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上海迪士尼关闭24小时后,这座城市最大的

发布时间:2023/7/12 23:44:13   

01

这场不灭的烟火,

照出了上海人的真面目。

新一轮疫情又又又来了。

就在24小时前,上海迪士尼乐园宣布闭园。

而当晚,出现了最浪漫的一幕——

迪士尼乐园的烟花在夜空中璀璨绽放,烟花下,医护人员和民警逆行入园,投入紧张有序的防疫工作,游客和市民连夜排队、自觉接受核酸检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幕?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10月31日,杭州新增一名确诊者小A。

确诊前,小A曾在上海停留时间近11个小时。极可能是去了迪士尼。

当时恰逢周末,又赶上万圣节,迪士尼正值游客高峰期。

目前园里的游客,有多少人可能是密切接触者?

突发情况,迪士尼应该怎么应对?

会不会疫情已经扩散至整个上海?

一切都未可知。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

必须立刻进行核酸检测!

31日晚18点05分,上海迪士尼迅速响应,宣布闭园,并要求游客离园时在出口做核酸检测。

与此同时,还发布了一条退改票说明。

随后,地铁11号线迪士尼站暂时关闭。

如果你是当时园内的游客,本来放假出来过节,一天玩下来已经精疲力竭,就等着看完19:00的烟花,就回家休息了。第二天还得上班。

结果却遇上这么一个事儿。

可以想象,该有多么疲惫和不安。

然而,当第一批游客到达时,医护工作者、民警和志愿者们已经在门口静静守候着了。

售卖周边的店铺已悉数闭店,却还有店员点着一盏灯、开着一扇门,为大家提供御寒的毯子和斗篷。

有人手机电量告急,到了门口却发现,工作人员一下从箱子里拿出十几个充电宝,不断往租借的设备中投放。

当人群一边排队等待,一边远远看着烟花秀,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烟花如期绽放,园内的演出也照常进行。

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家的焦急情绪,一位亲历者回忆说,“周围排队的人很快又开始有说有笑”。

更暖心的是,当大家做完核酸采样出园后,很快就能乘坐门口的临时接驳车回到家中。

有亲历者发帖感叹:"上海太牛了,执行力协调力太高,整个过程仅仅耗时15分钟!"

最终,当晚所有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且已经对现场进行消毒。

万人,3个小时,约等于0.3秒/人。

所有游客离园后,还将被闭环管理2天,外加12天的社区健康管理。

警察分流→医护人员采样→接驳车接送→后续观察

环环相扣,井然有序,一气呵成。

正如张文宏凌晨在微博上所说的那样:

感谢今天不灭的烟火,让我们看到人类在灾难前面的从容淡定与对未来的信心。

有人说,“你可以永远相信上海”。

这次,上海的努力,终于被全国看到了!

02

疫情凶猛,

上海的底气从何而来?

这轮疫情,目前已席卷12省。

大家都在关心黑河、石家庄的境内新增。

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目前上海的境外输入病例高达例左右,居全国之首。

据上海卫健委介绍,上海的港口集装箱总量全球第一。

还承载着全国机场近一半的国际货邮吐量、近1/3的出入境航班和客流。

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这座城市,太不容易。

但上海真正做到了张文宏所说的"常态化防疫"。

首先,上海到现在都没有实行过封城措施,甚至没做过一次全城全员核酸。

上海的封闭,一般都是只封闭某个小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今年只有过数次零星本土感染情况,且处理都很及时,能立刻摸清风险区,快速排查,精准防控。

就像8月份上海浦东机场的那次,早上报告两例确诊,当天傍晚就已经完成了浦东机场4万多人的核酸检测,找出了47名密切接触者。

这就是事不过夜。

作为一座万人口的大城市,这是很难得的。

其次,上海还是全国第一个流调只提地点、而不公布个人隐私的城市。

疫情以来,见过太多确诊病例因流调而遭遇网暴,甚至有人连工作单位、身份证号和照片都被扒出来了。

而上海几乎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疫情以来,我们已见过太多不确定。

突发、不安、无知、恐惧、意外、反复……

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都在承担着疫情带来的影响与压力。

而面对疫情,上海人已处变不惊。

他们拎得清、有觉悟、守规则。

规矩之外,也不失人情味。

就像张文宏说的:”瓷器店里抓老鼠。”

浪漫,温暖,高效,有序,坚韧。

而这,正是现阶段人们最需要的安全感。

03

让人惊艳的不只是烟花

还有疫情中人性的闪光

年,太难了……

那些疫情后出生的孩子,一开始就带着口罩。

瑞丽的一个小朋友才一岁半,从出生到现在已经做了59次核酸。

莆田,核酸阳性的小男孩,自己一个人穿着防护服、背着行李乖乖接受检查。

懂事得让人心疼。

成年人更加不容易。

湖北宜昌,一位老奶奶推着老式缝纫机徒步走在机动车道上,交警上前制止,却被奶奶一句脱口而出的话整破防了:

“生活什么时候才会好起来啊?”

她的老伴刚离世,孩子在外地,家里还有一个得白血病的孙女。

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

浙江嘉兴,凌晨1点,一个男人坐在灯下,向路人吐露:“我太累了!骑车骑不动了……”

他48岁,炒股亏了很多钱,又离了婚,只有儿子和他相依为命。这几年一直开网约车勉强谋生。

没想到一个借钱给他的朋友家人重病急需钱,他只好把自己的车抵押了,还钱给朋友。

成年人,更需要童话呀。

那位听老奶奶哭诉的交警,帮老奶奶把缝纫机搬上了没有电梯的居民楼,临走时还留下了自己的

“星期一到星期五我在路口执勤,不管何时,您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

而那个凌晨崩溃的男人,也收到了好心人借的钱。

疫情中,总有人性的闪光。

医院里的广场舞的吗?

还记得那个在隔离病房里冲镜头比OK的医护人员吗?

还有在隔离区安静看书的小哥。

中国人就是这样,越是辛苦的时候,越是会燃起希望。

就像那首歌唱的:

生活总该迎着光亮

失望过后拥抱更多希望

夜的尽头叫做阳光

手中的幸福终将会绽放

天亮之后,便会很美的。

每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不会被辜负。

愿剩下的日子,平安顺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1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