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市场 >> 末代裁缝传奇在酒吧为大兵现场服务,特工与
出门前,老人会花很长时间打理衬衫、领带和鞋面,并拎起一把手工制作的老式弯头雨伞。
门外北京冬夜,无雨无雪,雨伞只是为了搭配西服。
街上行人匆忙急躁,老人走得慢,但每一步都踩稳了时光。
1、
“Tailormakestheman。”
北京国贸附近的嘉里中心角落,藏着家裁缝店,店门刻着这句英文,意为“裁缝成就了男人”。
裁缝店的老板叫熊可嘉,年近七旬,头发花白。他的店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认定为“全球十佳西服订制店”。
小店内木质地板吱呀作响,70年前的美国胜家缝纫机摆在一旁,散发时光的味道。
熊可嘉身着一套浅蓝格子西装。那是他与岁月战斗的铠甲。
西服的针脚交错,缝合他半生的“西服时光”,以及几经变幻的两岸风云。
他成长于国民党败退台湾的时代,14岁进入福建帮西服店做学徒。
越战时期,回到后方的美军大兵们,在台湾的声色场所排解压力,每个人需要一件西装。
熊可嘉就守在酒店,开始了订制西服的生意。
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店面。记忆中,台湾媒体名人曾前来定制礼服。台湾政界赫赫有名的“死对头”,也曾店中尴尬碰面。
因为外国客户络绎不绝,小小的裁缝店险些成为情报部门的联络点。
熟客和他说,当年一位从事情报工作的台湾特工刚下飞机,就被外国安全人员控制。他们互相觉得对方有点眼熟,原来两人身上都穿着熊可嘉制作的西装。
生意随着美国退出台湾渐渐凋零,两岸的隔阂也逐渐消融。
年,他来到大陆,开始为驻华的多名各国大使和外商定制西服。
不过在上海弄堂的老洋房中,他几乎很少遇到中国客户。
十几年前,中国人习惯在冬天穿着厚厚的毛裤毛衣,爱穿宽大的外衣。相比定制,他们更愿买一件阿玛尼和杰尼亚的名牌。
可熊可嘉知道,年以前上海有家西服店。
他决定等待。
2、
他的客户中,从来不乏达官显贵。
年上海APEC会议期间,有一名老者找上门来,希望熊可嘉在两天内为一位大人物做出一套西服来。
交谈中发现他能够胜任后,对方拿出一个白宫徽章。原来是他要为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定制西装。
遗憾的是,因为证件方面的问题,最终没能成行。因为同样的原因,他也与英国首相布莱尔擦肩而过。
朝鲜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也会来店里做西服。他们通常只带美金现钞,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身着清一色的,被其他顾客戏称为“布尔什维克式”的西服。
如今,中国客户已经成为定制的主力军。
据他他粗略计算,年以来,几家店面的中国客人比例逐渐上升。从最初的5%,上升到年的35%。
这些客户大多在25岁到40岁之间,接受过优良的教育和家庭教养,经常锻炼的身体拥有线条鲜明的肌肉。
十多年前,一位母亲曾带着16岁的儿子来定做西服,为去美国留学做准备。几年过后,那个男孩已近变得身材挺拔,彬彬有礼,又来店里做一套工作用的西装。
后来,他结婚生子,带着妻子和可爱的孩子再次探访。他打趣地问店中的店员:“还记得我吗?”
“当然记得,孩子都这么大了?”店员眼角已经爬上皱纹,笑容依然亲切。一件西服之上,已经传承着家庭的记忆。
最早的时候,中国客人往往并不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一件休闲装还是结婚礼服,甚至要回去再考虑一阵。
而大多数年轻人往往要求明晰:工作着装的样式,深蓝色、灰色或黑色的面料,普通袖口。他们偶尔还会叮嘱一句:不能让人觉得比老板穿得好。
更多人开始对程式化的方式嗤之以鼻。
他们从来不要求裁剪师有着多显赫的背景和学历以及缝纫机械是否造价超过千万。
他们只有一个要求:用最精湛的手艺,做出最符合自己气质的衣服。
3、
熊可嘉至今保持着老牌英式贵族的做派。
无论何时,他都会挑选一件款式、颜色和材料都颇为得体的西装。
出门前,他会花很长时间打理衬衫、领带和鞋面。
为了搭配西服,他还会带着一把手工制作的老式弯头雨伞。
在某知名杂志社做图片总监的丁大伟,是熊可嘉的忘年交。老上海的绅士风范,对他影响深远。大学时候他便喜欢身着考究的西装,偶尔还会把爷爷当年闯荡上海租界时的西装拿出来穿。
丁大伟和朋友们会为拥有一件Barbour风衣而兴奋不已。那是英国皇室外出用的涂蜡风雨衣,样式远没有Burberry新潮。但充满历史感的老物件,总能触动他的神经。
丁大伟爱和熊可嘉相聚,相聚时,不需几秒钟,他便能扶着圆框眼镜,断定出熊可嘉手中的一把扣子是来自沙俄时期的军扣。
近几年,互联网上有关西服搭配、针线走角的名博、文章越来越多。英式、意式和美式,线上或线下的西服店面,已经遍地开花。名称中都有个共同的称呼:高定。
熊可嘉参观过这样的店面。店主们往往很年轻,有着旅欧经历,拿过时尚界的奖项。
这些年轻人行事自信,品味红酒,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们出入高级会所和名流派对,生意都是会员制。
然而与熊可嘉不同,他们只进行设计,并不参与制作西服的裁剪制作流程。真正的裁缝,来自中国的一些服装加工工厂。他们口音浓重,不懂红酒,对绅士风度其实也知之甚少。
这在熊可嘉看来,属于“神魂分离”,缺失绅士文化的制作,西服只是一件漂亮的衣服。
偶尔,他会和英国萨维尔街的裁剪师们聊起过去的旧时光。
他们并不喜欢“版型”这个称呼,因为那意味着流水线的产品。
他依然坚持对英国面料的偏好,遵守着老手艺人的制作标准,而排斥追逐潮流风格。
他并不担心时代的变迁,只是在纠结手艺的传承。
他坚称,西服是冲锋号,而不是玫瑰花,工作、谈判和演讲才是它的战场。
熊可嘉已随时光老去,他即这间小店的灵魂,“onceyoudie,yourshop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