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介绍 >> 再刷一遍缝纫机乐队,我也会笑哭
《缝纫机乐队》明天上映,院长在几天前就去看过了。
大鹏来到了现场,不难看出他的诚恳和拼劲。
聊到最后,说了一句很直的话,大意是他会不会有下一部电影,就指望这部《缝纫机乐队》的成绩了。
他的导演处女座《煎饼侠》,揽下了十一亿票房,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在那之后无论是他露过脸的电影,还是监制并主演的《父子雄兵》,都没能摸到及格线。
甚至有这样的声音出现:10亿导演大鹏走下神坛。
这次他带着《缝纫机乐队》再度归来,心里也是憋着一口气。
《缝纫机乐队》
CityOfRock
《缝纫机乐队》讲得是一个小镇中的摇滚复兴。
大鹏的角色是一个落魄的经纪人,发型比较丧,几缕白发有些星爷的既视感,都是心怀梦想的小人物。
从“煎饼侠”变成“吉他队长”,从“做梦人”变成“织梦人”,织梦的过程中自己内心深处的摇滚梦也被唤醒。
摇滚梦的载体,正是他手下的乐队。
贝斯手、鼓手、键盘和吉他手都有各自的故事和梗,鲜活又惹人喜爱。
“喝大酒的喝大酒,面壁的面壁,未成年的未成年,还有个脑血栓。”
乔杉饰演的主唱更是一个戏精,自诩摇滚王子,承担了大部分笑点和泪点。
娘娘贱贱,脸上肉一沉还能一本正经,没人能比乔杉表现得更好。
大鹏圆滑世故,钱挂在嘴边不怕伤感情,乔杉恰恰相反,心里充盈着对梦想的一片赤诚,甚至有点“傻”。
片中人物各有讨喜之处,影片整体上还带有“大鹏式电影”的特性,却也有成长。
比如他一直是个“天台情圣”,喜欢在楼顶上对妹子袒露心声。
相比《煎饼侠》中柳岩无私奉献式的贴心关爱,《缝纫机乐队》中大鹏和古力娜扎的情感则更有层次感,有一套完整的起承转合。
另一方面,大鹏特别喜欢安排一出充满激情和慢镜头的战斗戏。
《煎饼侠》最后的大战,毕竟影片讲的就是在拍电影,打上一场无可厚非。
《父子雄兵》(大鹏监制)的魂斗罗乱斗,本来很正式的交战场合,弄得像是真人CS,难免有些尴尬。
《缝纫机乐队》也有一出消防车巷战,不同的是他对电影高潮的理解有了提升。
此前都是用大战作为结尾,这次则是升华角色的羁绊,为最后乐队演出的情感爆发做铺垫。
在情感的调动上,这次大鹏的表现非常成熟。
他拍摄《缝纫机乐队》的本意,并非想搞出一部名留青史的艺术大作,而是拍一部单纯不做作的商业片。
要娱乐,要有套路和梗,更要有情怀。
《缝纫机乐队》的情怀就落在了摇滚乐上。
摇滚,不懂的人觉得吵,懂的人都知道,那是对世界的呐喊。
喊的正是心里憋的一口气。
乔杉在片中玩摇滚,最初是因为“大吉他”这个乐队和建筑物。
但乐队早已解散,22米高的大吉他也被拆了,眼睁睁地看着梦碎了,又被大鹏唤醒。
无论摇滚的梦,还是人生的梦,都不需要以外物做载体,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
如果心里那一口气散了,人也就垮了,成为物质生活的奴隶,就像影片开头冷漠世故的大鹏。
影片还请来了许多摇滚圈的人客串,是谁院长不剧透,只能保证如果你不装哔或是铁石心肠,就一定会被燃到。
《煎饼侠》是那时的大鹏对自己现实困境的延伸,靠《屌丝男士》火了之后该何去何从。
他十几岁时就学过吉他,还抱着吉他上了春晚,《缝纫机乐队》也是圆了他的摇滚梦,但又不仅限于此。
《缝纫机乐队》也是他实现导演梦的一步,梦想与现实的鸿沟太大,他需要成绩(票房)才能继续走下去。
就像他在路演现场说的,《煎饼侠》是当时的他能拍出的最高水平,如今的《缝纫机乐队》也是现在的他能拍出的最高水平。
希望他以后能有机会让观众看到更好的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