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缝口罩的中老年缝纫机队从村主任一次

发布时间:2022/8/11 14:16:47   

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农历新年来临这种十分重大的节日,云南昆明安宁市县街街道办鸣矣河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秦丽娅,才会站在村委会广播站的话筒前为村民送祝福、加油鼓劲。

但今年不一样,1月29日起的连续三天,她都扯开嗓子,以缓慢、庄重的语调,通过村里的8支高音喇叭,向全村人喊话。

↑鸣矣河村全景

“史无前例”

村党总支书记突然喊广播了

秦丽娅的这通喊话,是在1月29日中午两点左右开始的。这距离她上一次1月24日的农历新年喊话,才过去短短五天。

这样的喊话,在秦丽娅17年的村党总支书记任期内“史无前例”,绝大多数情况下,秦丽娅一年也就喊大年三十当天一次话,而且那样的喊话,主题无非就两个:一是送新年祝福;二是给村民加油鼓劲,鼓励他们为美好生活奋斗。这个村的广播,平常两三天就会响一次,但基本是村里的宣传员在喊,主要是传达上级的方针政策,以及护林防火等事项。对这个村而言,秦丽娅突然半路亲自喊话,说明她要说的这事,对大家都很重要。喊话前,秦丽娅也提醒自己,这次广播,吐词一定要清楚,最好是一字一句,要让百姓听得明明白白;情感和语调,一定要传达出严肃性与紧迫性。她告诉红星新闻,她要做的动员,虽不需要流血牺牲,但还是需要有人付出的。

为了暖场,她先是放了两遍歌曲《爱的奉献》,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始了她的讲话。8只朝向不同的高音喇叭,挂在村里最高建筑物顶,很快,村党总支书记的声音传出来了:“父老乡亲们,你们好,现在,我要跟大家说两件特别重要的事啊……”

围绕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秦丽娅讲的这两件事是:目前全国上下在众志成城地抗击疫情,她要求鸣矣河村对进出人员所做的检查一定要严格、到位,坚决做好防控;当下消毒用的医疗物资非常紧张,而鸣矣河村刚好有一家医用材料公司,非常时期,这家公司人手紧张,她希望大家踊跃报名,去帮助这家公司搞生产。

↑云南象山医用材料有限公司外景

在这通广播之前,安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潘志丕、县街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路宽等人来到鸣矣河村,问村里是不是有一家医用材料公司,不少部门想弄点消毒液。秦丽娅回答,有,但现在工厂放假,工人们都回老家了。

秦丽娅带领潘志丕、路宽等来到这家公司。公司大门紧锁,留在厂里看仓库的,只有人称老何的何庭海——他在这里工作了9年,以及他的儿子小何。“上级领导犯了愁,当前形势下,一家医用材料公司,就应该动起来,争分夺秒搞生产,可要搞生产,一时间又不知道去哪里找人。”秦丽娅说。

“当时我就提出来,村里可以出20个人,帮这家公司迅速生产。”秦丽娅盘算了一下,村里有个党员,5个党支部,一天之内,党员、村干部及他们家属,抽20个人出来帮忙,是没有问题的。

众志成城

70来个村民上班了不计报酬

这家需要尽快恢复生产的公司,全名为云南象山医用材料有限公司,它成立于年,主要生产乙醇消毒液、含氯消毒粉等,并按需生产纱布口罩等医疗耗材,厂长是云南普洱景东人张开进。

张开进介绍,象山公司的产品主供云南本地的一心堂、健之佳等药房,外省则供向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公司一度人丁兴旺,在年之前,员工人数多达余人,但年外省医用产品入滇后市场竞争加剧,加之公司的生产线从纯手工向半自动、全自动演化,这家公司只留下了19人。

象山公司的员工全部为云南本地人,春节放假的时间为1月20日至2月1日。在此期间,张开进也回到景东县的老家。

1月23日,张开进接到了街道办一位负责人的电话。

“他电话里问我,工厂生产哪些医用材料。我对他说,现在主要生产消毒液和洗手液。他询问了现在的库存情况,问我能不能叫工人回来尽快搞生产。”张开进答应将开工日期定为1月29日,“考虑到一些员工已经回到了老家,还是要让大家过个年。我要求员工提前三天结束假期,28号回厂。”

