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优势 >> 回不去的无锡8090,这50件事你们还记
80、90年代
那时候没有地铁,出租车也少数
大街上除了公交车
更多的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川流不息
那时候人们对私家车没什么概念
桑塔纳可是有钱人的专属
想买飞机票还要有介绍信才可以
今天就和大家讲讲那时候的无锡
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有些景,看着看着就变了…
城市的有些角落,随着时间的演变也变成了回忆
90年代的运河东路,弯弯的河流和沿着河流蜿蜒的道路,从高空远看就像一条游龙。岁月更迭,如今的运河东路已然成为无锡的一道靓丽城路。
这是90年代的无锡大戏院,简陋的装修,稍显破旧,但是那个年代确实无锡人难得一去的地方。
八九十年代,中小学生春游时最爱去的还属梅园。而如今,普遍学生都不会在无锡市内春秋游,交通的便利,让周边的城市成为首选。
年3月动工建造清扬新村,是改革开放后的无锡第一个大型住宅小区,也是当年最大的小区,是无锡历史上第一个真正考虑了人的居住需求的现代化小区。这样的居民区,当年不要说无锡,全国也少见。
80年代的无锡展览馆位于河埒口。河埒口围绕有博物馆、文物公司,太湖工人宫,江南商场,梁溪商场等文化、商业设施,把河埒口变成无锡当时第二中心,每年有好多次盛大的订货会展销会,影响很大,目前已经拆除。
80年代的无锡湖滨游泳场,曾是无锡天然游泳场。一到夏天,乌攘乌攘一片闹猛到不得了。如今天然水域,不能畅游,实乃无锡人的憾事。
80年代初期,无锡火车站站前广场,拖着行李外出的年轻人,那个生机勃勃的年代,从这里开始,造就了无数的神话。如今已拆除。
位于中山路的无锡仁号食品店,仁号是无锡经营炒货茶食的著名老店,奶油花生、玫瑰水炒瓜籽等名闻大江南北“。年后连续3年获无锡市最佳消费品称号。后因中山路改造拆除。
80年代的无锡湖滨饭店,历年来接待了大批各国政要、名人,举办过无数次重要活动,誉之为“无锡的客厅”毫不为过。
80年代位于惠河路上的无锡轻工业学院,年8月18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东迁无锡独立建院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当年可是无锡最好的大学,食品发酵专业全国最牛。和江南学院合并成江南大学。
80年代初期,无锡东方红商场。当时是无锡市最大的国营百货公司。年,“无锡商业大厦”的字牌取代沿用了18年的东方红商场。后来,又改名大东方百货。
80年代后期无锡第一百货商店,当时还很低调,风格相当古朴,但已经是无锡人逛街最常去的地方了。
80年代的无锡大饭店,86年建造的无锡大饭店最早是当初新日铁援助宝钢时为了让那些日方技术员有地方住而建设的附带项目,后来日方的股份被不断稀释或退股。
80年代的电影院是这样的,无锡著名的解放电影院,门口停留的都是年轻人。
80年代的无锡中北出租汽车公司,当年坐出租车的基本都是领导和外宾,值得一提的是出租车型是一水的日产公爵。
80年代的无锡古运河饮料厂。生产的是麒麟汽水,汽水是和日本麒麟食品合资生产的,瓶子和周转箱统统是日本原装的。好喝,汽足。甚至有人评价比现在的雪碧、芬达还好喝。
80年代的无锡过山车。很多无锡人第一次坐上过山车、摩天轮不是在苏州乐园,而是在无锡自己的太湖乐园里。86年,无锡和香港合资创办了江苏省第一家大型综合性游乐园。无锡太湖乐园一开业就以巨大的体量、新奇的理念、刺激的项目震撼全国旅游市场。当时放眼全国,能和太湖乐园相提并论的,也就上海锦江乐园了。
80年代的无锡硕放机场。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无锡硕放机场还没有完全开辟民航,起降的都是军方的联航客机,它的第一条航线是无锡至北京航班,就是联航执飞的。
相比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
那时候的生活简单而知足
物质也并不让人眼花缭乱!
