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如今很少见的缝纫机重新出现在微博段子里,

发布时间:2022/8/11 18:27:27   

一只花鸡站桌上,穿针引线点头忙;

嘴里咬过五彩布,吐出件件花衣裳。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时谜语,您猜对了吗?“三转一响”的年代已远去,最近一次听到它的名字,还是在微博的段子里——每一个爱抖腿的人,心里都有一台缝纫机。

资料图,孟环摄

1.从手工到机械缝纫

衣服的剪裁、缝合、补缀统称为缝纫。考古发现,1万8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使用骨针缝缀兽皮。“缝纫”一词很早就出现在古汉语中,东汉史学家班固、陈宗等所著的《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中记载:“后重违母意,昼则缝纫,夜私买脂烛,读经传,宗族外内皆号曰诸生。”宋代文人欧阳修在《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一文中写道:“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迟至明清时期,男子择偶标准,常常从“德言容工”四个方面来衡量,其中的“工”即为女红活计,缝纫便为女红中的一种。

缝纫虽然中国古已有之,但缝纫机的出现却是在西方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纺纱效率,对棉纺织业有深远的影响,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第一次工业革命便是从棉纺织业拉开了序幕。

随着纺织业的突飞猛进,传统的手工剪裁、缝合、补缀技术难以满足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需求,衬衫厂的女工们只能夜以继日的加班劳作,工人们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辛。英国诗人托马斯·胡德出于对服装工人悲苦命运的感慨,在年创作了人道主义诗歌《衬衫之歌》,全诗通过一个缝衣女工的自白,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刻画了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这首歌在美国内战前非常流行,歌中唱道:

手指磨破了,又痛又酸;

眼皮沉重,睁不开眼。

穿着不像女人,穿的褴褛衣衫;

一个女人在飞针走线。

缝啊!缝啊!缝啊!

穷困污浊,忍饥挨饿,

但她仍在用悲凉的调子,

吟唱着这支《衬衫之歌》……

观察今天的家用缝纫机,结构十分简单,一般由机头、机座、传动和附件四部分组成。常用的缝纫机工作原理简单易懂,针穿过织物拉出一个线圈,绕线器在针拉出前抓住线圈,绕线器与针同步运动。当针再次穿过织物时,新线圈将直接穿过前一个线圈的中间,绕线器会再次抓住线,围绕下一个线圈做线圈。每个线圈都会把下一个线圈固定到位,形成一个结套,周而复始。

虽说如今看机械缝纫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但缝纫机从无到有,历经数代人的磨砺与淬炼。

恩格斯曾说过,一个市场需求比十所大学更能拉动技术进步。这句话直接反映了市场需求对技术进步的内在推动力。纺织工业的大生产促进了缝纫机的发明和发展。年德国工匠查尔斯·维森塔尔在英国取得了与机械缝纫相关的第一个专利——一项针对机器设计的针头专利,然而该专利并没有描述机器的其余部分,也没有大批量商业化推广。最早实行专利制度的是威尼斯共和国,它在年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近代特征的专利法。这种利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确认发明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以保护和促进技术发明的制度,在缝纫机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屡掀波澜。

英国橱柜制造商托马斯·山特在年获得了第一个完整的缝纫机专利,首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后穿线、缝制皮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纫机。由于当时还没有缝纫机械的概念,所以托马斯·山特的专利被归入纺织机械的专利库中,因而被埋没了80多年。后来有工匠按照托马斯·山特的专利复制出这台机器,曾在年巴黎万国博览会展示过。一连串的专利申请,预示着缝纫机发明的黄金时代的到来。年,托马斯·斯通和詹姆斯·亨德森在法国获得“模仿手缝的机器”专利。同年,斯科特·约翰·邓肯获得“多针刺绣机”专利。年,德国人克雷姆斯发明了一种用于缝制帽子的自动机器。年,约翰·道奇和约翰·诺尔斯制造出第一台美国缝纫机雏形。遗憾的是,上述列举的这些发明都以失败告终,众多专利没有投入工业生产,很快就被公众所遗忘。