一些员工因疫情管控等原因实在无法上岗,最后准时回到工厂的员工有16人。工厂尤其需要大量人手来生产口罩,相对紧迫的市场需求而言,这些人手显得十分紧张。张开进说,年公司共生产了4万个口罩,到年底还有2万个库存,全年市场需求量并不大,“但在我回老家休假的路上,疫情防控形势愈加紧迫,这些口罩就被一家连锁药店一次性全部拿走了。所以我知道接下来口罩的需求量会很大。”

张开进回到安宁,因人手紧张,他也犯了愁,“这时候秦丽娅书记就跟我说,如果缺人,她可以在村里找志愿者。”秦丽娅有把握提供20名志愿者,但通过私下动员后,第一次到村委会来报名的有25人。在对象山公司的各生产流程进行了解后,秦丽娅觉得这25个人还不够,“所以她才决定在村里开广播,号召更多的志愿者加入。”

越来越多的村民前来村委会签字当志愿者,2月5日的《鸣矣河村委会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签到册》显示,这天全村前来担当志愿者的人数为67人,他们不计报酬,郑重地签下了自己不甚规整的名字:杨邵彬、秦艳华、杨晓艳、杨翠……。

↑2月5日,鸣矣河村村民志愿者名单

他们被分配到各个岗位上:贴消毒液标签、折口罩纱布、缝口罩……秦丽娅介绍,最近一周来,每天到工厂当志愿者的村民为70人左右。

“缝纫机队”

中老年妇女们把嫁妆抬出来了

这支通过村广播临时召集起来的志愿者组织,其中约31人,组成了一支基本固定的生产缝纫机队,成为让外界看来最为震撼的队伍。

张开进说,厂里有12台电动缝纫机,平日里只有两台在生产,正式员工中只有4名缝纫机手,两人因故无法到岗。“培训一个新的电动机缝纫机手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所以对村民临时培训根本来不及。秦丽娅书记这才提出,要动用村里各家各户的脚踏式缝纫机。”

在接下来的广播中,秦丽娅倡议大家拿出自家的缝纫机,并带头第一个拿出了自家的缝纫机,这是她的嫁妆,41年前其父母买的时候,花了元。秦丽娅说,与她的缝纫机一样,后来村里陆续抬出来的缝纫机,多为家中妇女当年的嫁妆,均有三四十年历史。

↑缝纫机队工作场景

截至6日,从村里各家各户通过三轮车运抵公司的脚踏式缝纫机一共有31台,鸣矣河村一共有31名村民在这里担任缝纫机手。这31人里,年纪最小的,是45岁的张艳蓉;年纪最大的,是79岁的褚树东,他们的平均年龄近56岁。

因为这支队伍只有两名男性,所以5日下午,秦丽娅走访车间时,说的是:“姐妹们,我来看你们了……”

这支队伍分布在三个车间,上午8点与下午两点,她们就准时来上班,午餐自理。红星新闻注意到,这些缝纫机,生产厂家五花八门,既有上海缝纫机一厂生产的蜜蜂牌、上海缝纫机二厂生产的蝴蝶牌,又有云南省缝纫机厂生产的鸳鸯牌、昆明缝纫机厂生产的红山茶牌,另外还有重庆的红岩牌,以及多台华南牌。

↑上海缝纫机三厂生产的一台缝纫机

79岁的褚树东是这支缝纫机队的修理工。褚树东是鸣矣河村的上门女婿,在他年轻时的三十年里,靠缝纫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在这个时候还派上了用场。”褚树东自学缝纫,对脚踏式缝纫机了如指掌,“把它们拆散后,我能组装。”

尽管是村里裁缝,但褚树东不捣鼓缝纫机已有至少20年,“现在,人们都是买新衣裳,很少有人家还缝缝补补。”

