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安徽日报关注自立自强,巧手裁出新生

发布时间:2025/6/22 11:49:45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
<

剪刀、针线、布料、缝纫机……对于刘秀梅来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是她每天维持生计而离不开工具和材料。在马鞍山市佳山乡学苑社区达观天下小区一处不起眼的门面内,刘秀梅每天都会坐在老式缝纫机前忙碌着,虽然身患残疾,但手上穿针引线,脚下还能不停地踩着踏板,熟练的动作中尽显自强风采。

初见刘秀梅,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微笑,不过打开话匣子后,她却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段时间,她常常一个人泪流满面。今年51岁的刘秀梅,因幼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腿脚残疾,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刘秀梅进入一家服装厂做技工,期间成家生女,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小生活。谁能料到,天有不测风云,34岁时刘秀梅患上肠癌,病情好转后,刘秀梅不得已办理了病退手续,开始闲居在家,休养身体。屋漏偏逢连夜雨,年因家庭变故,刘秀梅与丈夫离婚,不久后她又患上了子宫癌。

“那时候感觉天都塌了,整个人状态特别不好,怀疑人生、怀疑世界,不知道怎么是好。”

在裁缝铺忙碌着的刘秀梅,回忆起那段时光,依然会苦笑,但是她并没有从此消沉。病退后在家休养期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刘秀梅总会干些零散活,补贴家用,她卖过菜、卖过花,卖过烤红薯。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有事做也就不会想那些烦心事。”

刘秀梅说。

“喜也歌来,悲也歌……”祖籍河南的刘秀梅也是个豫剧爱好者,这是她最喜欢唱的一句戏词。经过一番摸索,离异后的刘秀梅在父母帮助下,拾起自己在服装厂工作时学到的手艺,利用祖母留下的一台老式缝纫机,开起了裁缝铺。虽然老式缝纫机,稍显笨重、陈旧,刘秀梅操作起来确实游刃有余。

“老式缝纫机往门口一摆,就能吸引一些人观看。”

刘秀梅边缝补这衣服,边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善心故事。原来,在裁缝铺刚开张时,一位做服装生意的邻居,看到刘秀梅每天使用是一台五十多年的老式缝纫机,主动从自己老家芜湖运来一台新式缝纫机,加上后来自己新添置的,小小的裁缝铺已经有三台缝纫机。

“还是好人多啊!”

刘秀梅至今感动。机器更新换代,技艺日渐提升,刘秀梅的生意也慢慢好了一些。

“虽然每天挣不了多少钱,但好歹也是个生计。”

刘秀梅很乐观,凭着微薄的收入和退休工资,她支撑起一个家,如今女儿已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年2月份春节前夕,佳山乡学苑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刘秀梅家里,送去米面油和两百元慰问金。

“社区人员逢年过节,就上门慰问,让我们心里感到温暖多了。”

刘秀梅说。过去的几年里,在社区帮助下,喜欢唱歌和豫剧的刘秀梅加入了社区文艺队伍,还常常参加社区的宣讲活动,能经常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参加谈天说地,欢歌笑语,她心里更敞亮了。

“后面我们还准备和刘秀梅合作,在她的裁缝铺搞一些党建品牌,通过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缝补服务等形式,给她一些支持。”

学苑社区工作人员谷榕榕说。

来源:安徽日报

原标题:《安徽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7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