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放过羊斗过狼缝衣裳,富士康袖珍女工

发布时间:2023/7/16 17:21:08   
白癜风专用药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412/6162073.html

穿针、走线、踩动踏板,47岁的杨秀梅端坐在缝纫机前,神情专注地缝补着手中的衣物。

窗外的春雨淅淅沥沥,室内的缝纫机滴滴答答。在高新青年公寓5号苑幸福驿站这间十来平米的缝纫坊里,这两种声音汇成了一曲动人的乐章。缝纫坊的主角杨秀梅,是成都园区MCEBG事业群Mac(I)产品处工安部的一名普通女工。

身高刚过一米三的杨秀梅,有着不普通的另一面。

“长不大”的放羊妹

年,杨秀梅出生在吉林省白城市大岭乡一个普通家庭,她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这五个孩子中,杨秀梅有些特殊:十多岁了,身高却一直停留在1.2米左右。

杨父曾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却收效甚微。杨家孩子多,杨父杨母收入不高,一家人仅能解决温饱问题。在操办完两个儿子的婚事后,杨家又欠下一笔外债。

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16岁那年,杨秀梅选择辍学回家。而杨父也选择辞去大岭乡中学历史老师的工作,回村承包六七垧农田种粮,想借此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

辍学后,虽然没有了同学的歧视与嘲笑,但杨秀梅却觉得自己像一株生活在巨石下的小草,看不到阳光,也看不到希望。杨父很担心这个“长不大”的女儿,想方设法开导她,并用张海迪的故事安慰、激励她,“最坏的结果,无非是我和你妈养你一辈子。”在父母的关爱下,杨秀梅渐渐走出了心灵的阴霾。她决定找一份活干,用双手养活自己。

白城靠近内蒙古草原,当地的草场资源丰富,很多人家都养了羊,杨秀梅的舅舅家就养了40多只羊,正缺人手照看。于是,杨秀梅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羊倌。

尽管个子小,杨秀梅赶起羊来却很麻利,刚到草场没几天,她就把几十只羊管得服服帖帖。

杨秀梅帮舅舅放了3年羊,学到了不少养羊的技术和经验。杨父看到女儿喜欢放羊,也买了60多只羊交给她照看。

但放羊不是一桩轻松的活计。每天凌晨3点,杨秀梅就要将羊赶出羊圈,赶往草场;晚上把羊赶回羊圈时,往往已是8点过后。盛夏和寒冬是最难熬的季节。夏天的中午,草原上无遮无拦,没有地方可以避阴,杨秀梅只能跟着羊群在太阳下暴晒,以至于她根本分不清身上冒出的是汗还是油;寒冬的凌晨,杨秀梅顶着呼啸的寒风,将羊群赶到草场,再将堆在草场旁的干草投喂给羊群,风像刀一样刮在她的脸上和手上。每到冬天,杨秀梅脸上都会被冻出鸽子蛋大小的水泡。现在,杨秀梅两侧的脸颊上还有散不去的红晕,那是被反复冻伤的后遗症。

每天,杨秀梅和她身边这群无言的朋友在草原上生活、奔跑。之前深埋在内心的自卑感,在辽阔的草原上、无尽的蓝天下,消失得无影无踪。更让她高兴的是,本来已经停止发育的身体,在放羊的这几年竟然又长高了10多厘米,最终停留在1.32米。

放羊时,最让杨秀梅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母羊下崽。她记不清自己为母羊接过多少次生。羊群每次出圈,即将临盆的母羊都会脱离羊群。杨秀梅知道,这是母羊要下崽的信号。这时,她会将羊群留在原地吃草,自己来到母羊身旁,拿出准备好的旧棉絮铺在地上,给母羊当“产房”。小羊羔生下来后,杨秀梅还要小心翼翼地将小家伙们嘴里、鼻腔里的秽物抠出来,然后用双手扶着小羊羔吃奶。待羊羔吃饱,杨秀梅用棉絮将它们包住,再去照看羊群。