那个时代出门吃饭,钱不是必须的,而粮票是不能没有的!比如去无锡,就必须备好无锡市地方粮票,为在省内其他县市吃饭作准备,必须兑换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才可能有饭吃。
当年的“网红馆子”,80年代最高级的一桌酒席,茅台酒8块钱,饮料应该是北冰洋,算是那个年代流行的饮料。
到后来10元/份的洋快餐,全家过节聚餐也改了样式,这样就是“洋气”了。
那时候的夏天,最开心的就是追着推车跑,吃上一根马头牌冰棒。市面上全部由糖果冷食厂统一销售。
相较于现在的物价,在30年前,那个时候的交通长途汽车票只要2-3块,火车票也只要3块多,而且这票价背后是满满的最高指示:为人民服务!
那时候买飞机票,得有介绍信,没有介绍信有钱也买不到机票。七八十年代坐飞机的人大多都是因公出差,因为一个月工资三四十块钱,而一张机票四五十块钱,坐飞机还是很奢侈。
还有手里的录音机要双卡的才高级,家里要是有这么一个物件,足够四处炫耀一下了。
既然说到的电器,还有开始流行的录像机,90年代初谁家要是有一台,可是“大款”。青春记忆里的港片儿,就靠它播了。
19寸的黑白电视机,相当于现在的65吋LED电视那样奢侈。
席梦思床垫,最早的电脑,这可是当年高档卧室的样子。
那些年,一台缝纫机是父亲送给母亲最浪漫的礼物,而那些母亲亲手为孩子做的衣裙,是她给父亲最温柔的情话。
对于80前的摄影爱好者们来说,海鸥照相机在当年可是必备的时髦货。
“永久”这两个字,不仅仅是自行车的代名词,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父亲骑过的永久牌自行车,装满了多少人的童年往事。
俗称“赖团车”的三轮摩的,远处的黄色大日野,两节头的老公交,近处日本的老式DATSUN轿车,构成了80年代无锡的马路交响曲,满满生机活力。
那些年多少人省吃俭用就为了买一台BB机,挂在腰间,每天都盼着它响,洋气地不能行。
90年代的挂历,上面印着充满年代感的照片,每一本都是整整一个年份的沉甸甸的回忆。
那时候,电视节目也很贫乏,晚上10点就没有电视节目了,有时候很多电视台还会出现一个固定的画面,让你心里痒痒的,盼着电视台快点恢复播放。
那时候,路边的小人书摊,曾经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最爱。没有手机的时代,只有这些可以陪伴了…
以前的保温瓶,妈妈每天早上总会烧好两大瓶,暖暖的都是爱。
不论是哪个年代
都有其独特的流行风尚
八九十年代的他们是这样的
那个时候,我们盖的都是自家弹的棉被,背面或者是这样带着龙凤,鲜花的绸面。
那个年代,标准的客厅家具布局,还有孩子身上流行的运动服。
那时候每个小盆友几乎都有一件类似这样的呢子外套,你的还在吗?那个年代只想保暖,美感都是不存在的。
那时姑娘们,“街上流行的红裙子”出行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那时候,没那么多水乳、眉笔、口红,一盒雪花膏,就是女人全部的化妆品。
那时候,爱美的女士甩掉了长辫子,开始流行烫发,顶着大波浪卷儿走在大街上,特潮。
从30年代西式服装大行其道开始.上海等大城市逐渐流行穿白色婚纱礼服,到90年代人们结婚都会拍组婚纱照,一大波迎合市场需求的影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那时候夏天好像没现在这么热!没有空调,摇摇蒲扇也就过来了。爷爷奶奶那时候最喜欢吃完晚饭在门前摇着蒲扇纳凉。
老旧式的水缸,一次性存上一大缸,记得那时候最常做的就是放学到家用水瓢舀上一勺,一饮而尽!
现在这种压水井应该很少了吧,播报哥在外婆家见到过,压出来的水凉爽甘甜....
有没有人小时候穿过奶奶一针一针纳出来的鞋子?这种鞋子很是结实,更多的是带着浓浓的爱意!
这种老式灶台还有人记得吗?这种灶台大部分是烧柴的,现在连农村见的都少了。烧出来的饭格外香~
小时候,爸爸最喜欢端着搪瓷杯看报,杯子上总是写满各种宣传语和纪念语。
一张张旧照片
一个个旧名词
是记忆中难以消磨的时光烙印
也是我们成长路上最真实的影像厅
从前的那个无锡,你还记得多少?
文中图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