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资源 >> 金智英们失语的半生虎嗅APP
虎嗅年轻组作品
作者
常芳菲
世界高速运转,女性投身其中。“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已成影响社会的重要力量。
虎嗅将目光投向那些富于独立、进取精神的新一代女性,她们来自文化、科技、商业领域,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完成对自我持续的建构与重构。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女性是金智英。一个由各种平淡故事缝合成的东亚女性窒息的一生。
本文内容主要基于《82年生的金智英》原著
当你在搜索引擎里输入“金智英”三个字,可以看到这样一位韩国演员的人生梗概:
毫无疑问,她是众多金智英中最闪耀的一个。出生于年,24岁的年纪就凭借出色的演技拿到了百想艺术大赏最佳新人奖。可以说年少得志。6年之后,她又靠《我人生中最精彩的瞬间》这部影片同时拿到韩国四大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同年,她宣布婚讯。
年,演员金智英终于成为了母亲。
她和众多韩国女性一样——人生被母亲的身份蛮横地区隔成两部分。不管红毯上的闪光灯多么令人留恋,手握奖杯的时刻多么让人心醉,母亲这个身份都会适时出现,提醒她:此地不宜久留。
而之后的故事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为了照顾家庭,演员金智英退场,母亲金智英转去幕后成为了制作人。
这是东亚女性一生的选择题,成为母亲,或者,什么都不是。
日本歌手大黑摩季在经过旷日持久的不孕治疗,依然失败之后,决定离婚。理由是:与其抱着生不出孩子的罪恶感跟丈夫生活一生,我选择为他的幸福应援。韩剧《迷雾》里黄金档新闻女主播高惠兰,可以为了工作和上司拍桌子瞪眼睛。但回到家里,她就要跪在婆婆面前,为自己迟迟没有怀上孩子道歉。
图片来自迷雾剧照
而出生在年的金智英,有着几乎一致的人生轨迹。只不过,她没有那么幸运。在细细密密的规训中,她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人们很容易被《82年生的金智英》电影中的感人场面打动。
当金智英“被附身”成为外婆,哭着抱住母亲说:“你在花一般的年华,为了供哥哥们读书,在清溪川踩缝纫机......没能对你说声谢谢,真是对不起”;影片末尾,金智英和丈夫(孔刘饰)走在路上,丈夫因为心疼妻子而红了眼睛,低落恍惚的神色仿佛是自己患上抑郁症。这些时刻,观众以为和作者心灵相通,确认影片的主题是关于爱与和解。
但很遗憾,这原本是一个“即便丈夫是孔刘,却依然不幸”的女性故事,但出于照顾社会情绪和市场反馈的考量,不得不改编成“都有孔刘这样的丈夫,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团圆结尾。
即便如此,这部美化原著的影片主创团队依然承受了兴盛的语言暴力。男性网友坚信影片会引发厌男风潮而在Naver上报复性地打出2分。网友诅咒这将是演员郑裕美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声援影片的男演员刘亚仁也难逃恶评。网友愤怒地诘问他“是不是想做外国人”?最后使出撒手锏——“这个没当过兵的娘炮”!
这只是韩国社会蔑视、厌恶女性的一个侧面。而翻开原著,纸张夹杂间,是多少女性被无声碾碎的一生。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大学社团组织全员郊游。你因为有点感冒而躺在房间里蒙头大睡,却迷迷糊糊听见自己的名字:
“她好像已经和那家伙彻底分了啊!”“你不是从很久以前就对她有好感吗?我们会帮你的......”
然后,一个向来君子的学长不无惋惜地缓缓开口:
“唉,算了,被人嚼过的口香糖谁还想吃啊?”
被比作“嚼过的口香糖”,是认为女性不洁。
金智英听到了这些评价,第一反应不是跳起来吵架,她甚至连掀开棉被面对他们的勇气都没有。她只能立刻合理化这些羞辱——大概学长喝多了,或者太害羞,抑或是防止其他人胡闹才故意这样说。
第二天,金智英散步的时候巧遇了这位学长。人前,他依然温柔妥帖、殷殷垂询:眼睛怎么这么红?昨晚没睡好吗?
