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东坎老街的记忆之六十三缝纫社下李

发布时间:2025/2/16 13:30:30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nb.ifeng.com/a/20180619/6664841_0.shtml
滨海公园里的亭榭楼宇,如诗如画。

毕竟是县服装厂,一切都显得比较正规。相对优越的工作条件,严肃的上下班纪律,青年工人居多的精神状态,比起东坎镇服装厂大多是老工人的情形,显得有生气和紧张有序。

制衣人个个埋头于缝纫机上,一手揑着衣服的边料,一手推着走过针摆下的压脚,双脚踩着缝纫机的脚踏板,手足并用,时快时慢。协调的动作,不论是长条直缝还是转弯抹角,飞针走线般,人人技艺娴熟。

现在的服装厂可是鸟枪换炮,变了大样。

虽说是工厂,亦可称为的店堂内,几十台缝纫机整齐排列,脚踏板发出“蝈笃、蝈笃”的响声和机针上下快速跳动的“各答、各答”声连成一片,此起彼伏。

为了出活,尽早完成任务,可能也因为计件指标,瞄一眼旁边工友进度,好像落后他人许多,更打起精神加快踏板速度。逢你追我赶之时,坊间内噪声更是一阵紧似一阵,有震耳欲聋之感,就连紧靠机位间工人说话,也需大声方能听见。

虽然手工裁剪却是环境整洁,心情舒畅。

嘈杂的环境下,春、秋季节因为气候比较适宜,看起来大家的心情还不错。但一到炎热的夏天,低矮的房屋里不太通风,更因人多闷热,加之稍不抓紧就不能完成的任务指标,令人心烦气躁。身体的不适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也是够受罪的。

让人感觉最难的是,到了数九的冬季,因为店门朝北,剌骨的西北风穿进几乎是敞门的店堂,十分寒冷。工人们只能戴着露出手指的半截手套,迎着门开时钻进的寒风,在冰冷的机板上操作。时间长了,十个手指被冻僵了如木棍一般,与夏日里的闷热比较,更受罪。

即便是单干缝纫,也是干净清爽。

终究是县办企业,随着业务的拓展,滨海县服装厂也跳出老街的圈子,搬到现在育才中路、电视塔南端与老滨中北门直对过的地方。新厂建起一座设计新颖,局部四层、主体三层的大楼。一楼辟出两间门面,由一彭姓师傅对外营业。另外部分和二楼均是缝纫车间。

曾经去过一回楼上的生产场地,就见一排排淡绿色的缝纫机面前,都有一排兜衣的网篮连在一起,颇有规模。

每台机器的顶上,都悬着一盏带灯罩的小日光灯。机器之间的连接,因为都是电动的装置,少了脚踏板那烦人的噪音。车间高高爽爽,钢制的窗子很大,玻璃擦得很干净,在太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亮堂。

工人们都埋着头,因为流水线的生产,各小组都有生产指标,谁也不敢怠慢。站在车间的大门口,仅瞥一眼,就被几个抬起头借机也想歇口气的工人好奇地望着,看得我这个不速之客有点不好意思,赶紧下楼走人。

质量第一,生产的服装靓丽时尚。

外贸服装,都是成批生产,剪裁标准高。因此,三楼裁剪间的灯光更加明亮。计算、照样板画割,早先是人工,后引进裁剪机控制,多少层布叠放在一起用电剪,省力、省时,但剪裁师傅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否则,一旦发生错误,后果很严重。

成批的产品下线后,经整理、熨烫、检验、包装出厂。因为是外贸商品,质量要求很严格。生产任务紧时,经常要求工人加班。夜晚的服装厂大楼,灯火通明,一般都要到晚上九点以后才能熄灭。

电气剪裁省力省时,提高产量。

还好不用脚踏缝纫,但一天八小时工作,工人已经累得腰酸背痛,再遇加班,不免怨声载道。因为实行小组计件工资制,工人之间也存在收入上的差异。好在每天的夜餐费二角钱,或二两饭加两个肉圆都是一样的。

配合生产的机修、质检,都是重要的部门,也有各自的规章制度,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我的初中同学许栋,当了较长时间的厂长,经历了服装厂由盛到衰的过程。

环境舒适,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计划经济年代,按照计划做事,领导好做,工人好当。当形势发生变化,领导可就不那么轻松了。全厂那么多工人的身后,还有那么多的拖家带口,一切都很难。

随着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滨海县服装厂也和众多的单位一样,甚至还是比较早的受到冲击。民营经济的“红豆”、“红杉树”等服装集团,先进的生产技术,高质量的面料,新颖的款式,早把服装市场占领的满满当当。

规模企业,更见辉煌。

买现成的服装比做的还便宜,谁还会没事找事,再去服装店做衣服哩。倒闭是很自然的事,滨海县服装厂和众多单位的职工一样,遭遇下岗、单位破产后的另谋生路。厂倒人散,资产转卖,服装厂大楼转变为私人财产,成了民营企业家王志高先生经营的餐饮和休闲娱乐城。

看着今天人们的衣着,让人眼花缭乱。在过去一定会被称为是修正主义的奇装异服,可谓五彩斑斓,确有好看之处,与过去一式蓝、黑、灰,身着不同颜色补丁情景相比,又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全自动裁剪,不敢想象……

满柜的衣裳,四季不荒,其实也穿不了几件,还没穿上几回,又有新的样式替代。现在年轻人翻箱倒柜之时,稍觉不如意,弃之眼都不眨,让人觉得可惜。

谁都有这样的体会,但也可说是改革开放成果、时代进步的又一证明。现在和小辈讲讲诸如上面的事,大都嫌烦,曰:难道让我们回到那年代不成。

说的也是,时代前进的车轮滚滚向前,不要阻,更不可挡。同时也要体谅小辈们的心情,毕竟不是他们的经历。现在的青年人如能看看你所写、听听你所讲,知道点过去,减少点浪费也就很不错了。

.12.11.

东坎未来新景观7署名外图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7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