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优势 >> 四十年正青春巨变小城演绎山乡巨变丨4
“点燃一支烟,县城走一圈。”这是20世纪80年代册亨县城留给顾绍渔的印象。
四十年岁月匆匆。四十年前发生的许多故事,今已73岁的退休老干部顾绍渔仍然清晰地记得住不少细节。
“要说建州初期那段时间的事,得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说起。”顾绍渔捋了捋思路,侃侃道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册亨县城拥军路。黄福建 摄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年,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但当时计划经济并没有被全面破除,很多紧俏物资都得靠计划供应,仍然要有票才能买得到。”顾绍渔说,最紧俏也是当时最流行的,就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被称为“三转一响”。当时物资匮乏,供不应求,虽是按人口分配发购物票,但要抓阄,还得运气好才抓得到。
顾绍渔说,82年那段时间,缝纫机元左右,天津牌手表元,可是普通干部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0元左右。这点工资要养一家人,想要买一台缝纫机,一般人一下子是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的。
为了获得一台缝纫机,大家就想了个办法,几个人一起“约汇”,集资一起购买。“比如我抓阄获得一张购买缝纫机的票,但拿不出这元,我就约了11个人,每人出10元,把缝纫机买回来,一年中每人用一个月,轮流起来使用。具体谁在哪个月使用,就再一次进行抓阄排班,抓到几月就在几月份使用,月底了就交给下一个人。”顾绍渔介绍道。
经济要转型,得有个过程,需要时间来过渡。而年恰好就处在过渡阶段。
年左右撤销人民公社,改善生产力;年至年,中央给予贵州省47.5万吨的以工代赈用粮规模,省里安排册亨县以工代赈用粮指标吨,用于乡村公路、农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以实物抵工资,倒也干出了不少成绩……随着时间推移,水电路等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资极大丰富,才带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四十年岁月如梭,但却沧桑巨变。要数看得见的变化,当属交通和电力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生活之变,以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迁。”顾绍渔说,建州四十年看册亨之变,变在交通路网变得四通八达,变在充足的电力满足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变在小县城日益扩张面貌日新月异。
40年光阴荏苒,昔日小城演绎山乡巨变,生态册亨绘就一幅幅山水册页新画卷。
交通之变:从一条穿境公路到小车开到家门口
“册亨属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老少边穷’四样都占了,造成这种老少边穷地区经济不发达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交通不便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说完,顾绍渔想起一则关于路的故事。
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顾绍渔说,有一个做小买卖的朋友,经常从册亨拉蔬菜到贵阳去卖,当时要走贞丰,绕道花江坡才能到贵阳。平时到贵阳只是菜不怎么不新鲜,压点价格还是有人将菜买走,最后还能小赚一些。但有一次,到了花江坡堵车,一堵就是两天,又是炎热的夏天,一车蔬菜全部烂在了车里,这回不仅没捞回油钱,连菜本子也折了,进退不得的他只能望着北盘江大哭一场。
建州前的册亨县,当时就只有一条穿境公路国道线,均为狭窄的砂石路面,当时号称“主干道”。全县38个公社甚至是区公所,大部分不通公路,干部下乡得靠双脚,农民更是少言进城,有土特产都卖不出去。相当一段时期,人们想发展却条件不许、动力不足,只能自给自足。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册亨县城。黄福建 摄
翻开《册亨县志》,时间由远及近,道路之变让人惊讶不已。
年10月,册亨至贞丰公路全线竣工;同年次月,县城至双江公路全线贯通;年至年,尾寨至巧马、丫他至板其、羊场至洛凡、冗贝至威旁、打牙公路等一些重要路段先后建成。到年,全县共修建公路70条公里,通路村个。
让册亨人自豪的,当属年3月18日南昆铁路全线贯通,结束了册亨不通火车的历史。南昆铁路开始运营后,正式打通了册亨北上兴义至昆明、南下南宁至汕头的快捷通道,老百姓外出务工交通成本降低,日常生产生活省时又省心。
年后,册亨县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争取各方面投资资金,采取以工代赈、融资贷款和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加快公路交通建设项目实施步伐,重点实施县、乡、村道路硬化改造工程,特别是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工程,为群众出行创造了便捷条件。
一直到年,省道安(龙)八(渡)线东风桥至八渡段油路改造工程、县道册(亨)笃(山)线册亨段油路改造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县道贞(丰)册(亨)线册亨段36千米、纳(福)者(干)册亨段47千米油路改造建设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县道偏(坡桥)百(口)线38千米、南(俄)茶(园)线25.8千米、宜哨至弼佑16.2千米、冗贝至威旁8.2千米、羊场至洛凡17千米、坝赖至百口20千米油路等改造建设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丫他至洛省、丫他至板其村道油路改造建设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乡村道路路面结构得到改善,通行能力显著提高。
