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擦亮湖北造金字招牌湖北制造向湖北智造

发布时间:2023/7/25 17:28:15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讯(记者刘倩雯)9月19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彭明方介绍,湖北坚持创新驱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工程、重点项目品牌激励工程,规上工业主营收入达4.24万亿元,居全国第6位,推动湖北省制造业向中高端、智能化发展。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国排名第七

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从年的第12位上升到目前的第7位,企业数量达到家,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华为、小米、联想等知名领军企业云集湖北。针对湖北中小微企业占比达95%以上的实际,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全面推进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持续开展“万千百”质量提升工程,每年推动家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为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树立家质量标杆企业。

年,全省组织家企业开展了质量提升活动,建立了12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质量提升试点。全省投入质量提升经费近万元,为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服务次,惠及企业1万余家,树立企业质量标杆家。随州专用车由一个过去央视曝光的问题产业,到年销售收入达到多亿元,年均增长24.5%,成为当地支柱产业。蕲春蕲艾产业产值从年的16亿元增加到年的30多亿元,汉川童车产品抽查合格率由70.3%上升到95%。

品牌是衡量制造业质量水平和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标准和“试金石”。近年来,湖北以打造制造业品牌大省、品牌强省为目标,一手抓精品名牌培育,在汽车、装备等重点制造业领域扶持发展精品名牌;一手抓“老字号”品牌振兴,在传统产业领域深入推进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名优特色产品创建活动。

彭明方介绍,湖北积极引导中小制造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同类产品向名牌产品集中,不断提升全省品牌价值水平。年,湖北正式设立“长江质量奖”,十年来“长江质量奖”已举办7届,中铁大桥局、东贝电器、安琪酵母、马应龙药业等20家企业获此殊荣,另有新世界制冷、中冶南方、三江航天、稻花香酒业等34家企业获得长江质量奖提名奖。

“以争创长江质量奖为契机,我省一批企业向世界级质量水平对标看齐,长江质量奖获奖企业——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国内研制出G..E光纤,成功应用在京津济宁陆地干线,成为中国企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生动案例。”彭明方介绍,该企业成为首个获得“欧洲质量奖”的中国企业。三环锻造荣获德国戴姆勒公司“全球最佳供应商”称号,成为国内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湖北质量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突破

年,武汉市获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宜昌高新区获批“全国精细磷化工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铁大桥局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外科学系获得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湖北质量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越来越多的“湖北造”品牌进入中国品牌排行榜。

近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企业强”榜单中,东风公司、九州通、卓尔控股等10家湖北企业上榜,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全国工商联发布了中国民营企业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强,湖北省12家企业跻身民营制造企业强,居全国第八、中部第二。

围绕全省20个千亿元产业建设目标,湖北省大力推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基础设施建设,中南大区高精度恒温恒湿实验室、湖北危化品包装物检验检测基地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新增国家级、省级检验中心19家,积极为信息光电子、“芯屏端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提供高效技术支撑和服务。

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以省计量院为龙头,17个市级和72个县级计量技术机构为主体的量传溯源体系,全省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1个,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万台件。

此外,为推动湖北制造、湖北标准走向世界舞台,湖北省从年开始实施标准化战略,先后出台了《湖北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年)》《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意见》和《湖北省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经清理整合,湖北省现行有效的省级地方标准达项,强制性地方标准由56项精简至16项。

年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高分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汇集标准公共服务、试验验证、创新与应用、合作与交流等功能平台的综合性孵化器。检测认证传递信任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家富硒产品、国家家用电器安全及能效、国家节能建筑材料等3个国家质检中心和中国纤维及其制品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异地灾备中心通过验收,获批筹的国家级检测技术中心达37个,64个省级质检中心投入使用。截至年底,湖北省共有检验检测机构家,实验室总面积达到万平方米,设备23.5万台(套),整体规模在全国居中等水平。

衣食住行的变化翻天地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州家庭富裕程度的标志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老四件”。21世纪以来,汽车、中高档乐器、健身器材、智能家居等享受型高档消费品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城市居民消费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生存型消费向品质型消费转变,消费热点从生活基本需求的实物消费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服务消费转变。年、年、年、年、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五阶段突破千元、一万元、两万元、三万元和四万元,年达元,比年增长94.9倍,年均增长12.5%。

“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生活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衡量老百姓生活质量的“硬指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这“四个领域”的变化同样翻天地覆。

从“顾温饱”到“吃得健康”

改革开放前,各类消费商品极其匮乏,凭“粮票”“油票”“糖票”等各种票券供应是当时的主要消费特征。改革开放后,食品种类丰富齐全,供应门店环绕家门。20世纪80年代城市居民只顾“温饱”,90年代追求“吃得好”,21世纪以来追求“吃得健康”,对食品的追求实现了从“量”到“质”再到“科学搭配”的转变。而广州城市居民爱好美食,“食在广州”的饮食文化一直影响着居民饮食习惯,也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数据显示,年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消费首次突破千元,年突破万元大关,年达元,比年增长了35.9倍,恩格尔系数从年的62.0%下降至年的32.1%,从解决温饱阶段跃进全面小康阶段。

衣着消费的转变也折射出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变化的演变进程。改革开放前,物质供应缺乏,居民生活困难,穿衣仅为“御寒遮体”。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衣着消费观念不断提升,衣着愈加追求时尚,档次提高、个性化增强、流行周期缩短。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衣着消费元,比年增长45.5倍,占消费支出比重从年的9.4%下降至年的5.4%,生存型消费比重不断下降。

人均住房面积超34平方米

从居住面积看,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住房紧张,几代同堂多拥挤,家人杂居无私密是普遍现象。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建设大批住宅,推出商品房,使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年的4.0平方米提高至年的7.6平方米;90年代,随着广州住宅建设的飞跃发展和住房改革的实施,城市居民家庭实现居者有其屋,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年的8.0平方米上升至年12.4平方米。

年广州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30平方米,年更提高至人均34.2平方米,比年增长8.0倍,居住环境越来越宽敞优美。至年末广州城市居民自有住房比重达88.4%,比年提高71.9个百分点。

平均57分钟用于交通活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州居民出行方式日新月异。改革开放初期,自行车是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自行车.7辆;90年代出行工具升级为摩托车,年后每百户家庭拥有自行车数量开始不断减少,而摩托车拥有量从年末的4台上升至年末的23.2台;进入21世纪,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家用小汽车取代摩托车,逐渐成为当前居民消费新热点,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汽车48辆。此外随着广州基础交通设施日趋完善,多种新式打车软件、共享单车、地铁、自驾车流行,据年广州时间利用调查数据显示,广州居民用于交通活动的平均时间为57分钟,比年的分钟减少一半,居民通勤更加高效便捷,出行条件显著改善。

广州人每天用电脑5.5小时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家用电脑走进千家万户。年末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台、移动电话台,比年末分别增加了67.8台、.8台。据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广州居民一天使用互联网的平均时间为5小时37分钟。

居民旺盛的需求带动了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大幅攀升,年城市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支出元,比年增长.8倍,占消费支出比重从年的1.0%上升到年的12.4%。

来源:长江商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3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