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卓姨和她的缝纫机

发布时间:2023/3/18 15:31:34   

本文转自:梅州日报

文弟喜迁新居,众多亲朋到贺。豪华漂亮的装修,高档齐全的家具家电,彰显出主人家境的殷实。但在三楼不显眼的一角,摆放着一台老旧缝纫机,上面遮盖着一块半新半旧的咖啡色绒布。原来,这是文弟妈妈卓姨的“传家宝”。

60年前,卓姨中学毕业后学裁缝,学成后,父母东拼西凑筹钱给她买了一架上海蝴蝶牌缝纫机,从此她就干起了裁缝活儿。结婚时,这架缝纫机成了嫁妆。婚后,卓姨在家接受左邻右舍拿来的布料进行裁剪缝补,赚点工钱补贴家用,还用布头布尾做手袖或儿童服饰拿去卖,增加点收入。随着几个儿女的到来,家庭负担越来越重,卓姨只能挑着箩筐(一头放着缝纫机,一头蹲着小孩子),到人流较集中的街道帮人家缝补衣服。西市、米街口、官爷前的骑楼下,东二市亭内,都能看见她劳碌的身影。而缝纫机旁箩筐里的小女孩,也成为一道风景。

剪刀“咔嚓嚓”、车针“哒哒哒”、走线“嗖嗖嗖”……补衣服、裁裤脚、锁钮孔、钉草帽……卓姨动作娴熟,眼到手脚到,脚停声音止。闲忙不定,有时一天没几个人来,有时顾客又碰巧凑在一起来到。人多的时候,卓姨争分夺秒,甚至没时间吃午饭,而箩筐里的小女孩饿得哇哇叫,卓姨不得不停下来哄孩子,待到孩子睡着后又开足马力,缝好的衣服一件件往箩筐里扔,不知不觉把睡着的小女孩遮住,旁人看见忙着提醒;箩筐里还有个“细妹子”啊!

夜幕降临,东二市亭也“人走圩散”。卓姨又挑着缝纫机到汤湖边,借着微弱灯光,为过往人群缝补衣服,晚上9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夏季,卓姨还承接钉草帽的活儿。钉草帽比缝补衣服费力得多,较大的儿女体恤母亲的艰辛,傍晚会来到她的加工地点,坐在她对面帮着踏缝纫机。

一家大小一年到头的衣服,卓姨自己做。卓姨的丈夫是教师,后来又当上了小学校长,为了丈夫在学生、老师面前得体大方,她从不让丈夫在穿衣方面“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总是买新布料给丈夫做衣服,穿旧以后,拆改成女装自己穿。子女穿的衣服则是大的穿了小的穿。有时候也会利用大人的旧衣服拆改成童装。

改革开放后,卓姨在缝补衣服的同时,也开始跟人家到普宁贩卖成衣来摆地摊。尝到甜头后,干脆开个档口做起服装生意,子女也来帮手,几年时间生活大为改观。此后,卓姨便把缝纫机存放在房间一角。那时候卓姨也50出头了,仍然会利用空闲时间,为家人裁裤脚、装拉链、缝边线……一直到70多岁眼花时才停止缝缝补补。

卓姨把缝纫机擦得干干净净,上面遮盖一块咖啡色绒布,让缝纫机跟她一起“退休”。

●徐锐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7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