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介绍 >> 什么因素促成了美国的出口结构发生剧变
引言
什么因素促成了美国的出口结构发生剧变?为什么恰好是19世纪90年代成为美国贸易的转型10年,而不是之前或之后的10年?有不少因素导致美国的比较优势向制成品转变,如要素禀赋方面的变化,技术水平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变化。然而这些原因似乎无法解释美国的情况:制造业工人的人均资本以及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9世纪90年代的增长并不抢眼,农业出口也没有明显暴跌。
相反,对于美国制成品出口表现如此卓越,最有力的解释是,美国提升了开发本国丰富的原材料储备的能力。在内战爆发前,美国的出口以农产品为主,内战结束后,其出口重点转向原材料,特别是矿产。由于美国在铁矿石、铜和石油等原生资源方面的充沛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在部分制成品上形成新的比较优势(这些原生资源都是制成品生产的重要原料)。尽管所有制成品的出口增长在这一时期都相当迅猛,但钢铁出口快速上升,是美国的出口构成发生剧变的主要驱动力。
在年至年出口激增的背景下,钢铁生产在出口总量中的占比从4%上升至9%。钢铁产品中出口量最大的单一类别是机械,如发动机、电机、农场设备、缝纫机、收银机和印刷机。其他主要产品包括钢轨、管道及配件、电线、工具、锁和铰链、坯料、结构铁件和结构钢。汽车、留声机、办公设备(如打字机)和电子产品等创新产品的出口也急速攀升,不过由于它们的基数较小,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美国出口的总体增长中占比极小。
为什么年后,美国的钢铁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突然激增?下文分析了自然资源开采与制成品出口之间的关系。钢铁出口的急速增长可以追溯到年。当时明尼苏达州的梅萨比岭铁矿得到开发,使美国的铁矿石供应极大丰富。美国对这些体量庞大的矿床进行商业开发后产生了戏剧性的影响:明尼苏达州在全国铁矿生产中的比重从年的6%一跃上升至年的24%,随后在年达到51%。梅萨比的铁矿石进入市场后,铁矿石的国内价格下跌了一半。由于铁矿石在炼铁的原材料成本中占到一半以上,所以铁矿石价格直线下跌,压低了生铁制品以及钢铁制成品的生产成本。
原材料价格跳水大幅提升了美国生产者相对于英国生产者的竞争力,英国当时是钢铁产品的头号出口国。美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铁矿石和煤),因此国内生产者能够获得廉价的原材料,可以在不受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大幅增加供给。到了年,美国在全球生铁产量中的比重达到34%,在全球钢产量中的比重达到37%。制造业出口的第二大类是铜,也是以矿产为基础的产品。由于电气化进程催生了对铜线及其他含铜产品的巨大需求,所以铜制品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从年的0.3%上升至年的6%。
美国西部有大规模的炼铜业,使铜制品的出口增长成为可能。制成品出口的另外一个重点行业是石油。19世纪60年代美国发现石油后,它才成为出口商品。尽管美国对出口石油也进行提炼,但在利用新发现的自然资源生产的所有产品中,石油的加工程序最少。尽管美国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但它从来不出口未经加工处理的矿产资源,在这一时期,它甚至是铁矿石和铜的小规模净进口国家。相反,美国出口的是对这些矿产加工处理后的产品。它这么做主要出于两个原因。首先,美国国内的大规模生产者都是垂直一体化企业,由于拥有丰富的原材料而拥有成本优势。
举例来说,美国钢铁公司拥有国内主要的铁矿石矿。新泽西州的标准石油公司拥有国内主要的油田。其次,这些矿产中有不少难以交易,对贸易往来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全球铁矿石市场完全一体化,那么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一定有利于国内生产者,因为各国生产者都能以全球价格获得这些资源。但由于交通成本高企,所以苏必利尔湖的铁矿石并不是在全球范围内交易的商品,当时尚未开通五大湖与大西洋之间的圣劳伦斯内河航道。
因此,除了美国生产的钢铁制品价格这个渠道以外,梅萨比岭铁矿对铁矿石的价格影响并没有传导到全球市场。如果与原棉的情况相比较,我们可以从中受到更大启发。棉花也是一种原材料,但它的运输难度很小,所以可以大量出口。美国从来没有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以出口为导向的纺织业或服装业,其原因之一在于,外国生产者拿到的棉花价格与国内生产者拿到的价格差不多。虽然南部的棉花产量相当大,但并没有使国内纺织业拥有特定的成本优势:美国公司的原材料价格和掌握的技术与英国对手相同,但是给员工支付的工资更高。
出口激增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推动出口的几乎都是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公司。年,美国钢铁公司的产量就在美国的钢铁出口中占到90%。同样,国际收割机公司主导了农用设备的出口;标准石油公司主导了石油的出口;西屋电气主导了电力机械出口;阿默公司主导了加工食品的出口。由于急剧增长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个别行业中的几家大公司身上,所以对美国的贸易政策影响甚微。虽然出口增长相当显著,但在这些公司的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不大。
这些出口分布并不广泛,因此没有打造出庞大的选民基础来促进贸易政策的重大调整。不过,出口繁荣还是对美国的贸易政治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在内战爆发以前,钢铁生产者在关税政策的政治斗争中处于核心地位,但现在他们逐渐丧失了对贸易保护的兴趣,而是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