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优势 >> 20年收藏收录机600台老人欲开私人博物
作为半个世纪电子工业发展的缩影和历史的见证,收音机曾在经济、文化、气象、等诸多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度是百姓家中的奢侈品。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三十年前结婚时的“三大件”中的“老大”,如今成了“文物”。吉林长春王平老人收藏了近台型号各一的收录机,欲开私人博物馆。
二十年前,王平开始收藏收录机和半导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居民家中高档家用电器,人称“电匣子”,也就是收音机。如今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王平先生酷爱音乐,总觉得收音机里发出的声音轻柔而厚重,有历史的沧桑感。他收藏的设备每台都能正常使用,声音依然清晰。
王平先生平时还喜欢修理收录机,动脑,动眼,动手,收藏收录机丰富了他的业余文化生活,他想把“这些宝贝”传给下一代。
红灯型收音机的维修电路图。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被称为家庭的“三大件”,80年代录音机一度成为家庭中的“豪华奢侈品”。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机、电脑等逐渐普及,录音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而CD机、MP3等高科技设备更是将录音机“打入冷宫”。但是,录音机作为电子工业发展的缩影和历史的见证,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
王平收藏的几百台收录机中,有不少稀有产品。年,德国通用电气制成磁带录音机。年和年,中国上海钟声电工社先后制成了中国第一台钢丝录音机和磁带录音机。年,荷兰飞利浦公司发明了盒式磁带。
当年夏普GF-俗称大三七,是名符其实的双卡王,是当时的机皇。它造型大气,6个喇叭声音强劲,低音给力,收音功能尤其突出,无论是中波、短波、调频立体声,都有上佳表现。王平先生收藏了两台夏普,这也是他最喜欢的机型。
年,家电业没有现在竞争那么激烈,广告还不多。那时,“燕舞”录音机投入40多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燕舞”录音机的广告词是: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这句广告词,70、80后都应该不陌生,也让我们至今难忘那轻快的旋律。
中国第一台进口录音机是,因颜色为黑色,形状四方,被人们称为“砖头块”,价格是多元人民币,当年普通家庭的工资也就几十元,当时男青年最时尚的装扮是:一身军绿,斜背军挎包,里面装着砖头块录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