其间,年12月汕昆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在册亨巧马镇设立匝道口,册亨告别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年12月,望安高速公路通车,过境册亨总里程71公里。通车后,册亨到望谟由过去的两个多小时缩短到半小时,册亨到兴义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到1.5小时。
位于册亨县巧马镇的高速公路网盘绕在青山碧岭间。刘朝富摄
年,G县城到望谟二级路建设基本完成。同时全县进入交通建设三年大战收官之战,截至当年10月,“村村通”公路硬化条,总里程公里,总投资5.亿元;“组组通”公路硬化条,总里程公里,总投资3.9亿元;二级公路改造总里程公里,总投资12.86亿元。惠及个行政村20余万人。
如今,无人机飞在巧马上空拍下照片,南昆铁路、汕昆高速、望安高速在巧马汇聚,像极了巨龙盘卧在山岭之间。
放眼今日册亨,从城市到农村,小车开到家门口,交通路网四通八达、互联互通,铁路公路水路齐头并进,促进了物流、客运、旅游等行业快速发展。随着新的交通项目不断建设,册亨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大大地缩短了,册亨的交通状况彻底得到改变。册亨县公路建设呈多层次向纵深发展,有效改善了册亨交通路网条件,促进了册亨经济社会发展。
电力之变:从看“电视机”到架设千伏供电线路
“对人们生活影响非常大的,还有电力之变。”顾绍渔又通过一则故事,让电力之变带来的生活之变听起来触手可摸。
在册亨县坡坪乡(今坡妹镇),顾绍渔有一位当老师的朋友,找关系弄到一张电视票,自己也有点积蓄,就买来一台黑白电视机。可当时只有县城用得上电,坡坪没通电,大家听说他买了电视,就纷纷约起来他家“看电视”。大家来了之后,看到了电视机长什么样子,因为没电,连机都开不了,只能是看看电视机。
册亨地处南北盘江夹角带,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年以前所建的多个小型水电站,纷纷因为装备落后管理不善等原因而短命,寿命最短的电站仅仅运行了几个月就夭折了。年后,位于庆坪乡境内庆坪电站建成投运,装机容量2×千瓦,与冗渡夯达电站并网为县城供电,才从真正意义上摘掉了册亨“无电县”的帽子。
册亨县水库 王国义摄
“当时的册亨县城,以河为界被分为两半,我们称为城北城南。电压不足时,城北灯亮城南就得点煤油灯,反之亦如此,册亨也因此被人们戏称为‘阴阳城’。即使城南城北都亮灯,也是‘红扯红扯’的。”顾绍渔回忆道,当时的小水电,怕风吹、怕雨打、怕太阳晒,到了枯水季节,全城都得摸黑。
年,2×千瓦的纳盘电站建成投运,使全县电力供应紧张矛盾的局面得到大幅缓解。直到册亨电力体制改革,全县用电由兴义供电局下辖的册亨供电局开始直管,多数农村也开始用上电,但却因为电网架构安全系数低、抗风险能力弱、到户电压低且不稳等问题,导致在乡村普遍出现“上有电灯,下有煤油灯”的现象。
随着电气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电能的需求日益攀升,电力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严重地阻碍了册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年10月,兴义供电局巧(马)册(亨)望(谟)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千伏册亨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册亨地方小水电顺利实现与国家大电网南方电网联网,丰盈枯竭的矛盾随之化解,“阴阳城”时代一去不复返。
年的册亨县城 谢洪仁 摄
从年起,册亨供电局抢抓国家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机遇,册亨电网建设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进入21世纪,册亨境内的电源建设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年,装机容量千瓦、位于秧坝镇的伟帮电站建成投运;年,装机容量千瓦,位于双江镇的荣丁电站建成投运;年,装机容量8千瓦的伟俄电站建成投运;年,装机容量千瓦、位于丫他镇板万村的光伏电站建成投运;年,装机容量千瓦、位于丫他镇板街村的扶贫光伏电站建成投运;年,装机容量千瓦的大顶柱风力电站建成投运。
年12月6日,预计投资1.7亿元的册亨首个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本期建设容量为1×兆伏安,远景建设3×兆伏安,新建2回长约23千米的线路至千伏荷城变。项目将于年底前建成,届时,册亨电力变革的又一序幕将被拉开。
城市之变:从“燃一支烟”到车行城中半小时
以册亨高速收费站为起点,册亨香蕉大数据扶贫产业园为终点,导航显示,路程合计15公里,需行车27分钟。
年的册亨县城谢洪仁 摄
40年前,册亨县城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人们说“点燃一支烟,可绕县城走一圈”;40年后,行车从城头到城尾,需花费近半小时。
建州初期,册亨县城只有顺城路、拥军路、前进路和者楼大桥至防疫站的环城路,其他地方都是不规则的小街小巷。直到年获得省政府批准,册亨县城才得到按章有序地建设。到年,册亨县城拥有“九路一巷”,房屋面积共34.6万平方米。
年开始开发中央花园房地产,建成住房套。同时新修文化中心至文化广场道路,建设占地2.4万平方米的布依文化广场,可容纳观众人。
让册亨县城发生巨大变化的,当属“十三五”时期。
纳福片区规划开发.68公顷,规划居住2.1万人,建成册欣商城、纳福春天、凤凰城等商品房小区,同时配套建成行政、商贸、文化娱乐、旅游服务、教育科研、体育等功能,汽车站、法院、检察院、公安、消防、供电、医院、册亨三中等投入使用,长3.7公里、宽40米的大道将纳福新区与老县城无缝连接。
年的册亨县城 梁兴星 摄
伴随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易地扶贫搬迁让一栋栋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百口乡整乡搬迁至纳福片区,完成新建高洛安置区,数万名农村群众搬进城来,册亨县城区面积翻了几番。截至目前,全县24.97万人中,就有8万余人住进了县城。
现如今,册亨县城街道井然有序,城市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居民生活方便快捷。40年来,册亨县城沧桑巨变,居民活出了幸福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匡奇燃
编辑宋洁
编审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