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玲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印记。作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三大件”,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所不同。但是,“老三样”的历史不会被忘记,还在老人们的记忆里。从我记事起,奶奶有台缝纫机,这也是她不多的嫁妆当中最贵重的一件,缝纫机是用竹子材料特制的底座,光滑明亮,黑漆包裹的机身上,印着一朵金灿灿的芙蓉花,整个的造型,就像是古代女性的发髻头饰,看似厚重却不失别致,尽显年代感。奶奶坐在缝纫机前缝縫补补,奶奶一只手转着皮带轮,另一只手控制好底线和面线的长度,长了容易打结,短了就缝不快,弄不好还会断线,一断线就会耽误很多工夫,所以眼神和心思都得非常专注才行。腾出手来,还要按住衣布料,好让经过出针口的缝合线看起来齐整美观。双脚也不会闲着,配合着手部动作有节奏地来回踩动着,力量和速度的控制也全凭多年的经验和熟练度。除了日常的饮食作息,奶奶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奶奶已是七十高龄的人了,身体越来越吃不消,很多时候都会感到力不从心。每次线断了,奶奶戴着老花镜,凑近针眼,努力控制着已经抖得不行的手,费力地穿着线,因为看不清,线穿没穿过去也察觉不到,只能这只手在针孔这边控制好线,那只手漫无目的地扯着,可是扯了半天也没扯出啥,因为线头压根没穿过针孔,离了好远好远。可即便是这样,奶奶也不太让我们帮忙,她告诉自己能行,就一定要做好,还真是一个倔强又可爱的老太。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也不管奶奶愿不愿意,直接帮她穿好线,那时候,奶奶会笑着用满是叹惋的语气说:“不比年轻了呦!看我这老婆子,真是不中用呵!”我听到这句话,心疼地说:“阿姥,你奈不何就别做了,好好休息吧!”奶奶总会抗拒地说道:“哎!那怎么能行?我还做姑娘时,这老伙计就陪着我,这么些年过去了,早已是谁也离不了谁了,有感情的嘞!”这么多年来,我也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曾无数次问自己,你又是否离得了它呢?很小很小的时候,奶奶就是用它为我们姐弟缝制衣服,那会儿,能穿上奶奶亲手做的新衣服,我开心不已。一张早已泛黄的老照片就记录下了那一重要时刻,我穿着奶奶新制的夏衣,开心地笑着,笑得很甜,哪怕现在看照片,还依然能够感受到,那发自内心的幸福感。等我长大一点后,奶奶有意让我学习踩缝纫机这项技能,可是收效甚微,我实在没有那份耐心。但我还是会有事没事去试着踩,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一直以来,奶奶也都是在坚持踩缝纫机,除了日常给自家缝缝补补,村里人若是有需要,奶奶也总是热心地帮忙缝补。奶奶手上常年戴着好几个“顶针”,顶针戴久了,手指就会变形,奶奶好几根手指都伸不直,肯定很疼。每次看到奶奶的手,我都忍不住要落泪。终于有一天,缝纫机再也转不动了,父母也不让师傅再来修理,因为奶奶年岁确实大了。缝纫机并没有被收起来,也没有被卖掉,而是放在了屋子里最敞阳的地方。奶奶敝帚自珍,每一天,她都会认真地擦拭着它,有时奶奶在缝纫机旁呆坐上好几个时辰,我感觉她们好像在诉说着如烟过往。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责编:张璐][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