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缝纫机乐队被严重低估的喜剧电影,被看

发布时间:2022/11/1 22:28:28   

在几档和乐队有关的综艺节目播出以后,很多人又想起了前两年有一个以乐队为题材的喜剧电影:大鹏导的《缝纫机乐队》。

这部片子在豆瓣上的评分并不高,有当时受其他风波拖累的成分,但在播放器上的评分却很不错。笔者也是老老实实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坦白说,并非看过的最厉害的喜剧电影,但绝对是最打动笔者的之一。

这部电影的主角和背景选择的是一批音乐人,是我们记忆中那种小时候、年轻时、老了以后的叛逆少年,在家里藏吉他,背着老婆、女儿搞摇滚的那些人。而且走的也不是少年追梦成功的类型,男主角程宫人近中年,事业失败,背负过父母的期望,追过梦,然后放弃了梦想,终日为钱奔波,几度被谋生的风浪彻底拍死在沙滩上的小人物。虽然他们是音乐人,但反而因为处境很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被撕下的海报,热爱的音乐,曾经追逐的人物,还有可能已放弃的或未做到的理想的自己。

程宫遇到了一个傻子般的摇滚迷:胡亮,这人是整个主要人物团里面,乐队里面,最傻最愣的一个,不懂怎样说话,轻易相信别人,揣着梦想和信仰的年轻人——但也不帅,胖胖的,还憨,为他开启了一个意外的快钱任务,即组织一场演出,保住昔日摇滚之都集安的摇滚象征:大吉他。这个大吉他是整部电影的灵魂,塑造和使用得最精髓的形象。

大吉他诞生于摇滚之都的兴盛时代,在电影里这座大吉它雕塑是伴随着集安的破吉他乐队而生的,而电影主线开始时破吉他乐队早就解散了,程宫还正是那个把乐队搞解散的经纪人,反而被胡亮慕名请来守护大吉他。于是一群人就在前期的喜剧色彩的故事里集结起来,因这个大吉他而来。

这部电影有一些迷之催泪点,特别是对于本身就对音乐尤其摇滚有感情的人。

首先,这部电影在叙述时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照顾到了每个人,用幽默的色彩勾勒了每个人的背景、家庭。

同时,许多把情感习惯于倾诉给音乐的人,特别是不唱歌而是选择玩乐器的人,很可能并不善于社交,或者性格内向孤僻,就像电影最开始加入乐队根本不理人的贝斯女孩和鼓手小哥;然而电影特地呈现出来,一个乐队之间独特的沟通就从每一个声部一步一步加进来开始,最后一起合作出富有激情和默契的表演。,毕竟玩摇滚、玩乐队,从来不是只有歌手在发光;每一位乐手、每一个声部,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应该是属于乐队的独特团队感,电影给了它一个充分的镜头。

其次,摇滚不死、摇滚精神,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这个乐队最后聚集起来的人中,除了有年轻漂亮的俊男靓女,还有老杨头子和小女孩。老杨是个医生,而且年轻时是破吉他乐队前任吉他手,还有个老外号吉他大帝;昔日破吉他乐队没火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了,现在竟然又来到缝纫机乐队,经历大吉他的起落,不能不说像有一根隐隐的线,牵连起大吉他和这个已经走完大半生的音乐人。而小女孩的人生还没开始,虽然家中有母亲反对。却懵懂之间被父亲灌输了对音乐的熟练和热爱,偶然而难得地成为了乐队中如此年轻的成员。

看见这一老一小在乐队夜晚旧的、潦草的、空落的场地里手拉手,碰杯排练,这部电影突然让我感到了最大的诚意——这不是那种只顾光鲜亮丽,粉饰情怀,以摇滚和音乐做噱头的喜剧电影,而是一部尊重音乐人之心的作品。

