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短缺年代的特殊记忆那些年北京人攥着外汇券

发布时间:2023/2/20 15:28:24   
白癜风可以治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从大热到大冷——今天生意清淡的友谊商店,很难让人们想象当年它独享尊荣的盛景。那段想方设法逛“友谊”开眼、淘换外汇券买紧俏货的日子,成为短缺年代的特殊记忆。

“外宾专店”门槛不一般

年12月,友谊商店开业,最初店面设在东华门大街25号,由之前几家面向外国友人、出国人员、归国华侨的特需特供服务部合并而成。作为京城第一家涉外商场,店里卖的,有黄油、奶酪、洋烟、洋酒等进口货,也有茅台、丝绸等国产名优商品。

年2月4日,《北京日报》1版

年国庆,建国门外三项“外事工程”相继竣工,分别为友谊商店大楼、国际俱乐部、外交公寓。此后相当长时期,这三栋建筑一直是建国门地标。年4月1日,友谊商店迁到新楼营业,店内有食品、百货、工艺品等营业厅,还有银行、托运、洗染等综合服务设施。当时“友谊”的口号是:“市面上有的商品,我们这里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们必须有;外国时兴的,我们也得有!”

从诞生那天起,友谊商店的定位就是接待外宾,得凭护照、华侨证或者外籍工作证才能进,普通市民只有驻足张望的份儿——准确说,望也望不着什么,因为那会儿的“友谊”不仅门口有一溜台阶,门外还竖着铁栅栏,映射着自个儿不一般的门槛。

年元旦,友谊商店。叶用才/摄

铁栅栏,隔出两种商品世界。物资短缺的年月,即便是生活在首都的人们,购买吃穿用度,哪怕买个白菜、奶糖都需要凭票证排大队。而在“友谊”,满目是市面上很难买到的紧俏商品:上海梅林的罐头、天津起士林的西点、苏州的双面绣、杭州的织锦、北京雪莲的羊绒衫、国人热望的自行车、手表……而进口家电和威士忌、万宝路等,更是这里的专卖。(年9月30日,《北京日报》14版《友谊商店沧桑》)

年9月20日,《北京日报》1版

“外宾专店”,让出入“友谊”成为身份的象征,但人为设置商业禁区、拒绝国人入内的做法也引起很多意见。年9月,北京日报《“只供外宾、华侨”的牌子该摘掉》一文写道:“对群众开放,货源怎么保证?”这确实是个问题。十年浩劫使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有些商品至今还很紧缺,不能在市场上敞开供应。但是,我们怎么能把群众进去看一看、买点并不紧缺的东西的权利也给剥夺了呢?其实,只要我们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少数紧缺商品给外宾以适当照顾,大多数群众是能够理解的。

淘换外汇券买紧俏货

一般老百姓真正逛上“友谊”,已是年代中期,这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东风,也得益于一种特殊人民币凭证——外汇券。

改革开放后,来华公干、留学、旅游、做生意的外国人和华侨越来越多,为加强外汇管理,同时方便外籍人士能继续购买到紧缺商品,中国银行从年4月起发行外汇兑换券,外籍人士入境后将所持外币兑换成外汇券,专门用以在各大城市那些涉外商业服务部门消费,其中最主要的购物场所就是友谊商店。

年4月3日,《北京日报》4版

渐渐地,有人从海外亲友那里得到一些外汇券,或者把手头外汇卖给国家,会返还一定数额外汇券。在这种背景下,友谊商店开始有限制地向老百姓开放,外汇券则成为人们进入“友谊”的特殊通行证。

友谊商店外币兑换处。

有老北京这样回忆第一次攥着外汇券逛友谊商店的情景:进去了以后就看,哎呦都是没见过的东西,反正咱们市面上的东西,好比穿的衣服吧,灰蓝黑,基本上男的女的一样,就是领子不一样。然后到那里边,真是琳琅满目。还有市民在友谊商店买了进口糖果招待来家作客的朋友,结果这些新鲜零食让客人们羡慕不已。告辞的时候,他给每人送了5块糖,大家都如获至宝。

年4月7日,《北京日报》2版

一时间,谁能搞到点外汇券,到友谊商店置办电视、冰箱、自行车、缝纫机,买上两身时髦衣服,或者哪怕买不起什么大件,只是进去逛,都被视为特有面子的事。

年11月28日,《北京日报》3版

全面改革开放的东风下,一直高高在上的友谊商店慢慢放下身段:年6月,友谊商店开始推出“夜市券”,晚上固定时段对国人凭票开放。那张跟粮票差不多大、油印着“夜市券”三个字的黄色纸片,和外汇券一样,一度成为“友谊”门口黄牛们倒买倒卖的对象。年底,友谊商店新年展销,凭单位介绍信或工作证即可限时领取请柬。

“友谊商店不友谊”

