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绣”缝纫工作站里,张淑清在帮居民免费缝纫衣物。通讯员王菊红供图本报讯(通讯员王菊红记者肖凡)“赵姐,忙着呢啊,来帮我看看这条裙子赖!”“什么裙子啊,等我手头这条裤子改完,你先坐坐。”7月24日下午2点,在栖霞区尧化街道尧石二村社区“清绣”缝纫工作站,80岁的赵龙秀围着围裙坐在缝纫机前,她手上动作不停,一边热情地向刚进门的邻居李香兰招呼着。“这裙子腰大了,能不能帮改小2寸,改完最好能整体协调点。”接过李香兰手上的米咖色长裙,赵龙秀前后翻看比画了几下,她观察到,裙子后腰是松紧带,前腰有拉链纽扣,纽扣两侧还分别有褶皱状的装饰纹理。赵龙秀用卷尺仔细量了一遍,在抽屉里找出了同色的缝纫线,用缝纫笔在裙子上比画着,给出了方案,松紧带两端各去掉一截再缝起来,纽扣拆下后重新往里侧缝,两侧褶皱内侧的布料往里叠一小段,通过同时改动3个地方,让整个腰线部位改动后更自然,穿上身也更舒适。调整引线器和线轮、对齐布料边缘后,赵龙秀咔嚓嚓地踩起缝纫机踏板,在“嗒嗒嗒”的机器声中,她熟练地将布料向前推进,耐心细致地为邻居缝补衣物,随后用锁边机将衣物的毛边处理好,再用熨斗熨一下,便基本完成了这一旧衣改造作业。“跟新的一样,太感谢你了!”李香兰拿着改好的裙子别提多开心了,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居家过日子,难免有针线活,而现在家里有缝纫机的已不多了,拿到外面去不仅更远,而且每次还要花上十元或几十元不等。有了赵姐帮忙,真是方便多了。“清绣”缝纫工作站已成立3年有余,由赵龙秀、张淑清、田桂萍3位社区能人组成,是社区老党员工作室“能人坊”的一部分。该站每周一为居民免费提供缝纫志愿服务,服务内容涵盖缩腰身、缲裤脚、换拉锁等大大小小、五花八门的“针头线脑”活儿。“有时候‘工作量’多,我们就把活儿带回家做,我家住一楼,平时只要大门开着,就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居民,大家这是信任我。”赵龙秀说。谈起成立“清绣”缝纫工作站的初衷,赵龙秀表示,年轻时,她为贴补家用、节约开销,培养了好手艺,能将边角料“变废为宝”,做成漂亮的衣服、厚实的棉鞋、时髦的线帽等。退休后,缝纫就成为她最大的爱好。“年,我参加社区组织的学雷锋活动时,看见张淑清为居民免费缝纫,当时和她一聊,就萌生了合作开个缝纫站的想法。”她说。“咱们社区老年居民居多,很多家里都是旧衣物破损需要缝补却找不到地方,还有一些居民的旧衣服面料挺好的,舍不得扔掉,就找我做微改造,比如把裙子改成短袖、重新钩个被套、废布料做成布鞋等。”赵龙秀说,她现在退休了,想为居民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都是邻里街坊的,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得到便利和实惠,她觉得很有价值。截至目前,“清绣”缝纫工作站已为千余位居民提供过免费缝纫服务,经手的衣物超件。来源:南京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