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介绍 >> 奥运冠军批评中国足球,直言敢谏还是信口开
在20日的那场亚洲杯八分之一决赛中,将士用命的中国队以2-1的比分艰难逆转了实力不可小觑的泰国队。
凡是看过比赛的观众,无论球迷与否,都不难明白这场胜利的来之不易。
这个晋级的结果,客观上打破了各级国字号球队连续14年未能在洲际及以上的正式比赛的淘汰赛阶段更进一步的魔咒。它固然是值得纪念的,同时也饱含着无限尴尬。
中国队艰难地赢下了同泰国队的淘汰赛
赢是赢了,但过程并不轻松。扳平与反超的局部镜头虽令人震撼,整体而言却远称不上扬眉吐气。
基于以上现实,大肆庆祝是会有自欺欺人的意味(球迷也基本上是在担忧下轮同伊朗的比赛,没心思欢庆),可谁要突然跳出来痛骂一顿“不中用”的国足,那也实在是有些自讨没趣的嫌疑。
那位对中国男足冷嘲热讽的微博大V,与他的嘲讽对象一样同为体育专业人士,他便是已退役的体操名将陈一冰。
在年的北京奥运会上,陈一冰除了与队友合作,拿下团体冠军的金牌,自己还收获了吊环项目的奥运金牌;年的伦敦奥运会,陈一冰在吊环项目上虽然离金牌只有一步之遥,但仍然帮助体操队实现了团体冠军的卫冕。
体操奥运冠军陈一冰
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国家队的运动员,陈一冰为国出战的履历是有目共睹的,谁也不会去抹杀与否认。
可如果作为奥运冠军的他仗着自身的好成绩与知名度,不顾发言常识地对并无深入了解的具体问题指手画脚,那么,我不赞成大家对他这种不明智的做派进行庇护。
中国队与泰国队激战正酣的20日晚,陈一冰在观战期间先后在微博上发布了三条内容。
这里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三点内容的主要问题在哪儿:
陈一冰针对国足比赛的第一条微博
1.暗喻里皮能力配不上薪资的背后,潜藏着一股对于“专业性”的漠视。
且不说陈一冰只是体操运动员,和足球八竿子打不着。就算是一位职业足球教练,在作为世界名帅的“银狐”里皮面前,即使要质疑他的能力,也应当合理分析才是,而不是随口批评。
2.挖苦国足取胜了“鱼腩”对手,调侃解说的激动情绪。
发这条微博恐怕是为了面子。陈一冰刚刚笃定国足要输球,里皮无力回天,谁知道国足五分钟内实现逆转,最终赢下了比赛。
既然面子上挂不住,但是又扭转不了中国队已经取胜的事实,那就只能从其它角度去继续刚才的调侃了。他找到的角度,就是对手是弱鸡,赢一只弱鸡不至于这么激动。
肖智为国足扳平比分
3.用“伪球迷”作为挡箭牌,继续议论刚才找出的角度,强调国足因退步而该被批评。
陈一冰自以为找到了一个万无一失的角度,可是他错了。
虽然泰国队在首场比赛中爆冷负于印度,但它并不是弱鸡,由此观之,陈一冰立论的基础是站不住脚的。随后,陈一冰立刻调转枪口,转而揭中国足球的“退步”伤疤,意图混淆讨论的重心。
分析到这里,我只看到了前奥运冠军身上那股绝不退让的“倔强”——明明对批判的事物缺乏了解,还特别热衷于发言,被人指出问题之后的第一反应永远是反驳。为了公众人物的面子,分分钟从发言者转化为杠精。
陈一冰国足评论第二弹
这当然不是陈一冰一个人的问题,更典型的是那个常年对中国足球“大放厥词”的名人——围棋选手聂卫平。
二人批评中国足球的方法论是高度一致的,先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你质疑他发言的根据,他就开始玩逻辑修辞;你跟他计较逻辑修辞,他就干脆坦言自己不过是“恨铁不成钢”,让你找不到接下来的发力点。
这类批评者的共同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忽视现状,全凭想象,以己推人,做不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至少,陈一冰比聂卫平懂得反省,面对微博网友的质疑,陈一冰委婉地写出了道歉声明。
当事人在态度上服了个软,至于是被球迷留言说服,还是被身边的某位内行点出错误,那就不得而知了。
陈一冰讽刺国足第三弹
有些球迷可能会说了,难道就因为陈一冰、聂卫平不是足球专业出身,他们就不能批评国足了吗?就不能从个人立场对中国足球发表论断了吗?
