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平塘411扶贫工作体系推动高质量脱贫

发布时间:2022/10/11 21:28:47   

“飞地扶贫”作为“”扶贫工作体系“四套模式”中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吸收项目区范围以外的贫困群众“飞”到项目区,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基地务工等方式享受扶贫红利,形成协作利益共同体,打破了项目实施的行政区域界限,扩大项目的产业带动面和效益覆盖面,打造出平塘产业扶贫新“样本”。

“飞”来的新产业促进规模发展

连日来,在平塘县平舟镇京舟村茭白种植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地,亩茭白长势喜人,郁郁葱葱。据了解,该项目的实施单位是金盆街道办事处,它之所以“飞地”落户到平舟镇京舟村,是因为这里的水土、环境等资源优势更适合茭白种植,能给群众带来更大收益。

平舟镇京舟村距平塘县城所在地金盆街道9公里,京舟坝区耕地面积.5亩,机耕道覆盖范围广,京舟河穿坝区而过,水资源丰富,坝区内有沟渠,排灌方便,耕作层较深厚且为沙质土壤,非常有利于茭白的生长。

京舟村群众在茭白基地务工

由于金盆街道没有较好的坝区耕地优势,年,金盆街道利用平塘县年第二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万元,债权投资到平塘县民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选取有实力的企业,在水源条件好、资源丰富的平舟镇京舟坝区和者密镇六硐坝区发展亩茭白种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据了解,项目自年实施以来,通过飞地扶贫,项目分红覆盖金盆街道北环社区和新兴社区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户均增收不低于元。

六硐坝区茭白基地一角

天之茭公司负责人周小平介绍,“通过‘飞地扶贫’的模式,促进了规模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产销一条龙,带动了老百姓脱贫致富。”

“‘飞地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形成不同村组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有、协同发展、合力攻坚的产业扶贫发展新形态,有效推动了平舟镇和金盆街道脱贫攻坚工作阔步向前。”平舟镇副镇长刘忠文说。

“飞”出新路子异地拔穷根

“你们去哪里?”

“去京舟坝找钱。”

一大早,来自新兴社区和北环社区的搬迁群众坐上了专门为他们准备的“直通车”,前往平塘县平舟镇京舟坝茭白基地务工。

陆义珍是新兴社区的搬迁群众,从乡镇搬到县城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无经济收入,家里的负担都落到了儿子儿媳肩上,劳动力还行的她一直想减轻孩子的压力,这次听说京舟坝区茭白基地招工人,她就马上报名了。“一天90元钱保底,车子包接包送,基地老板还补助六元钱,在以前哪里会有这种好事!”陆义珍高兴地说道。

飞地扶贫让项目区外的群众获得了较大收益,同时也帮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还解决了项目实施地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通过企业典型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真正起到“示范一片、带动一方”的产业扶贫效果。

丰收的喜悦

务工群众莫宗叶对记者说:“我们家租了2亩地给老板种植茭白,元一亩,我们在基地务工,一天还有80元的收入。”

“下一步,我们在继续扩展茭白产业的基础上,辣椒、中药材,都可以采取‘飞地扶贫’的模式,除了解决坝区的效益、群众的收益之外,通过坝区产业收益覆盖其它两三个没有条件发展农业的地区、一些土地贫瘠地区的群众。”平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萍介绍说。

目前,京舟坝区茭白种植基地成为平塘“飞地扶贫”产业发展的示范点之一。不仅让当地群众得到了土地流转和务工的收益,也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问题,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平塘县扶贫办党组成员、扶贫与易地扶贫搬迁服务中心主任石虎告诉记者,“我们在县城周边的平舟镇、者密镇流转了多亩的土地,采取债券投资的方式,用财扶专项资金发展茭白产业,‘飞地扶贫’利益联结县城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贫困群众。此外在茭白产业基地农忙务工需求大的时候,我们组织县城两个安置点的搬迁群众、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群众正在茭白基地务工

“飞”出新成效让幸福生活“飞”起来

目前,“飞地扶贫”作为一种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新模式和扶贫样本,正逐步在各类产业发展中推广。

在平塘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新兴社区的民族工艺品扶贫车间,工人们正有序的忙活着,赶制新接到的订单。

民族工艺品扶贫车间建设项目负责人刘天信告诉记者,“新兴社区是全县最大的移民安置区,需要就业的搬迁户非常多,我们响应政府的号召,根据生产需要,招聘了余名工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能够有就业,有收入才能稳得住。”

近年来,者密镇传统手工刺绣及现代机绣产业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镇上有手工绣娘多名,主要绣背带、鞋垫、儿童鞋等手工艺品,市场供不应求;而机绣的民族工艺刺绣包包、背带等产品,销售覆盖云、贵、川等多个县市和地区,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全镇民族刺绣产品年销量在万个以上,年利润达万元以上,绣娘及民族刺绣产业成为者密镇的一张响亮名片。

“以前我是在浙江做拖鞋的,现在回家来带小孩子,就来到这里上班,一个月也有到0元钱。”者密镇金玉村绣娘石廷娇说道。

群众正在者密镇民族工艺车间工作

为更好地发展民族刺绣产业,帮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年,平塘县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万元,批复给刺绣基础较好的者密镇,购买大型生产设备及小型自动缝纫机,出租给平塘县艺品民族工艺产业有限公司运作,目前签订5年协议,从年起,租金按照投入资金的6%、6.1%、6.2%、6.3%、6.4%的比例付给者密镇,由者密镇每年兑现给户困难群众,企业负责组织生产销售,安排用工不低于人,社区群众务工月工资保底1元以上。

者密镇扶贫项目办主任石卫介绍说,“这个项目计划覆盖户,户是解决就业问题,另外户是直接用租金分红覆盖。接下来我们计划不仅是民族刺绣这种类型的,其他的比如说是皮革厂,还有一些耳机制造厂等轻手工业,把企业引进来,把分配的资金投入到这里。通过‘飞地扶贫’的产业发展模式,覆盖更多的贫困户,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就业,起到巩固脱贫成效的效果。”

忙碌的刺绣扶贫车间

通过不断探索发展,“飞地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平塘脱贫攻坚的“样本”。据了解,年以来,全县共有个项目采取“飞地扶贫”的模式发展,涉及资金.万元,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

“通过‘飞地扶贫’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的渠道,也为我们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和乡村振兴实现了有机的衔接。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在组织方式和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大产业的种植面积,完善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让更多产业实现‘接二连三’,向乡村旅游方面发展。”平塘县副县长许克平说道。

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田建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8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