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前景 >> 江苏无锡这家店开了35年,店主一件事
这里有家裁缝铺
经开区太湖街道东社区周新西路48号有一家裁缝店,店面不大,一不留神很容易错过。在树木的掩映下,朴实的门头上写着“东西服”四个红色大字,底砖早已斑驳。店主张祥根已经做了近60年的裁缝,凭着一台“蝴蝶牌”缝纫机和一身好手艺,让店铺成了当地响当当的“老字号”。
△店铺名字原名叫“东裁缝店”,后来改名为“东西服”,招牌因为风吹雨打,已经换了一次又一次。
35年风霜雪雨守着沿街小店
张祥根
这家店开了有35年喽,我当时还是东第一批个体户。
△“缴纳管理费登记证”,主营范围写着服装、五金,发照日期是年4月23日
20多平方米的铺子不算大,东西却不少。墙上挂满了布料和衣服,左边墙上挂着中式成衣,等着顾客来取走,右边则是各种西服布料。一张木板搁起的大长桌是操作台,裁剪布料、熨烫衣服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桌上随手放着老式剪刀、数值有些模糊的尺子,靠墙边一排大小不一的盒子里盛着各种工具和纽扣、拉链等零碎配件。往里便是两台蝴蝶牌缝纫机和一台锁边机,它们也是裁缝店里最老的“员工”了。
△缝纫机
△锁边机
△熨烫衣服这些经过岁月打磨的老物件和这间老铺子一样,朴实中甚至透着一些“土气”,陪伴张祥根度过了悠长的时光。被问及为何没有更换成现在更有效率的电动缝纫机时,张祥根说老式缝纫机用惯了,修一修、换换零件还能用,不舍得换掉。
张祥根
缝纫机也换过好几台,修过好多次了,不过现在已经没什么人能修了,好在零件还能买到自己换。
就这样,35年来,张祥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同一件事,守着这家裁缝店。
60年一针一线传承匠心精神
张祥根今年已经76岁,家里从爷爷辈开始就是做裁缝的。
张祥根
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手艺出色的裁缝,父亲那时候是正宗的奉帮裁缝,专做西装。
“奉帮裁缝”又叫“红帮裁缝”,清末民初,宁波作为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有不少宁波裁缝曾为外国人裁制服装,“奉帮裁缝”指的就是这群手艺人。
△父亲当年的会员证书(左)和通行证书,上面的日期还是上世纪50年代,纸张已泛黄
为了生计,18岁那年张祥根开始跟父亲学手艺,学了3年差不多可以跟父亲做“出门工”了。“那时候没有店面的,就是跟着父亲一起扛着缝纫机走村串巷上门给人家做衣服。”年父亲生了病,张祥根毅然担起了大队服务站裁缝铺的重任。
张祥根
吃着红薯干,点着煤油灯,踩着缝纫机,一针一线干活,都是为了养家糊口。
改革开放后,张祥根决心自立招牌。那时缝纫机已慢慢开始引领时代潮流,但看似大好的形势却有着激烈的行业竞争。从选面料、量尺寸、做裁剪到缝边锁眼、钉扣子,每一道工序都得扎扎实实、毫不含糊,这是张祥根对于缝纫工艺的自我要求。
街坊领居们都清楚这家店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在工作时不允许其他人打扰。布料被平整地铺在案板上,一把尺子,一块三角形画片,三下五下就画好了线,拎过一把裁缝专用的大剪子,看着剪刀“嗤嗤嗤”地划过布料,听着缝纫机“嗒嗒嗒”地跃动,还有布料喷上水熨斗“嘁嘁嘁”地升腾起缕缕白汽,每一剪下去果断而顺畅,每一个针扣的打进和穿出都又稳又准。抬手挥袖间,拷边机的盘线方式、吊起的熨烫线,每个细节处处独道。一件衣服,上百道工序,多针脚,不露一个线头,不留一丝褶皱。
00:35△视频
裁缝是一门考究细致功夫的行当,张祥根不断精进着自己的手艺,做到这般“完美”了,他却常常自嘲是一个“没本事的老裁缝”,一匹布一扎线物尽其用,不自高不自大量体裁衣罢了。而这名“没本事的老裁缝”却专注制衣近60年。
老字号与时俱进服务街坊邻居
上世纪80、90年代是裁缝店生意正红火的时候,张祥根的店以定制西服为主,还帮工厂加工西服式样的工作服,徒弟也收了5、6个。步入21世纪后,裁缝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张祥根
那个年代做衣服的人挺多的,当时人们赚钱的一个动力就是能做一件新衣服穿。穿自己做的衣服是时髦,所以生意很好。现在去商场和网上买衣服多方便啊,种类也多,很少有人来做衣服了。
不光是做衣服的越来越少,还在坚守这门手艺的人同样越来越少。“带的徒弟待不住,毕竟还要养家,新区厂里随便做做都比这个赚得多啊!也有很多裁缝师傅转业了,还在做的人寥寥无几。
张祥根也在与时俱进——把老印花的装饰配在西服上,整体端庄又具现代风格;更新唐装、复古中山装的款式,慢慢地跟上潮流。就这样,店铺留住了一批习惯“量体裁衣”的老顾客。
采访中,老客户华阿姨正巧前来定制一套中式衣服,选好布料后,张祥根娴熟地为她测量身长、腰围、胸围、下摆、肩宽、袖长、领围等各种尺寸,不用量一个记一个,而是等到全部量好后直接将数据一一记在本子上,之后依旧沿袭早年的样子手工制作。
△量尺寸华阿姨
我今年71岁,上了岁数的人还是喜欢穿定做的,合身。我们是老乡邻了,我十几岁时就找张师傅做衣服了,衬衫、裤子、外套什么都做,那时候全家人都找他做的。
△记录尺寸张祥根
西服车工多,中式服装手工多。60岁以前主要做西服,60岁以后以中式服装为主。我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了,中式衣服轻松一点。
△制作中即使如此,他的手也不敢停下,偶尔也要加个班,因为每件衣服都是讲好日子的,到时候人家来取,如果还没做完信誉就没了。他说就凭“信”字干了这么多年,这碗饭不好吃,酸甜苦辣都得尝。
几十年来,张祥根始终以低廉的价格给周边居民制衣,让老人们穿得起体面的衣裳。不仅如此,他还经常为邻居补撕口、缝纽扣、换拉链、改橡筋、改裤脚,不收钱或只收材料费。“邻居对我做的衣服满意,我这个老裁缝也算是有点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