我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就中国男足或中国足球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但有一个重要前提,即毛润之阐述过的那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前提不仅可以用于指导足球观察,也可以用于指导互联网上的一切辩论。
“奥运冠军声讨国足”一事的本质,与言论自由无关,与另一些重要的原则与态度相关。
聂卫平吐槽国足的旧闻,比比皆是
身边有人让我帮忙荐书的时候,我永远会选择历史类而非哲学类。为什么?因为历史蕴含了大量事例,而哲学却常引人步入空泛。
事实不清的抬杠者,最爱用逻辑强行狡辩,所以哲学这种东西,在掌握大量事实之后运用,才会事半功倍。
单看陈一冰的逻辑,它的论述是没有问题的,可问题就在于,他的所有逻辑都建立在失实的基础之上。
今日的泰国队,并非他印象中的鱼腩,别人家的青训体系、职业化进程、注册球员、足球人口,统统领先于中国。
陈一冰对此缺乏最基本的了解,他在批评国足的时候,仍然活在“我泱泱大国,13亿人找不出11个会踢球的”之类的幻梦里。
至于那些认为“陈一冰骂得没错”、“陈一冰说出了真相”的球迷,则多少有些矫枉过正的倾向。
陈一冰对国足的评论不依不饶
如果只是因为发言者得出了“我们退步了”的结论,就立刻手捧红旗同他站在一起,为他做“无罪辩护”,则无疑混淆了其立论的本初。
毕竟,陈一冰认为国足退步的依据,并非是他看到了谢晖坦言的“我们这十年全在瞎搞”,也非是他认识到了吴承瑛坦言的“我们(的)青训体系已经瘫痪十年了”,只是因为他认为国足没有拿下他认为很好拿下的对手。
所以,不是国足这块“球迷心中的圣杯”骂不得,问题是怎么骂、该骂谁?大家都看到了国足打泰国的场面一度很被动,但这是谁的锅呢?怪场上的队员或者教练?换陈一冰去做足球运动员,除去身体素质,谁敢保证他的球商和技术一定比郜林和蒿俊闵强?
柯洁也曾隔空奚落国足,下围棋的都有这个嗜好么
如果陈一冰、聂卫平们缺乏对亚洲足球整体环境的持续认识,他们在任何时候针对中国足球的言论一定是幼稚而肤浅的。
就拿泰国、菲律宾这些东南亚球队来说,历史上它们的确是被宿茂臻、黎兵、张玉宁领衔的“中国头球队”一砸一个准,但人家通过坚持不懈的体系建设,现如今不仅脚下活儿足以和中国球员相抗了,身体方面也通过归化球员等手段得到了补强。
时至今日提起东南亚球队,还是一副弱鸡鱼腩的印象,那是刻舟求剑者才会干的事。你看人家菲律宾,现如今23人里有21个归化,你还当他是身体对抗不足的当地人,就太不讲事实、讲证据了。
菲律宾有英超门将,中国没有啊
陈一冰、聂卫平等人均是在所属领域有建树的公众人物,本应慎言慎行,如今却因滥用话语权而遭到广泛质疑,不能不引以为戒。
如果把本应用于反思的时间拿去同球迷争辩,或是晒一些网友的污言秽语,同样是没有必要的举措。
我不相信所有反对陈一冰论断的网友都在对他进行人身攻击,总有一些摆事实、讲道理的,不然他也不至于道歉。
我的建议是,如果陈一冰把那些正面案例发成九宫格,作为榜样的他们实际上更能驱散辱骂者。
陈一冰道歉归道歉,仍不忘晒网友
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说过——“肤浅是最大的罪孽”。
假设陈一冰针对中国足球的言论止步于那场亚洲杯淘汰赛,球迷网友群情激奋一阵,事情就会自然平息。
不知是出于“扳回一局”的想法,还是他一直以来的思想积淀,这位奥运冠军在“犯众怒”之后又不甘寂寞地聊出了与中国足球的发展模式相关的重要议题,那类“国足应重回专业路线、体工大队”的论调可谓语出惊人。
脑海中贺炜关于“足协新政”的慷慨陈词还在回响,对于陈一冰的发言,我只想引用《缝纫机乐队》里大鹏对乔杉说的那句“你不会唠嗑别硬唠”。
贺诗人的经典语录还在回荡,这边又惊现新状况
跟一场国际比赛的得失比起来,“中国足球将要往何处去”自然是个更大的命题。我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陈一冰自信他那句“个人意见,随便发表哈”足以成为中国球迷对于他的无知立场的豁免?
