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资源 >> 壮丽70年银川,你变了澎湃在线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买买买
现在已经是我们生活中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今天
小编想通过时光隧道
跟你们聊聊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
咱银川人购物的那些变化
购物方式大变样
上世纪50年代
新中国刚刚成立
推行的是公共食堂吃“大锅饭”
共同劳动
共同生产
人们基本不需要购买商品
年
第一张粮票发行
银川人进入了漫长的“票证时代”
粮票、油票、布票、电视机票、手表票……
这些年轻人听起来“陌生”的票证
是老一辈银川人不能忘怀的记忆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
“凭票换购”
是银川人日常生活购物的常态
那个时候
有钱,也无法“任性”
每到逢年过节
各地供销社门前
就会簇拥着一大批买东西的人
人们把手抄在袖筒里、跺着脚
在冷风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经常是天不亮就起来排队
60年代
物资匮乏
商品抬价
年3月
贺兰县食品公司指导员肖雨香
在收购鸡蛋
那时
家里买个酱油醋
都要等小贩上门出售
购物基本靠缘分
如果路边能来场偶遇
那更是极好的
驻足即买~
上世纪70年代
良田公社罗家庄购销点的同志
推着小货车下乡卖商品
后来有了小卖部
大家买东西
也更加方便了
70年代末
百姓生活渐渐富裕
物资也越来越丰富
赶集
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这是老百姓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人们生活中
最为重要的商品交易方式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三大件是宁夏人的香饽饽
它们分别是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到了80年代
无论买粮食或其他生活必需品
基本上不再使用粮票、油票
各种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国家逐步开放了小商品价格
市场活水涌动
人们能买的东西越来越多
沙发等家具
走入寻常百姓家
当时
录音机卖得很火
年4月10日
宁夏外文书店建成营业
群众争先选购读物
家用电器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
冰箱、电视机和洗衣机
大家追求的三大件
有了改变
改革开放了
市场经济日益繁荣
当时人们形容有钱人是
开着桑塔纳
手拿大哥大
钱包一打开
百元一沓沓
万元户、个体户、张海迪
女排、少林寺、金庸
下海、邓丽君
卡式录音机、迪斯科……
都是百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