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巾帼脱贫大篷车助力脱贫攻坚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23/5/9 19:25:23   
肢端型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50627/4646135.html

上门培训激发内生动力

“做包子最关键的就是和面和发面,其次才是馅料,面和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包子的口感……”11月12日中午,在长丰县朱巷镇朱巷社区,合肥市妇联家政培训“大篷车”走基层活动正在开讲授课,30多名贫困妇女前来听课。

培训现场,老师详细讲解了各种中式面点的制作流程,手把手地教学员和面、揉面、擀面、包馅等基本要领。学员听得仔细,看得认真,不时询问相关问题,培训老师一一给予解答。讲解过后,学员跟着老师一起制作各类面点,一边做一边交流探讨。小小的面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变成了一个个“像模像样”的点心。“这次面点培训,实用性强,让我们贫困户掌握了一门实用手艺,出去就业、创业多了条路,在家里也能给家人改善改善伙食。”学员尹华清说。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但是,一些贫困妇女外出打工缺乏技能,闲散在家又无所事事。”合肥市妇联妇女发展部部长刘璐告诉记者,很多贫困妇女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导致技能水平不高,就业无门。合肥市妇联坚持帮助与开发结合,扶贫与扶智并重,积极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力争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难题,激活妇女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年起,合肥市妇联在全市开展“巾帼脱贫大篷车”走村居活动,邀请农技专家、来料加工经理人、家政培训师等走进城乡社区,组织就业技能、健康服务、母婴护理、家政保洁等技能培训。几年来,“大篷车”走进基层社区和村庄,仅家政培训就举办了75期,1.5万多名贫困妇女参加培训。

今年疫情期间,为做好“六保”工作、落实“六稳”任务,合肥市妇联推出“巾帼脱贫云端大篷车”,运用微视频、云课堂等新媒体手段,帮助广大妇女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技能。

搭建平台拓宽就业门路

“感谢妇联帮我找到了工作,让我能在家干活赚钱,我现在脱了贫,日子越过越好。”11月14日,长丰县罗塘乡禹庙村村民朱行平正在当地的一家箱包厂制作加工制品。在她看来,来料加工已经成为她就业脱贫的好出路。

朱行平今年38岁,年丈夫患肝癌去世,从此和一对儿女相依为命。丈夫在世时,朱行平一直在家照顾家庭,没有外出工作,丈夫去世后,家庭瞬间失去了经济收入。年,朱行平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女还在上学,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陷入困境的朱行平一筹莫展。

罗塘乡妇联主席崔晶了解到朱行平情况,介绍她到当地一家来料加工企业从事眼罩加工。“来料加工可以到作坊里做,也可以把材料领回家做,相对灵活,非常适合朱行平的家庭情况。”崔晶说。

“加工点提供缝纫机、原材料,我在家就能做,做一个眼罩能挣4分钱,一天能做多个。”朱行平告诉记者,来料加工实行计件工资,干得多就挣得多,还能照顾到家庭。现在来料加工成了她家的主要收入来源,靠着每天制作加工制品,每个月能挣多元。“有了这部分收入,再加上养鸡和种地的钱,我现在已经脱了贫。”说起现在的生活,朱行平心里喜滋滋的。

家政服务业是贫困妇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合肥市妇联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引导贫困妇女从事家政服务实现脱贫。长丰县双墩镇居民董梅,今年48岁,董梅和丈夫文化程度都不高,一直在当地打零工维持生活。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董梅的工作也越来越不好找。长丰县妇联开展家政培训“大篷车”走基层活动,邀请安徽天禧家政公司老师做育婴师培训,董梅报名入学。培训后董梅被妇联组织推荐就业,做起了育婴师。面对来之不易的新工作,董梅任劳任怨,现在每个月工资已达上万元。“没想到老了还能拿这么高的工资,特别感谢‘娘家人’提供的好机会。”董梅说。

合肥市妇联积极搭建女性创业就业平台,推荐贫困妇女参加家政职业证书考评,在家政公司优先就业。3年来,皖嫂家政、安心家政、万家家政、荷孕家政、亿信家政、一诺家政等十多个“皖嫂家政基地”共推荐包括贫困妇女在内的5万人次妇女上岗就业。

扶持创业发挥能人效应

“多亏‘巾帼创业班’为我搭桥铺路,解决了难题。”不久前,家住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丁怡花园的王宏娟参加了蜀山区妇联组织的插花和电商培训后,在丁岗社区妇联帮助下,开了一家花店,做线上淘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4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