金智英很想当场让这位学长难堪,反问一句,口香糖睡什么觉。可话到嘴边,她还是选择了保持沉默。
事实上,《82年生的金智英》这本书里每一个女性在遭遇伤害的时候都是沉默的。
小时候,当金智英吃了弟弟的奶粉,奶奶狠狠拍她背的时候,她没有说话;青春期,学校有个出了名的暴露狂。几名女生用晾衣绳和皮带把他扭送去了警察局。但最后是那些女生被学校记过、被老师责骂。老师们说:女孩子把学校的脸都丢光了,真是不要脸!女生们没有说话;金智英妈妈害怕自己第三胎还是怀了女儿,丈夫却把脸扭向墙壁说,少乌鸦嘴,别说这些触霉头的话。金智英母亲哭了一夜,没有说话;所以在金智英生下自己的女儿,被婆婆安慰说没有关系的时候,她也没有说话。她上补习班遇到尾随的变态,向父亲求救。但父亲气喘吁吁跑来后,只是问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补习,为什么裙子那么短,是不是随便对陌生人笑了。金智英没有说话;出租司机看着金智英说:我原本每天第一个客人都不载女生,但你要去面试,所以我愿意载你一程。金智英听完,还是没有说话。
这是沉默的大多数女性——她们很受伤,但无从表达。
所有女性受到的教育就是:女孩子要文静、要帮父母操持家务、要让着哥哥和弟弟,长大后要保守、检点,危险的人和事要懂得避开,否则出了什么事,都是自己造成的。
金智英的问题就都是“自己造成”的。当怀着孕坐地铁上班的时候,陌生乘客一边让座一遍嗔怪“肚子大成这样还上班”,而当她成为全职主妇,别人又指责她是“妈虫”(原意是用来贬低“没把小孩管教好的年轻妈妈”,后来也指没有收入,靠丈夫生活的全职妈妈)。
面对陌生人的无端指责,金智英还是没有说话。
那些日常细细密密的指摘、规训、教诲,逐渐变成锋利的针,一边令金智英们刺痛,一边慢慢缝上她们的嘴。
最终,金智英成了一个彻底失语的人。只有在发病,成为“外婆”“母亲”“丈夫的同学”的时候,才能自如表达感受。
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传统里,“阁楼上的疯女人”有特定的意义。而韩国女性文学与之一般无二。小说《火之江》中塑造了疯女人形象的韩国作家吴贞熙说:(被压抑的女性)“只有在疯癫中才能看见真实”。
女性被当作母亲和妻子,唯独没有自我,最终难逃被主流排挤成为异类的命运。事实上,她们都是东亚厌女传统下的牺牲品。
英国记者琼·史密斯曾在《厌女症》一书中这样定义:
厌女症(misogyny)是广泛存在于文学、艺术和种种意识形态表现形式之中的病症,表现为对女性化、女性倾向以及一切与女性相关的事物和意义的厌恶。
而厌女的情绪弥漫在整个韩国。
普通男性因为职场竞争而厌女。
根据Koam-TV的报道,近10年来,韩国青年失业率从6.9%不断攀升,年,失业率已达到9.5%。而20岁~30岁是女性经济活动参加率唯一超过男性的年龄段。
而那些未能顺利就业的男性将这种失落和剥夺感反射到了女性身上。韩国女性发展研究院对全国名不同年龄段的男性进行问卷调查显示,20岁~30岁中的青年有60%认为,性别平等是制造社会矛盾的来源。
尽管男性声称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严重威胁了男性的传统经济地位,但其实女性成员在工作岗位的比例仍远低于男性。
官方因锐减的出生率厌女。
年第二季度,韩国生育率已经降至0.91,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出生率进入零时代的国家。
被当作生育资源的女性,理所当然成为被责怪的对象。三个月前的9月2日,在韩国国会的人事任命听证会上,韩国国会男议员郑甲润当众斥责一位50岁的未婚女经济学家不生育,称其“未能尽到对国家应尽的责任”。
图片来自《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韩国行政自治部曾经推出了“大韩民国生育地图”的网页。政府在这个网页内将全国17个市、道按可受孕女性数(20~44岁)做了明确排序。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我们身边,某个资助女童的公益计划中赫然写着:今天的女童,明天的母亲。
在韩国与低生育率相伴相生的还有低结婚率。根据统计局年的数据显示,只有45.6%的女性认为,人是应该结婚的。远远低于男性62.9%。
年,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发表的报告指出,韩国结婚率低是因为年轻人太过热衷于“提升自我价值”,其中以高学历、高收入女性为首。
报告建议企业对这些“不必要的自我投资”给出更加不利的雇用条件,例如给出国留学研修的女性,提供相对较低的薪资,迫使此后的女性放弃出国,早日结婚生子。
同时,报告认为未婚女性的学历与收入高于未婚男性,是导致许多女性无法结婚的关键问题。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应该引导高学历、高收入女性多“向下兼容”——选择学历及收入低过自己的男性结婚——要让“高配置女性”与“低配置男性”的结合成为一种常识。
显然,政府认为高学历对于女性来讲是绊脚石,却是男性的加分项。这说明对不同的性别,社会存在两套不同的评判体系——男性在社会上的成就、女性的生育能力。
而最令人齿冷的“厌女”传统来自于女性群体内部。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一书中提到母亲的女性厌恶发端于生命之初,并且伴随整个生命的历程。
母亲一边诅咒自己的人生,一边又将同样地人生强加给女儿。
金智英的母亲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和实现职业理想的机会,最终却掉过头来劝金智英的姐姐恩英放弃节目制作人的理想,去学师范专业。因为有寒暑假,方便照顾家庭。恩英不服气地说,为什么只有对女人来说这是份好工作?你会劝弟弟做老师吗?
尽管金恩英反问了母亲,但最终,她还是成为了老师。
金智英的心理医生听完她的故事,也想起了妻子的不易。可下一秒,他没有福至心灵去安慰妻子。而是立刻变成了冷静的老板,想到怀孕骤然离职的员工和因此丧失的一批客户,暗暗决定再也不聘用育龄女性。
《82年生的金智英》讲述了一群过着“普通而平均”生活的女性。这是关于你、关于我的故事,一个没有奇迹、没有例外的故事。
但作者还是借金智英男友的口,说出了对所有女性的祝福:
一定要少点难过,少点痛苦,少点疲累,不再忍气吞声,勇敢地为自己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