最让杨秀梅自豪的是,她家的羊群从最初的60余只,繁殖到最高峰时的只。杨秀梅的放羊技术在当地闻名,乡亲邻居有事时,都会请她帮忙看护羊群。最多的时候,杨秀梅一次放过多只羊。

与狼共“舞”

草原上的放牧生活,不仅有迎来新生命的喜悦,也有面对狼群时的恐惧。

羊圈离家有大约两里地,为了能在晚上照看羊群,杨秀梅让家人在羊圈旁搭了一个长3米、宽2.5米的窝棚。窝棚的窗户是用麻布口袋糊上的,门是一扇没有门栓的木板。杨秀梅晚上睡觉或者外出放羊时,就用绳子绑住木板。晚上,草原上的风刮得“窗户”和门板哐哐作响。

刚住进窝棚时,杨秀梅很害怕,在铺上蜷成一团,晚上到很晚才迷迷糊糊地睡去。后来,乡里集中修建羊圈,杨秀梅家的羊圈旁陆续建起了别家的窝棚,她才在夜里有了一些安全感。

每次放羊,杨秀梅都会带上她的“百宝箱”——里面装着雨衣、饭盒、水壶、红纱巾、火柴和鞭炮的挎包。有时候,挎包里还会塞进去几团旧棉絮。红纱巾、火柴和鞭炮主要是用来防狼。

有一次,杨秀梅为了让羊群多吃些草,在草场多停留了一段时间。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空旷的草场上只有她和羊群。准备赶羊返回时,杨秀梅感觉到羊群有些骚动。回头一看,妈呀,有三头狼!一头大狼带着两只小狼,在不远处观察着她的羊群,眼里发出幽幽绿光。

牧民都说,狼害怕红色的东西。杨秀梅赶快从挎包里掏出红纱巾披在身上,用力甩动皮鞭,把羊群往家的方向赶。但狼群很聪明,不远不近地跟在羊群后。杨秀梅跑累了停下来,它们也停下来,并且分散成三角阵型,逐渐包围了杨秀梅和羊群。见摆脱不掉狼群,杨秀梅又从挎包里取出鞭炮和火柴,点着鞭炮往狼所在的方向扔;看到有干草,就点着草堆,燃起火光。但是,三头狼非但没被吓跑,反而离杨秀梅和羊群更近。走走停停、斗智斗勇之间,狼群一直跟了杨秀梅三四里地。

正逢晚饭时间,杨秀梅的母亲到窝棚给她送饭。邻居告诉杨母,草场上远远升起火光,还听到鞭炮响,很可能有什么危险,让她赶快去接一下女儿。杨母立刻朝着火光燃起的地方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声喊着女儿的名字。听到喊声,杨秀梅一边回应,一边加快速度赶羊。狼群看到有人过来,转身向草原深处逃去,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中。

在看到母亲的一刹那,杨秀梅紧绷着的心弦终于放松下来,眼泪也一下子淌了下来。

父亲的愿望

人生不过短短几个秋。本以为会在牧场呆一辈子的杨秀梅,在放了12年羊后不得不告别羊群——由于过度放牧,当地草场资源退化严重,政府部门不再允许放牧,杨父将家里的羊全卖了。没有羊放,杨秀梅就没有活干,也没有收入,不得不待在家里。

“总要自己养活自己。”时间来到年,已经30岁的杨秀梅骑着一辆自行车进城打工。从那以后,她干过住家保姆、餐馆服务员、福利院护工和沙发厂缝纫工。

但这些工作,她都没能干多久。

“我这样子,被人歧视也能理解。”在求职、打工过程中,杨秀梅经常遭受不平等对待,但她仍旧用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对待每一份工作。在餐馆当服务员时,由于身高原因,杨秀梅不能端菜、收盘子,只能干些杂活儿。

为了能让老板留下她,其他伙计已经睡觉了,她还在择菜切菜、洗碗拖地。然而,一有合适的人来应聘,老板还是会毫不留情地辞掉她。有些门店,明明门前贴着招工启事,但一看到她来咨询,门都不让她进。