对外宾来说,尽管能去“友谊”买东西,但总体上涉外购物场所还太少。有来京旅游的华侨抱怨:“到别的国家旅游,商人像苍蝇一样叮着你不放。可我们在北京拿着钱没地方花,花钱还要找门路。外宾、侨胞买凭票证供应的商品,只有到友谊商店。去王府井一个商场买东西,看到床单很好,每人要买十几条,但付钱时商店却一定要收布票,给他们看护照也不行,只好不买了。”(年12月23日,《北京日报》2版)

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而更大的不满集中在服务态度上。年7月12日,《人民日报》刊出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的批评文章《北京友谊商店不友谊》。文章写道:友谊商店服务之差是公认的,但因为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大家只好忍气吞声出钱买罪受。到女装部买丝头巾,女店员爱理不理,几经请求,才一声不响把一盒头巾推到柜台上,就走开聊天了。到男装部买衬衫。衬衫有大中小,也有不同颜色,但店员说就只有这个,不买就算了,我们只好买了她拿出来的数件。陈香梅感慨:“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北京应当多设立两三间友谊商店,服务员也该受些严格训练。”

年7月27日,《北京日报》1版

“友谊商店不友谊”引发强烈社会反响,但显而易见,商业服务行业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低劣,在当时绝不是一家友谊商店的问题。在后续采访中,友谊商店当事营业员很委屈,她表示自己只是以国内的服务标准接待顾客,不知怎么就被批了。而友谊商店党委书记则感慨:“现在的状况就是这样:货我给你拿了,你要看我也摊开给你看了,但就是不冷不热,没有微笑,摆出一副‘后娘脸’。”记者得出结论:顾客成了受气“媳妇”,说明现行的商业体制非改革不可!

拆栅栏卖狮子风光不再

时间来到年代,经济发展结束了物资短缺,市面上各种东西都多了,曾经高高在上的友谊商店风光不再。

“友谊”旁的秀水市场名扬海内外。

京城的商业网点日新月异,“友谊”周遭的风景迅速变化。东侧,秀水街的服装摊儿已名扬海内外,成为外国旅游团必到之处,与秀水街一公园之隔的雅宝路此时也红火起来。

年7月6日,《北京日报》1版

年年底,赛特购物中心在“友谊”对面亮相,号称“最豪华”“进口商品比例最大”。再远一点,贵友大厦、蓝岛大厦相继开业,年6月迎客的燕莎商城,营业面积相当于3个“友谊”,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商场。当然,上述所有场所“人人都可以购物,莫分中外”。

时任市商委主任臧洪阁对记者说:过去,老百姓提意见要进友谊商店,可外宾见人多了不买东西,为解决这些矛盾他们没少落埋怨,现在大家终于有了更多的理想购物场所,但是还不够。

“友谊”挂标卖狮。张燕辉/摄

年代中期,失去垄断优势的“友谊”销售额大幅缩水。年9月15日,友谊商店宣布向国内顾客开放。不过,这个消息并未给商场带来明显回暖。门禁森严,望而却步,已是不少国人心目中友谊商店的固有形象。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友谊商店把一块“.00”的标价牌系在了“镇店之宝”——门口那对巨大威猛的狮子前腿上。这对8吨重的青铜狮子是年专门订做来为店里“看门”的,样式全仿颐和园那对守门狮。同时,“友谊”还将冷冰冰的门卫先生换成了笑容可掬的迎宾小姐,店门外的大铁栅栏也被拆除。“友谊”的悄然改变,被外媒称之为“传统计划经济的最后一道防线开始突破”。

年9月的建外大街。叶用才/摄

年元旦,曾是购买高档优质商品“特许证”的外汇券退出历史舞台。此前一天,记者在友谊商店记录下这样的画面:“友谊”一楼硕果仅存的“外汇专柜”——香烟柜台前,正有顾客从兜里掏出成把的毛票,盘算着该买盒什么烟正好把剩余零钞花完。而几年前,外汇券曾是这里唯一的流通货币。

日渐式微是历史进步

进入新世纪,北京的商场一天比一天多,一个比一个大,大家比着赛着打折,而一片兴旺之中,友谊商店日渐萧条,几度传出重建改造的消息,但一波三折,最后均无疾而终。

年11月,友谊商店。

年,为摆脱颓势,友谊商店从中粮广场“接过”达芬奇家居,一到三层西侧全部经营品牌家具。年,又将二层和一层东北角分别出租给一家民营丝绸企业和一家进口食品超市。年7月,北京市规划委网站发布友谊大厦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友谊”似乎终于迎来重生曙光。

年“友谊”传出重建消息,后不了了之。

就改建为友谊大厦的方案,多家媒体纷纷探访友谊商店。记者发现,曾经尊贵红火的“友谊”如今似乎成为静悄悄的历史遗迹,与建外大街的繁华喧闹格格不入。店里半天难觅一个顾客,唯一有人气之处就是一楼超市。有售货员表示“自己一直在等着退休,都扛了这么多年了”,而其所在的珠宝翡翠柜台已经五年没有进新货了,商品价签已经泛黄。

年7月,繁华CBD。方非/摄

“友谊”式微,是它的无奈,却也是历史的进步。当然,人们也希望,这家在北京人记忆深处占据特殊位置的商场,有朝一日能重焕生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3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