他告诉红星新闻,村里冒出来的这些缝纫机,刚送到厂里时只有三四台能正常使用,基本都需要维修。这些机器最集中的故障,就是零部件生锈后无法运转,断线、断针、断皮带等现象频频出现。其中,梭架、梭壳、梭芯等关键部件不灵,市场上也实难寻找。

↑79岁的老裁缝、维修工褚树东用的一套维修工具

目前这些机器,其中有20余台的皮带断裂,只能靠布料传送脚踏板的动力。生锈的部位,褚树东通过反复的清洗、擦润滑油后基本能使用,“开始几天一台接一台地修,不是这台坏了,就是那台动不起来了,忙得根本停不下来。”

“坚持就是胜利”

以后村里会给他们贴光荣榜

对这支特殊的缝纫机队的大多数队员而言,特殊时期缝制口罩,除了体力要经得起考验,还有穿针引线带来的困难。红星新闻注意到,针线一旦断裂,大多数队员单凭自己的眼力,无法使线头穿过针孔。她们说,她们的眼神有些浑浊,看不清丝线与纱布结合时的细节,她们的手指粗大,不再如年轻时灵敏。

6日傍晚5点半后下班时,一名回村的缝纫队妇女告诉红星新闻,一天的工作后,她累得腰酸背疼,“不过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她领到了两个口罩和一瓶消毒液。

张开进说,这支31人的中老年缝纫机队,日工作量只相当于两台电动缝纫机,但他得此支援,“感动无法用言语描述。”

↑2月5日下班后,缝纫机队合影

这家工厂所缝制的口罩,所使用的纱布原料来自河南,一个口罩用到的一块纱布,长为64.5厘米,宽为41.5厘米,一个成品口罩,由这块纱布多次对折12层后制成。厂长张开进说,这些口罩原属于药监部门监管,注册名称为医用口罩,后行业划分属于质量监督部门监管,注册名称虽为纱布口罩,但按医用口罩同样的标准生产,完全符合医用口罩的生产流程和标准。这些口罩根据环境污染的程度决定使用期限,一般一个口罩可使用一天,这些口罩可在高温、酒精环境下清洗后重复使用。

目前这家工厂每天生产约个口罩,其中90%由红十字会与工信部门调配,另有10%由工厂及鸣矣河村支配。秦丽娅说,凡是住在村里的,无论是本地人还是租户,村里都已经免费给每人发了一个口罩、每户发了一瓶消毒液。

鸣矣河村距离昆明市区约一小时10分钟的车程,如今进入这个村庄,需要在杭瑞高速路的出口与进村村口进行两次个人登记、量体温。秦丽娅说,村里的90%的土地已经流转,百姓以就近打工谋生。鸣矣河村到象山公司充当志愿的村民,人员并不固定,但人数基本维持在70名左右,这其中,妇女占到了95%,男同志则主要帮忙上货等重体力劳动。口罩裁剪折叠的工序,目前必须是人工完成,故村民志愿者中,另有大部分人分配在纱布折叠岗位。

↑2月5日,村民志愿者在折叠口罩纱布

秦丽娅说,她要求这些志愿者,凡党员都要戴党徽上岗。裁缝队伍中,有一名64岁的妇女并不住村里,听闻厂里需要志愿者,上下班都是丈夫接送。“大家没有谈一分钱的报酬,我没想到,困难时期,大家能如此自发地前来工作。”

厂长张开进说,这些口罩与往年一样的价格出厂,并不谋取非常时期的利益。这批村民志愿者里,党员干部已经表态一分钱的工钱都不要,至于其他村民,等疫情过去,他会给予一定的报答,“也许村民们到时候并不会要,但我希望他们能接受”。

秦丽娅说,每日到工厂充当志愿者之前,这些村民都需要到村委会进行登记,依照这份名单,村委会将贴出一份红色光荣榜,“至少在精神上,要给他们足够的奖赏。”

红星新闻记者刘苹发自云南昆明

编辑于曼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1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