杨秀梅加入了一个残疾人QQ群。年初,这个QQ群里有人介绍杨秀梅到重庆一家婚庆公司做杂工,工资元一个月,包吃包住。这是杨秀梅打工以来所能拿到的最高工资。除了干杂活,有时候,杨秀梅还要在婚礼现场客串演员,唱几首歌,表演几个节目。这样,干了大半年,杨秀梅攒下了1万多块钱。

这笔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零食。但对杨秀梅来说,它们另有用途。

“我要帮父亲完成一个愿望。”杨秀梅还小的时候,杨父所在中学的毕业班中考成绩优异,学校组织当届毕业班所有任课老师坐火车去北京、天津和大连旅游。旅游回来后,杨父对女儿说:“等你长大了,爸爸带你坐飞机去北京。”

这句话,杨秀梅一直藏在心里。年国庆节,杨秀梅从重庆乘飞机、杨父从白城坐火车,父女两人在北京汇合,游玩了四天。杨秀梅带父亲看了天安门、颐和园、故宫等景点,一起从北京乘飞机返回白城。当时,杨父已经74岁,为此,姐姐还有些不理解:“爸都这么大年纪了,你还带他坐飞机,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但杨秀梅并不后悔。相反,她很庆幸自己带父亲坐了一次飞机。因为从那以后,杨父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根本出不了远门。这件事,一直让杨秀梅感到非常骄傲,因为,她的哥哥姐姐们都没有带父亲坐过飞机。

开始新生活

帮父亲完成心愿后,杨秀梅又继续着四处打零工的日子。但是,哪怕她没日没夜地干活,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和以前一样,每份工作干不了多久,她就会被辞退。漂泊不定、迷茫无助的日子,让杨秀梅一度看不到希望和未来,对生活也渐渐失去信心。

年6月,杨秀梅从一位在广州打工的朋友处得知,广州有家电子厂正在招募残疾员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杨秀梅踏上了前往广州的火车。

一路辗转,杨秀梅终于找到了那家电子厂。

“我们现在不招人了。”还没走进工厂大门,杨秀梅就被门卫送上了一碗“闭门羹”。

同样被拒之门外的,还有杨秀梅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

杨秀梅感觉自己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该去向何处。此时,命运为她开了另一扇窗。

和杨秀梅一样,成都富士康员工冯木均也是一个侏儒症患者。因为有过共同的经历,两人经常在QQ上聊天,相互打气。得知杨秀梅的遭遇后,冯木均告诉她,成都富士康在招募残疾员工,他鼓励杨秀梅到成都来看看。

是铩羽而归、就这样灰溜溜地回老家,还是做最后一搏,再去成都试一试?杨秀梅选择了后者。

一路忐忑,杨秀梅来到成都富士康招募中心。这一次,她没有再被拒之门外。年6月28日,杨秀梅顺利入职成都富士康。

考虑到杨秀梅的特殊情况,线长把她安排在插胶塞工站。流水线上简单重复的工作并没有让杨秀梅感到乏味,她反而觉得安稳和充实。在这个岗位,杨秀梅一干就是4年。年年底,因为工作表现出色,外加身体原因,部门主管将她安排到D10栋西侧的员工健康监测站,负责为员工量血压、测血糖。

来到新岗位,杨秀梅对工作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少。每天上班,她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擦好桌子扫好地、摆放好仪器,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迎接每一位员工。相比插胶塞,测血压、血糖是个技术活儿,需要认真和耐心。

每次为员工量血压时,杨秀梅都会叮嘱他们不要乱动,否则测量结果会不准确。测血压时,员工一般都会脱下外套披在背上,外套有时候会滑落在地,杨秀梅便帮忙拾起衣服,搭在他们身上……

在成都富士康的这几年,是杨秀梅人生中最开心的日子。这份工作,也是她最喜欢、觉得最好的工作——在这里,她不仅有固定的收入,部门主管和工友们也都很照顾她。渐渐的,杨秀梅又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杨大姐缝纫坊

在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同时,杨秀梅也有了一个稳定的住处——高新青年公寓5号苑的一个三人间。