2.曾是“改变人类生活的四大发明”之一

正如俾斯麦常说的,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儿。

人类很快迎来了缝纫机械制造的春天。年,法国裁缝蒂莫尼耶制造了机针带钩子的链式线迹缝纫机,这是第一台可用于实际使用的缝纫机械,使用与刺绣相同的链式线迹。蒂莫尼耶同几位合伙人用80台缝纫机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械化生产的服装厂,主要生产军服。恰逢法国波林雅克政府进军阿尔及利亚,急需大批军服,蒂莫尼耶以快速交货的优势接获了大量订单。这种新式缝纫机的操作效果令世人震惊,一群愤怒的法国裁缝由于害怕失业,烧毁了蒂莫尼耶的服装厂,此次暴乱差点使蒂莫尼耶丧命。

年,美国发明家伊莱亚斯·豪独立完成了缝纫机的发明,他的发明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两根线借助于梭子和靠近针眼的弯针来形成针脚,这样缝制出的毛料衣服做工结实耐用,甚至比布匹还要经久耐用。在缝纫速度上,伊莱亚斯的缝纫机每分钟可以缝针,比手工快7倍。年伊莱亚斯的这项专利获得政府授权,就在该专利大获成功的同时,也招来了无数侵权者,很多工匠开始仿制伊莱亚斯的缝纫机进行销售。

年,美国机械工人列察克·梅里特·胜家发明了锁式线迹缝纫机,这是第一台商业上成功的机器,胜家由此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胜家公司的机器使用了与伊莱亚斯·豪获得的专利相同的平缝机,为此,二者还打了一场为期四年轰动一时的专利权诉讼官司,最终伊莱亚斯胜诉,法院判决胜家公司支付对方高额的专利使用费。

胜家公司是美国最早开始批量生产缝纫机的公司,并成功研发出风靡全球的脚踏式缝纫机,当时缝纫机的产量仅次于钟表,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赞其为“改变人类生活的四大发明”之一。

年的好莱坞影片《安娜与国王》,讲述了19世纪60年代英国女教师安娜与暹罗国王的爱情故事,影片里朱迪·福斯特饰演的安娜送给暹罗国王的礼物中便有一台胜家缝纫机。年,李鸿章出访英国,归国时带回一台镀金的胜家缝纫机,作为礼物送给了慈禧太后。在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后,胜家公司又推出了电力驱动的缝纫机,改变了手摇和脚踏缝纫机的传统动力来源,开创了缝纫机械工业的新纪元。

伊莱亚斯虽然赢了诉讼,但胜家公司凭借着自身的不断创新,成为了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缝纫机械制造跨国公司。胜家公司的成功,首先依赖于其在机械制造上的技术革新,其次受益于首创的“特许经营”分销网络销售模式,最终得益于其创造的一种消费支付新模式——分期付款。胜家缝纫机在纽约批量生产的前两年销量低迷,由于成本高昂,每台多美元的售价使当时的美国普通民众无法承受。为了能让缝纫机卖出去,胜家公司大胆推出了《增加销量之“分期付款”计划》,并拍摄广告加以宣传。消费品支付方式的变革,使产品大卖,到年,胜家公司已累计生产了0万台缝纫机,该公司由此成为美国首家跨国公司,当时的纽约胜家大厦是美国第一幢摩天大楼,也是那个年代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生产力的提高,消费品制造业遍地开花,“特许经营”“分期付款”的方式沿用到各个领域,投资、生产、消费形成的市场闭合循环高效地流转起来。洛克菲勒曾言,如果你要成功,就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一语中的,百年后固步自封的胜家公司难逃衰败命运,停产后被收购。

胜家公司垄断了世界缝纫机制造,但并没有垄断缝纫机械的技术进步。年,瑞士爱尔娜公司发明了采用筒式底版铝合金铸机壳、内装电动机的便携式家用缝纫机。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意大利以及日本缝纫机工业发展很快,欧洲各国除少数生产高档家用缝纫机的公司以外,大多数企业开始生产工业缝纫机,并以此为跳板开始跨界转型。例如德国欧宝汽车,年成立时便是一家缝纫机生产商,30年后转型进入汽车制造领域。20世纪50年代,日本缝纫机企业在政府的资助下,开始生产廉价的缝纫机,家用多功能缝纫机进一步发展,并销往美国及世界各地。这个时期由“安井缝纫机商会”成立的日本出口企业“兄弟国际株式会社”发展迅速,在美国、欧洲、韩国设立多家销售服务部。20世纪70年代初期,先进工业国家的家用缝纫机市场日趋饱和,日本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转向生产工业缝纫机。韩国抓住家用缝纫机销售机遇,生产中、低档缝纫机并投入国际市场,使得缝纫机械制造工业崛起。

