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七十年代农村结婚女方要三转一响,是哪

发布时间:2025/6/19 13:58:25   

如今农村年轻人结婚,房子、车、彩礼是一大头。房子一般要在县城的,平以上的,车一般在数万到十万左右的。除此以外就是“三金”(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

那么,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男女青年结婚时兴要什么呢?那时候,只要男方家里有房子就行,除了有房子外,还有彩礼,但那时的彩礼论份,我们当地一份元,好点家庭拿两份元。除此以外,女方要求男方必须有“三转一响”。那什么是“三转一响”呢?

“三转”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指收音机。

一、缝纫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人穿衣服主要靠自己做,到供销社扯几尺布料,回家自己剪裁,自己缝,缝衣服当然离不开缝纫机,而做衣服是女人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十几岁开始,做母亲的就开始教女儿做衣服,等到女儿嫁了人,也会成为男方全家人做衣服的主要承担者。衣服就是一个家庭的门面,男人或者家人出门穿的衣服好看,就说明这家人的媳妇或女人能干。所以,当时结婚时,女方最看重的是“缝纫机”。因为,无论是平原农村还是山区农村,可以不骑自行车,可以不戴手表,但必须穿衣服。记得我结婚的时候,家里买的是一台“上海牌”缝纫机,但忘了是多少钱了。

二自行车

自行车虽然也时兴,但主要是平原地区的农村,偏远山区的农村根本用不着。当时,最好的自行车是天津制造的“飞鸽牌”,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大约得多块。我老家是偏远山区,基本上没有平地,村路都比较窄而且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自行车根本没用。所以,“三转一响”在我们当地变成“二转一响”。

三、上海牌手表

上海牌手表是七十年代比较时髦的生活用品,也是当时人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手腕上如果戴一块上海牌手表,走路也会昂首挺胸,如果穿的是长衫,就会把戴表的那个胳膊袖子挽起来,让手表露在外面,以便大家都能看得见。如果戴着一块上海牌手表,在人多的地方,常常会不停地抬起手腕看时间,而且还会给大家报时间。“哎呀,不好了,已经10点了,我还有急事,我先走了”,边说边看着手腕上的手表扬长而去,不过,他并没有什么急事,而是赶去另一个人多地方报时间去了。当时,我也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价格是元。

四、一响“收音机”

上世纪七十年代,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农村家庭最奢侈的家用电器就是“收音机”,就是早已被淘汰的晶体管收音机,记得上高中的时候,物理老师就会组装收音机。

那时候,农村人了解国家政策和外面的信息以及娱乐节目,除了家家户户都有的“广播匣子”,就是各种型号的收音机。收音机能选择电台,当时主要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广播电台,除了新闻,还有其它各类节目。家庭能有一台收音机,也说明是比较好的家庭。

总之,七十年代农村人结婚女方要求的“三转一响”,三转指的是:缝纫机、自行车,上海牌手表,一响指的是“收音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7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