因此,当傻憨的主唱、叛逆贝斯少女、总背对着观众打鼓的贝斯手、读小学的键盘手、当姥爷的吉他手在各个地方拨动琴弦和鼓架,奋力为乐队和寄托保护大吉他的最终演出四处宣传呐喊的时候,当他们一起在某些演出后的夜晚喝着几两啤酒坐在大吉他之下满足地笑起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汇聚着一类缩影,又如此不同,却因为大吉他和摇滚凝聚出深刻的关联感,温暖而热忱。

所以大吉他被拆掉的时候,整个画面格外地悲壮惨然:钢筋暴露,大吉他的柄支棱着垂下,大雨和泥土汇成黑色的河,淹没了乐队的每一个人。

老杨,小姑娘,原本总是不笑,一脸酷的鼓手小哥,更有崩溃的胡亮……所有人的表情都那么悲痛,可谓涕泗横流。包括对现实妥协,成为大吉他被拆的直接原因的程宫,连他自己也痛苦不堪。从那一刻开始,应该所有观众都会不愿意程宫向现实妥协,不管程宫对现实的无力有多像自己。这明明是一部喜剧电影,但它明明白白地把梦想、信仰拆给你看时,你一定会感到痛苦。所以电影中唱,没有理想的人,他不难过。

摇滚精神究竟算什么?理想究竟算什么?

在喝过这么多年毒鸡汤,终于把先挣一个亿的小目标看做笑话以后,我们已经不吃那一套坚持理想就一定会有贵人相助,改变命运的套路了。程宫做的事固然让人可能一时愤怒,但他偏偏最像你我。上一代拼命为我们换来了门槛和起点,自己看着过去的天真,却不能给出一个境遇为何至此的原因。而大吉他一开始也是要拆的,程宫无奈道,早就没有人听摇滚了。理想不能给你送来最缺的东西,还要不要它?

可是电影不是没有给面对这一切的答案,反而给了一个不卑不亢的回应。没有人听摇滚,但那口气是属于音乐人和创作者的,就算废墟的门锁了,缝纫机乐队对着失败的目标,已经折断的大吉他,还是开始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就算理想不等于钱,程宫也还是憋着一口气,打了五千块钱的的士车再来找胡亮,说,没有理想那口气,脑子里就没了魂,只有那些红色的纸币;没了一天的开始,只有一天的结束。

惨淡的理想主义者,在理想的废墟上,上演着最纯粹的狂欢。

如果没有疯狂涌入这场狂欢的人群,没有事后以学校形式在废墟上重建的大吉他,也许这真的不能定义为一部喜剧,也许就更像一座被拆毁后再无痕迹的大吉他。观众、资本、现实,来来往往,冷热无情,但理想是温热的,是属于你的,就像片中反对摇滚的小姑娘的母亲那一连串归罪于理想的逻辑和开发商说理想又不能给你一个缺少的肾,虽然说出来都是喜剧桥段,但又是含着无奈的幽默。理想不是失意的罪魁祸首,却会让你清醒,认识到你的不能,你的无奈,这才是许多人忘记它的理由罢了:抛弃它吧,一生安稳,没有理想的人,他不难过啊。

这部电影虽然给答案,却不教育人。没有给你洗脑,飞去落足理想这种大概念,它的专注点仍然是致敬摇滚,这也是一个十分用心之处。

片中的玩梗国摇的彩蛋,还有片尾揭晓的前来客串龙套的各位音乐人大佬名单自会给你惊喜,我认为的值得赞赏之处是它真诚地给了音乐人一个镜头。这只是一个镜头,一点素材,并不全面,但善良,但有关怀和尊重。摇滚可以属于每一种年龄,摇滚精神不歧视任何人,摇滚既可以为一个人,一支乐队,也可以为一群人,一个世界创造快乐、兴奋与美好。那场演出无论是否成功,每个人都有人生可继续,然而两种结局并不是真的没有区别,人的快乐是看似粗犷的摇滚乐的关怀,人的精神升华是音乐的追求——电影还希望告诉我们这样一些正面的东西。

这部电影是一部摇滚不死者的问候与狂欢,不论他们是否年轻,是否老去,是否剪去长发,是否放下吉他,是否妻儿寄身。也希望这样真诚,走心的作品来的越多,走得更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1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