3.“中国制造”从零到世界第一

从多年缝纫机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缝纫机制造水平与国家工业水平息息相关。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规模和产值都位列全球第一,年产各类缝制机械设备超过万台套,产品出口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自年洋务派大臣李鸿章从英国为慈禧太后带回镀金缝纫机至今的一百多年来,缝纫机从国人闻所未闻到家家户户“三转一响”,再到今天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产值位列全球第一,其中饱含着中国人的汗水和智慧。

英文“SewingMachine”,在中国最早的时候被译为“铁车”“洋机”“针车”。年12月14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晋隆洋行《成衣机器出售》的商业广告,广告中说:“新到外国缝纫机数辆,每辆洋价50两,欲购请来本行接洽。”这则广告是如今能找到的缝纫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资料,而广告中晋隆洋行销售的正是美国胜家公司的产品(当时叫做辛格公司,因英文字母“Singer”粤语发音近似“胜家”,后在中国市场改名为胜家公司),每台机器要价50两白银,远超普通家庭承受范围。但凭借独有的分期付款、“以机养生”的营销模式和铺天盖地的广告,胜家缝纫机很快成为上海裁缝师傅们众所周知的先进制衣机器。

当时的裁缝师傅分三帮:专做洋服的师傅称作“红帮裁缝”,专做中式服装的师傅称作“本帮裁缝”,专做制服的师傅称作“大帮裁缝”。而当时的缝纫机,可是“大帮裁缝”的吃饭家伙。工作制服制式统一、数量多,缝纫机的出现使得他们如虎添翼,推动了上海制服业的发展。

上海是我国缝纫机工业的发源地,见证了民族品牌的崛起。以家喻户晓的“蝴蝶牌”缝纫机为例。年民族资本家沈玉山等三人在上海郑家木桥开设“协昌铁车铺”,主要从事进口缝纫机的买卖和修理业务。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生产了我国第一台工业用缝纫机,并于年推出我国第一台型家用缝纫机,名为“金狮牌”。后来沈玉山取“打遍天下无敌手”之意,将商标“金狮牌”更改为“无敌牌”。年以前,我国缝纫机产量很低,年产量不足台,当时的缝制设备市场主要由美国胜家公司垄断。新中国成立之后,缝纫机制造业推行公私合营,规范生产标准,该行业逐渐壮大。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三转一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三转一响”又名四大件,指的是当时国家有能力出产,而各个家庭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包括收音机、自行车、手表及缝纫机,生动反映出那个时代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准。

缝纫机在市场上曾是紧俏货,需要消费者凭票购买,至今,那些泛黄的“缝纫机购买券”“工业购货券”仍然收存于一些收藏爱好者的小册子里。年,为了让内外贸中英文商标名称统一,“无敌牌”再度更名,取名“蝴蝶牌”,英文商标为“Butterfly”,“蝴蝶牌”缝纫机厂一直延续至今。至年,我国缝纫机的年产量达到万台,居世界第一位。到21世纪初,全球已有70%以上的缝纫机产自中国。

4.人工智能时代的“超级缝纫机”

20世纪后半期,以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为中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缝纫行业从手工到机械,再到21世纪多功能电脑缝纫机的出现,产业互联网成为后增长时代各家公司竞争的新焦点。缝纫机行业开始热情拥抱物联网。物联网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缝纫机+物联网”实现了服装制造业人、机、料三位一体可视化,成为“一台缝纫机上的工业互联网”。缝纫机械制造行业的进步满足了服装业快销品牌的需求,支撑着服装快销品牌的迅猛发展。

更令人惊奇的是,特种缝纫设备的不断创新,逐渐承担起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重任。年7月17日,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宣称,他投资的一家脑机科学创业公司Neuralink正致力于研发一台类似“缝纫机”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它可以使用激光束在头骨上刺穿一系列小孔,通过植入类似神经元的信号接发元件,达到使人能用意念来控制电脑的效果。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在老鼠身上做了实验,对于“缝纫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脑机接口技术方案的研发,在激进程度、工程创举和任务的宏大程度上,都要超越特斯拉电动车和SpaceX运载火箭。紧跟超级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特种缝纫机械将会在人类进步的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家家户户已很少见到缝纫机的影子。然而,幼时母亲伏在缝纫机的操作台上为全家做衣服的声音,却一直萦绕在耳边。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秦鹏博

流程编辑:洪园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15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