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市场 >> 八一八缝纫机乐队究竟用了什么摇滚符号
文丨女神夏懋懋
跑很远去看《缝纫机乐队》点映,最后大合唱《不再犹豫》的时候,左边的陌生人问我:这是谁?为什么大家这么亢奋?
我说,Beyond双子啊。
然后陌生人就转头去给女朋友科普了。
如果没有这段对白,估计我看着满场的架子鼓、吉他、贝斯会彻底飙出泪来,因为这首歌词带着Beyond“打不死”的精神感染了好多代人,也是电影ending部分最恰切的表达。
因为广泛的宣传期路演,大鹏读书时组乐队的故事已经变得家喻户晓了,为了拍这部电影,身为导演和主演的大鹏则生生组了两支摇滚乐队,让人怀疑他到底是不是在组乐队的间歇随手拍了部电影。
第一支乐队——破吉他,是全片的理想模型,主要成员来自刘老根大舞台,虽然四位“大夫”的原生角色打上了深深的乡村儿烙印,这次穿上铆钉皮衣仍旧开启了摇滚天团的气场,成为集安市的精神象征,而我们的乐队主唱则是为了保护纪念他们的大吉他雕塑才捡起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作为前辈,破吉他乐队代表了摇滚初入中国的音乐形象:一头长发配上铆钉皮夹克,吉他上的solo,贝斯上的低音,架子鼓上的节奏,那种不屈不挠向世界呐喊的疯狂,就是上世界无数少男少女为之疯狂的摇滚。
而我们的主角——新时代的缝纫机乐队则全面拆解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符号表达,他们开着被改造过的消防车在摇滚之城——集安疯狂巡演,一切开始于主唱保护大吉他雕塑的决心,又完满于每个音乐爱好者对摇滚的热爱。
简略了必要的着装和乐器符号后,式微的摇滚精神成为一种呼唤与追求,恰好实现了从一个人到一对人再到结尾一个群体的狂欢式呐喊。
至于大鹏导演在《缝纫机乐队》中致敬摇滚的符号堆砌,简直多到说不完,除了常见的手势、歌曲,片中很多镜头也直指摇滚精神的核心意志:
比如启用消防车偷渡键盘手背后的自主意识,比如打群架时定格几秒钟的招贴画直指爱与和平。不过,我觉得这次《缝纫机乐队》最有创意的,还是这批致敬经典海报,且以它们为线索,聊聊每个有趣的剧情和角色。
提摇滚不能不说Beatles,提Beatles不能不提JohnWinstonLennon。所以,我完全理解大鹏这张海报的意义,向经典致敬,向经典的鼻祖致敬。
大鹏在《缝纫机乐队》中塑造的人物——经纪人程宫也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模版,曾经怀揣梦想,在现实中一步步屈服,却因为某些外界因素重新燃起追求梦想的悸动。这样的人,必然会犯错,但故事里的他,也注定会改过自新,重新找到自己的初心。
就像他给乐队写的这首《都选C》:
为梦想灼伤了自己
也不要平庸的喘息
我要的并不在这里
你给的答案没意义
此刻我怎么可以输给你
所以我每一个都选c
就用最轻轻松松的一笔
毁掉你所有的问题
都选c
摇滚,是一种能让人如梦初醒的神奇力量。
主唱胡亮(乔杉饰)的idea则来自涅槃乐队的《Nevermind》,作为GrungeRock的代表人物,他们用音乐的震撼力令全世界成千上万人为之倾倒。
原片灵感来自“母亲的水中生产”,被誉为经典唱片封面,婴儿的脸庞被换成了乔杉,倒是充满了笑点。
尽管经纪人才是乐队的召集人,但实际上胡亮的坚持和意志是一切故事的起点,也是因为他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感动了程宫。这个看起来有些傻的汽车修理工,竟然怀抱着唱出一片天的摇滚梦想,不正是摇滚无国界无等级的音乐态度吗?
古力娜扎这张模仿朋克教母PattiSmith的黑白照片则是另一个经典了,敏感颓废的艺术家性格让她引人注目,神经质的表达方式令人感受到支离破碎的呐喊和愤怒。
不过我们的美艳小花一出场就带着个“丁建国”的响亮名号,本以为会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叛逆少女,但还是差不多表情度极低地完成了“高冷美丽女主角”的设定,也算是大鹏作品里标签化的一种女性角色,在一票大咖的海洋里,没有太高的角色个性和演技发挥度。
因此,这张图貌似只做到了形似而非神似,看来朋克教母的气质仍然高不可攀啊。
至于来集安寻找周冬雨的台湾小帅哥鼓手炸药(李鸿其饰)则还原了滚石乐队的经典唱片《Loveyoulive》,超过五十年的英国蓝调摇滚乐队,只能自觉起立鼓掌致敬。
看起来一盘散沙的乐队成员就跟路边随便捡回来的一样,然而从鼓手翘出节奏开始,一切都变得不同,炸药既能闹出乌龙,也带着搞笑和精湛的演奏能力,虽然不是大咖,却是个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缝纫机乐队最”不成器”的一点,就是跨越了丰富的年龄层和职业范围,垃圾经纪人程宫、修车工胡亮、富家女丁建国、无业游民炸弹,甚至还带上了老中医杨双树(韩童生饰)和小学生希希(曲隽希饰)。
韩童生老先生cos猫王:
希希致敬追求人权的U2乐队:
甚至还用赞助商品牌cue了一下BonJovi乐队:
朋克、蓝调、邋遢、金属、电子,可以说大鹏用这几个角色和海报展现了他自己对摇滚的热爱和了解,也让这部表面上热闹搞笑的“梦想电影”多了几分音乐历史的厚重感。
尽管这部电影存在很重的网大痕迹和大鹏惯用符号,却还是能表现出梦想的感人力量、团队的互助温暖和人心的灵动脆弱,甚至会让人边用纸巾擦眼泪还边被段子搞得破涕而笑。
当然,作为一个标准的八零后,Beyond情节成为大鹏的落点,也就有了本文开篇那一幕,《不再犹豫》圈出玻璃心的眼泪和同感。
喜剧当然还是要热热闹闹的,但不代表热热闹闹的电影不能成为好作品。
没有炒冷饭的音乐复制,没有强行开挂的主角光环,这部《缝纫机乐队》长着一张也许不被看好的娱乐面孔,事实上却能够给每位观众带来笑容混杂泪水的观影感受,我觉得,作为一部娱乐片,做到这样已经足够了。
一条电影课
为什么《缝纫机乐队》让我为它疯狂打call,但开心麻花却喜欢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