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还是那个环县,只是一切都变得更好了!”自年天津南开区和甘肃环县两地干部携手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环县人民明显地感受到了来自南开区的扶贫暖风。帮扶资金精准扶贫、医院学校互相结对、人才交流不断深化、产业合作实现共赢、劳务协作稳步推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让环县沉睡的资源、优质的农特产品、富余的劳动力得以开发利用,为环县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注入了强劲动力。自双方建立帮扶关系以来,南开区累计投入1.亿元,涉及重点项目53个;南开区37所中小学、3家医院与环县70所中小学、3家医院建立了结对交流关系;天津市及南开区家企业与环县个贫困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实现了个深度贫困村全覆盖,惠及贫困群众户人。产业合作——增强内生动力走进环县演武乡黑泉河村的“巧媳妇绣坊”扶贫车间,传来的是“哒哒哒,哒哒哒……”的缝纫机走针的声音,穿针线、抬压脚、裁片……20余名女工正在有序的工作。“去年8月,我就到这里来上班了。”黑泉河村村民牛显芳正在赶制一件校服。她告诉记者,之前,她一直在家务农,现在可以用手艺挣钱,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小孩,真的挺好。本报见习记者徐雅荷摄“巧媳妇绣坊”扶贫车间是甘肃七巧刺绣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成立于年7月,目前已稳定吸纳刺绣技艺精湛的“巧媳妇”32名。该车间还选派13名精工巧手赴天津军工厂学习将军肩章绣制3个月,并与天津军工厂达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长期订单绣制肩章。年,在车间发展的关键时刻,南开区人社局慷慨解囊,捐助10万元用于扶贫车间购置相关缝纫设备,扶贫车间同时与南开苏泰服饰达成了双产业联合扶贫模式,使得扶贫车间带贫事业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本报见习记者徐雅荷摄“巧媳妇绣坊”扶贫车间的小样本,折射出的却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战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环县围绕共建产业园、企业落地、消费扶贫等理思路、定措施、解难题,持续加强和南开区的联系,南开区把帮扶的着力点放在消费扶贫上,一方面通过搭建桥梁纽带,协调天津食品集团商贸有限公司在环县注册万元子公司,与环县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中盛百万只肉羊屠宰及深加工厂建立产销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在南开区举办“环乡人”环县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与天津食品集团签订独家代理协议,并衔接天津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采购环县羊肉产品。目前,天津市场累计销售环县羊肉产品余万元。环县还积极开展产销对接,在天贵区设立了环县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并参加了“津洽会”、天津消费扶贫展销会,近年来完成农特产品销售1.1亿余元,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累计带动余贫困人员增收受益。项目帮扶——提升造血能力“合道镇中心小学整校搬迁项目建成以后,将有效地改善学校教学用房紧缺和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从而对农村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起到提升作用。”近日,在东西部协作扶贫项目——合道镇中心小学整校搬迁项目基地,项目负责人左晓刚向记者介绍。左晓刚说,该项目于年7月13日完成招投标,项目总投资.8万元,其中有万元就来源于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就在昨天,南开区的相关负责人还来项目基地,实地了解项目进展和工程进度。”左晓刚告诉记者,预计今年11月底就可以完成主体验收。本报见习记者徐雅荷摄年9月3日,环县制定出台了《环县招商引资及东西部协作扶贫引进社会资本优惠奖励办法》,南开区和环县的合作更加积极。在共建产业园上,南开区积极协调北京盛世龙药业公司按照签订的产业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年先后两次订购环县秦团庄乡中药材种植园的黄芩、甘草等药材共计.27万元,带贫余人;在企业落地上,年天津食品集团在环县注册成立了天津津沽优品商贸有限公司,投资万元集中采购扶贫农产品,目前已完成投资万元,带动户贫困户增收。今年,环县引进天津津兆集团食品深加工企业,规划建设年产4万吨优质生态粗粮制品加工、储运、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工厂,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出让和规划方案设计,计划年内开工建设。据统计,今年以来,南开区用于环县光伏电站建设、养羊专业村建设等共计.59万元,实施了8大类21个项目,用于发展产业和劳务协作.97万元、占总体帮扶资金的64.52%。目前,已完成16个,正在实施4个。南开区社会各界慷慨解囊,累计向环县捐赠款物.14万元,共计带贫余人。人才交流——创新致富理念“胎动正常吗?”“这是第几胎?”“来,我帮您量一下血压。”在环县妇幼保健院中医妇科门诊室,一名体型消瘦、扎着马尾、戴着眼镜的医生正在对一名孕妇进行查体检查。医生名叫相凯悦,医院妇产科医师,于年5月来到环县开展援医工作。“小相医学理论很扎实,对我们科室的诊疗水平提升有很好的带动作用。”环县妇幼保健院中医妇科门诊主治医师苏元花说。本报记者路世玲摄来到环县后,相凯悦在传授自己的妇科知识的同时也借鉴学习了环县在中医诊疗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相凯悦而言,在帮扶的过程中也能锤炼自己,提升自己。本报记者路世玲摄今年43岁的黄华,是南开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今年9月,他主动请缨来到环县一中支教。“这里的孩子都很聪明,那种尊师重教的传统习惯让我深感震撼。”黄华说,来学校的第一节课,他刚走进教室,孩子们都齐刷刷地站起来向他鞠躬问好,他很久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了,他觉得不虚此行。从来到环县一中的那一天起,黄华就第一时间开展各项工作。他不仅深入课堂,参与听评课,还为老师们执教示范课;不仅对老师开展各种讲座培训,还对学生开展学业辅导;不仅在教育教学上贡献才智,还主动参与当地的教育扶贫工作。本报记者路世玲摄“支教对我来说是一次机会,偏远地区的教育靠的就是大量乐于奉献的老师,我们要向这些教师致敬。”虽说来的时间不久,但黄华也从当地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在相互的学习中,共享了教育的智慧。他说,在未来的支教日子里,他将倾其所学带好每一个孩子。扶贫先扶智,人才是关键。年至今,南开区来环县挂职干部16名,25名专业技术人才来环县援医支教,南开区还组织58名柔型人才,从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等方面为环县提供技术支持。在“请人才来帮忙”的同时,环县积极“送人才去学习”,共选派15名干部、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南开区挂职和跟班学习,互派干部、人才不仅促进了两地的深入交流和项目推进,也把创新的教育理念种植在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心田,把先进的医疗技术运用到了贫困地区救死扶伤的一线。(作者:路世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