面貌。经过实地勘察,他提出封山育林和开发小水电的主张。虽年近古稀,又患有多种疾病,他全然不顾,仍和乡亲们一道挥锄垦荒,挖坑栽树。
喻杰和村民们有个封山公约:偷挖竹笋,罚款五元。举报有功,奖励一元。一天,他拄着拐杖上山巡查,发现有3根碗口粗的竹笋不见了。一查,原来是大队干部知道喻杰喜欢吃笋,就破例挖了三根春笋送去,想让他尝尝久违的“家乡味道”。喻老对此却不领情,严厉批评了他们,然后径直来到大部队,按规定掏钱交了罚款,并告诫村干部以后谁违章就罚谁。在喻杰的带动下,偷挖竹笋的歪风彻底刹住了。
喻杰在山区考察。
艰苦奋斗,几度寒暑,喻杰带领乡亲们把光秃秃的“和尚山”“癞子山”全栽上了绿油油的树苗。喻杰书写了3块封山护林警示牌,又挑选了3名护林员,整日在山里巡逻。就这样,全村封山育林1.5万亩,积材价值多万元,平均每户近元。他所在的横圳生产队每年出售木材收入人平多元。
兴办小水电:年,闭塞落后的小镇拥有了第一座变电站
喻杰(左二)为改变山区落后面貌,不顾年迈体弱,带领测量队勘测水电站坝址。
在治山的同时,喻杰帮助农民开发山区水利资源,大力发展小水电。他担任水电站建设总指挥,领着从水电部门请来的设计人员先后4次沿河勘察,反复研究设计方案,还带头捐出自己多年的积蓄1.4万多元。水电站建设中,从最初的选址定坝、筹集资金,到后来的购置设备、开凿隧洞、清基筑堤、防洪抢险,喻杰都一一过问。
昏暗的隧道里,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打着电筒,检查工程质量,看有没有空隙和裂缝;傍山渠道上,他弯着腰,走在一段从石壁上凿出来的险道上,反复研究渡槽怎么安放;山洪暴发时,他冒着倾盆大雨到工地指挥民工,硬是把7台被雨水浸泡的抽水机打捞上来。
喻杰主持建成的丽江电站。
在喻杰和乡亲们的努力下,嘉义镇大地上建起了第一座变电站,这座闭塞落后的小镇终于在年实现了通电。这对于当时只能靠松明子照明的村庄来说,是历史性的大事,当时整个村庄都沸腾了。
拦沙、截水、发电、灌田、滞洪,电站的修建造福着整个丽江村。喻杰还率先创办嘉义水电股份公司,这是当时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他带头认购股份,担任董事长,先后在灶门洞、大岩、焕新等地修建水电站6座,装机15台,容量达万千瓦,不仅解决了嘉义全区的照明和乡镇工业用电需求,每年还能卖给国家多万度电,水电股份公司每年盈利30多万元,入股的群众都能分到发展的红利。
经过十几年艰苦奋斗,喻杰先后为嘉义镇修建小水电站6座,装机15台,容量达千瓦,大力改善了丽江村人民的生活,真正实现了人民电力为人民的宗旨。
廉洁如玉:曾为国家理财人去世时全部储蓄仅有元钱
喻杰回乡后简陋的居室。
在喻杰故居,他的卧室里,一张老旧架子床,一床喻杰亲手缝制的麻丝蚊帐,一部缝纫机,一台收音机,一张老式木桌,一把因喻杰身材发胖坐不下而锯掉了半边扶手继续使用的高背木椅子,它们都在静静地诉说着喻杰生前俭朴的点点滴滴。
受喻杰的影响,他的儿孙扎根农村种地。
喻杰从政清廉,从不搞特殊化,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年任西北贸易部部长时,大儿子喻砚斌来到西安找他要求安排工作,他动员儿子回乡务农。年任中央粮食部副部长时,喻砚斌又找到北京,他仍教育儿子安心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小儿子喻力光和大孙子喻源龙,从小在北京读书,中学毕业后,喻杰把他们送回老家务农。喻杰在职期间,全家11口人有10个在农村务农,他从没想过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个人影响为家人谋取一点点利益。
喻杰(左二)与群众座谈。
喻杰平时吃的是自己种的菜,住的是自己掏钱建的土房,从不追求舒服安逸。他本可享受部级待遇,财政部要给他配一辆价值20多万元的小车,他却说年纪大了很少出去走动,要求把配车的钱捐给贫困偏远的咏生乡修一条路。
年1月,喻杰因操劳过度,旧病复发,病情恶化,上级送来进口药品,他连连推却,说:“好药要留给更需要的人。我老了,没法治了,不要再花国家的钱了。”连盖在身上的一床新毛毯,他也坚决要求交还给组织。他在临终前留下遗言:丧事要从简,不要为我花钱,钱要用在农村建设上……
年2月,喻杰与世长辞,享年87岁。弥留之际,他还反复念叨着,大雪压坏很多树木和楠竹,要尽快抢运出来,五保老人都有棉絮盖吧……在得到满意的答复后,他才安心地闭上了眼睛。在清理他的遗物时,人们发现他的身边仅有元钱,此外便只有一本回忆录,上面记录着从皖南事变到延安的点点滴滴,那个属于他们的辉煌时刻。
喻杰回乡当农民,建设家乡的事迹,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副主席王震亲自写信给予高度评价。
青山傍绿水,忠诚印寸心。喻杰用艰苦朴素的作风,廉洁如玉的操守,一生为民的情怀,践行着对党忠诚的品德,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写信赞扬他:“你一直保持着革命精神和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为我们离休和将要离休的老同志,作出了表率。”称他为“老干部的楷模”。
岳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岳阳市档案馆红网岳阳站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