因为力气小,每次洗好衣服,杨秀梅都会到苑区里的幸福驿站,借用那里的洗衣机给衣服脱水。

有一次,在幸福驿站脱水时,杨秀梅发现这里增加了一台缝纫机。一看到那台缝纫机,杨秀梅就想起母亲用家里那台老式缝纫机教她和兄弟姐妹们缝补衣物时的情景,以及在白城那家沙发厂扎沙发套时的辛酸经历。

杨秀梅告诉幸福驿站的工作人员,说她会使用缝纫机。那位工作人员当即建议杨秀梅申请做一名志愿者,为社区居民义务缝补衣物。

杨秀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从年开始到外地打工起,杨秀梅每次离家时都会带很多东西:一年四季的衣服、各类生活用品、床单被褥……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省钱。因此,杨秀梅出远门时,背上要背个包,胸前挂个包,手里还要提个包。

这些行李,陪她到过北京、去过重庆、经过广州,最终来到成都。旅途中,经常需要上下楼梯、爬坡过槛,这些行李给她带来很多不便。幸运的是,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总会有陌生人向她伸出援手。

这些好心人的善举,杨秀梅一直都记在心上。所以,在知道自己能成为一名义工、有机会帮助他人时,杨秀梅很开心——在社区为居民免费缝补衣物,可以用一技之长来回报社会,还能像自己以往遇到的那些好心人一样,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从年冬天开始,每逢周日,杨秀梅就会在上午十点准时出现在幸福驿站,为社区居民免费缝补、裁剪衣物,直到晚上十点。最忙的时候,杨秀梅要从早上一直干到深夜,饿了就去苑区门口的超市买两个面包对付一下。尽管身体很累,但杨秀梅却很快乐——这份工作让她也能发光发热,给世界带来温暖。

年,是杨秀梅最忙碌也最难忘的一年。整整一年,杨秀梅总共只休息了三个星期日。其余可以用来休息的周末,杨秀梅都泡在幸福驿站,为社区居民缝补衣物。受到杨秀梅帮助的居民,给这间缝纫坊起了个亲切的名字:杨大姐缝纫坊。

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杨大姐缝纫坊”走出青年公寓5号苑,在青年公寓6号苑党群服务站增开了一个点,为更多居住在高新青年公寓的富士康员工服务。

自从到幸福驿站从事志愿服务以来,杨秀梅累计为4,余名社区居民缝补、剪裁过衣物,她经手的衣物多达数千件。其中,工艺最繁琐、耗时最长,也最让杨秀梅有成就感的,是一件黑色裙子。

一次,同样身患侏儒症的社区居民小陶来到幸福驿站,寻求杨秀梅的帮助。原来,小陶一年四季都穿裙子,因为裙子可以遮掩住她有残疾的腿型。但因为身材矮小的原因,她买回来的裙子都需要再加工。小陶一直苦于买不到合适的冬裙,希望杨秀梅能为她制作一条。

尽管做一条裙子的难度远比剪裁成衣大,二者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是天壤之别,但杨秀梅还是答应了小陶的恳求。裁大样、缝花边、上松紧、加内衬……杨秀梅紧赶慢赶、精心裁剪,半天之后,这条裙子顺利完工。试穿后,小陶喜欢得不舍得脱下来,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杨秀梅前前后后为小陶“私人定制”了四条裙子,两人也因此成为好朋友,结下了一份特殊的友谊。

杨秀梅的每一针每一线,看似简单、平凡,但这针针线线穿起来的,是她的感恩与奉献,是她努力想要实现的人生价值。年年底,在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文明办等单位主办的“在社区·爱成都·做文明城市行动者”评选中,杨秀梅获评成都市年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十大感动人物”。

“挺意外的,我只是做了一些小事。这份荣誉更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在富士康的这几年,杨秀梅自认过得很充实、很快乐,也攒下了一笔积蓄。再过几年,年满50岁的杨秀梅将不得不从富士康退休,但她说,她会继续工作下去。她想让自己像开在石缝中的花一样,顶开命运这块巨石的压迫,倔强地盛开,为世界带来一份独特的芬芳。(作者:李晓岚易奇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2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