看看陈一冰过去的微博,和足球相关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世界杯,他也亲承足球是其爱好。说陈一冰是纯粹的“伪球迷”,那倒不至于;但说他对中国足球的心态是“爱之深责之切”,恐怕多半也是谈不上的。
比如陈一冰以“转”字开头推送的这条微博,基本是网络段子手诋毁国足的笔法,前半句是基于事实的叙事,可看到后半句,逻辑混乱、意图不清,着实令人费解。
不知所云的微博
结合年6月21的日期推算,陈一冰所指的“这一战”应是年6月18日佩兰任教的中国队在沈阳2:0赢下马其顿的友谊赛。同样是一场胜利,不知道有何文章可做。
综上所述,陈一冰或许是球迷,但他对中国足球的理解基本长期停留在门外汉的水平。我倒不认为他建议“国足重回举国体制时代”的想法是怀揣恶意的,我只是认为他的认知水平也就到这里了。
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代表了历史的正向、是大势所趋,轻易否定几代中国足球人呕心沥血的结晶,不仅是对历史的不负责,更是对中国球迷的不负责。
中国的职业联赛从开始到现在出现的问题,多半不是因为职业化做得太超前,往往是由于职业化不够彻底,没按市场规律办事。
陈一冰的中国足球发展问题第一弹
在我看来,这位奥运冠军的思维陷阱主要有三点:
第一,陈一冰可以觉得国脚们挣的钱多却踢不好球,但职业球员挣多少钱是由市场决定的,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不是某个人让他们挣不到钱,他们的球技就能蹭蹭蹭地坐着火箭上去了。
第二,就算举国体制的专业化时代曾为中国足球培养过一些球星,但归因来说,这些运动员也是得益于科学训练的帮助与专业人才的指导,并非是由于“拿死工资”或者“为国争光的荣誉感”。
第三,从运动员提高收入或是拓展出路的角度,陈一冰也不应当建议中国足球重回专业化时代。
陈一冰的中国足球发展问题第二弹
为什么?因为陈一冰很清楚,他们这些“体制内”运动员从市队到省队、从省队到国家队的每一步走得有多艰难、淘汰率有多高,被淘汰者的境遇有多惨。以及在没有获得国际奖牌和声誉之前,他们的收入有多低,翻身的难度有多大。
年,陈一冰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提到自己一个月就挣块钱,因为买房要还贷款,每个月生活都是赤字,为了节约成本,还把宝马车给卖掉了。
要知道,他那时候已经是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得主了,生活都过得这个样子。
那么他身边那些被刷下去的、没有进入国家队的、进入国家队没能取得出战资格的以及出战了却没拿到好成绩的队友呢?他们是什么经济状况?他们有钱购房、有宝马可卖吗?
年因伤退役的体操名将张尚武正在地铁卖艺
陈一冰有替他的这些“举国体制”之下的同龄人考虑过吗?从他的发言来看,恐怕是没有的。这不仅仅是每月只能挣几千块的问题,而是整条人生出路的问题。
如果一项运动没有充分市场化,大量的人投入进来了,就意味着大多数参与者的人生注定是被浪费的(优胜劣汰)。
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假使只有很少的人投入进来,那么选材又成问题,势必难出人才(中国足球的现状)。
体操拿没拿金牌、足球出没出线,这其实都不打紧。可谁要说那些在“优胜劣汰”的逻辑背后的“劣”者就活该喝西北风,上街卖艺去,那就是对“人”的漠视了。
希望陈一冰收回自己的判断
有这样异想天开的热心“球迷”为中国足球出谋划策,实在是比成年国家队连续四届没能踢进世界杯决赛圈更令人感到心惊肉跳。
文:先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