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介绍 >> 缝纫机乐队虽然套路了点,大鹏的梦想与
当初,“都火成什么熊样”了的大鹏(董成鹏),通过情怀当道的电影《煎饼侠》,意外坐上了10亿票房导演的宝座。
郭德纲说过,不是我多优秀,都是同行的“衬托”,大鹏的这部大银幕处女作,确有取巧的意味,但在流量云集、明星扎堆的“国产大制作”面前,本来没有什么观众预期的《煎饼侠》,拿准了几乎每一位客串明星身上的“梗”,凭着成熟的套路故事和自圆其说的“东北大杂烩”,愣是冲了一波口碑。
借着《煎饼侠》的东风、凭着《屌丝男士》的口碑,大鹏也想要火急火燎的趁热打铁。与东拼西凑之嫌的《煎饼侠》比起来,《缝纫机乐队》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故事”,剧情的起承转合看起来很顺畅,片中人物也各有棱有角,将摇滚乐的故事内核与实现梦想的情怀相结合,让全片显得新鲜又烫手。
只可惜,《缝纫机乐队》碰到的是同有“乘胜追击”意味的《羞羞的铁拳》,即便开心麻花出品的后者似乎也好不到哪去,力压这位“屌丝男士”代言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小时候,孩子总是要有梦想的,不管是否由父母老师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否不切实际,那是希望的所在;长大了,知道了社会的复杂规则,了解了自己的能力限度,梦想只能说说而已,说出来又能怎样,万一实现了呢。
在《缝纫机乐队》中,乔杉饰演的胡亮始终抱有音乐梦想,却是全片中看起来最无足轻重的那一个——没钱没颜值,乐器弹得不咋地,歌唱得稀松平常。但他甘愿做一个不顾时代变迁的逆行者,一个“众人皆醒我独醉”的人。
胡亮经历困苦、痴心不改,在旁人看来看起来有些奇葩甚至中二,说到底,那个愿意相信、懂得付出的信念,让所有人都敢于信任他,愿意付出全力帮助他实现那个旁人看来毫无价值的梦想。
吃里爬外、欺负老实人,凭着老底子自我包装、招摇撞骗的程宫,名为“音乐人”,早把所谓的梦想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程宫只想着成功,看胡亮就跟看个傻子一样,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胡亮很像年轻时的自己,单纯的狂热换不来饭吃,早早晚晚都会向现实妥协,唯一的变数就是价码能涨到多少。
程宫和胡亮,就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极端,看起来泾渭分明,却又能各取所需,看起来颇讽刺意味,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大鹏用他特有的揶揄讽刺和嬉笑怒骂,把它讲出来了而已。
《缝纫机乐队》最大的短板,就是过于理想化,这当然有大鹏拿情怀当全片“吸睛大杀器”的考虑,但更多的还是让理想与情怀“强行配对”,超现实的高潮确实美妙,但谁都知道做梦还是会醒的。
当每个人都知道,“万一实现了呢”本身就不是什么概率问题,大鹏偏要让这个概率发生。巨大的戏剧性反差,让本片前面很生活、很调侃、很讽刺的调调,一下子变得高亢嘹亮起来,让这部电影硬生生断成了两截,这才是《缝纫机乐队》的累计票房停留在4.56亿元的主要原因。
都说这部《缝纫机乐队》是烂片,是大鹏拿着梦想与情怀反反复复骗钱的玩应儿,这句话或许有道理,但不是事情的全部。
看电影时,得着起初也把胡亮当个傻子看待,到了最后,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成人的世界是残酷的,大家活得都不易,梦想显然当不了饭吃,可万一真的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