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资源 >> 服具有年代感的一份好物清单,竟然把我看
月初,发起了一次「不太实用」的征集,不种草也不拔草,只是想听大家聊聊:
你有没有什么物件,
是不管怎么断舍离,也一定会留在身边的?
出乎意料,投稿收到上百份,每件物品背后都有一段真切的故事。
即便图片不够精致,但相信你和我一样,读完这些故事,也仿佛从他们的人生里穿行而过。
时光机开启
请自备纸巾
以下内容均选自好好住读者投稿
它平平无奇,
但也是我的传家宝。
—1.“童年,是爷爷的藤椅。”
小媛小豆最舍不得扔的,是爷爷在部队的时候,斥巨资买的四川藤椅。小时候我跟妹妹一人一个,得在椅子上再放个小板凳,才够得着饭桌吃饭。
几经周折我把两只都拿回家了,每次坐下去「咯吱吱」的声音又把我带回那个炎热的夏天,吃完饭还要去上课的小学午后。
2.“我的削笔机,儿子还在用。”
AJaCQueLiNE二年级的时候,爷爷奶奶给我带回来一个香港自动削铅笔机,非常非常耐用。它陪伴了我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到现在,我儿子六年级了也一直用这个削铅笔机。
3.“铝制饭盒,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
桥茉我35岁了,家里有个比我年纪更大的铝制饭盒,小小的很可爱。小时候跟姨妈去麻厂上班就用这个带菜,承载着我从小到大,许许多多的记忆。如今,它依然躺在那里,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变得斑驳,然而记忆犹新。
4.“这台缝纫机,是我家的传家宝。”
波鲁克家里有一台牡丹牌缝纫机,是父亲刚参加工作后时买给我祖母的。我们兄妹三人儿时的衣服,都是祖母用这台缝纫机做的。
时光如白马过隙,祖母、父亲都不在了,我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老婆现在还用着这台缝纫机,非常爱护。儿子学的是服装设计,希望他以后也能一直使用爱护这台缝纫机。
我唯一能抓住的,
是你留在世间的物品。
—5.“爸爸做的板凳,会永远跟着我。”
中翠爸爸生前,用桑木做了一个小板凳,快三十年了,我到哪都带着,看到就踏实。
6.“妈妈留给我的东西,怎么能断舍离。”
张馨月小学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床上四件套,是深蓝色的夜空下有一个骑着扫把的小魔女在天上飞,好多好多的星星,我很喜欢。
妈妈已经离开我7年了,我到现在还用着。今天去看了妈妈,告诉她我结婚啦,还住进了新房。回来以后盖着被子睡了一个午觉,梦见她跟我说我知道啦!妈妈留给我的东西,就是最不能断舍离的东西。
7.“我带着收音机,等你来梦里看我。”
帅帅的东爸有记忆起,我就喜欢挨着爷爷,听他的收音机,也是那时起开始听「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收音机陪伴了我七彩童年。
14岁那年,爷爷过世,没给我留下一句话。从此以后,收音机就交到了我的手上,陪伴着我的初中高中大学和工作,到现在有二宝。那个严肃又倔强的老头,你会不会想我?怎么好久好久没来梦里看我了?
8.“妈妈没留下什么,除了这件衬衣。”
叶春有一件衬衣,至今好好地叠在我的衣柜里。那年我刚上班,和妈妈一起逛街,我试了这件衬衣,我穿上以后,妈妈说:“多好看啊!我女儿就是好看。”
妈妈说这话时已经得了癌症,对,五年后去世了。她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我就一直把这件衬衣叠好放在衣柜里,搬几次家也是如此。这是我和妈妈唯一的念想了,如今,24年了。
这是我和父母的联结,
它在哪,家就在哪。
—9.“能拥有爸妈做的沙发,是一种福泽。”
瑞瑞我家有一对近四十年的、爸妈亲手做的木制弹簧沙发,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坐垫和沙发套都是我妈一针一线缝的。
我爸没学过木工,我妈也不是裁缝,他们在新婚燕尔时,倾尽年轻的热情让家里有了第一套家具;每次我看到这个沙发,就会想起白手起家四个字。
我跟我爸说,以后这沙发就送我吧!我爸揶揄:好啊,闺女嫁妆有两大件了!尔后又一笑:你还真要啊?当然要啊,真美啊,我还要把它留给我的女儿,这是一种怎样的福泽啊。
10.“爸妈离婚了,我却藏着他们的结婚照。”
绵羊呀绵羊爸妈的结婚照,我中学时他们离婚,谁也没留。爸爸带着行李走了再也没回来。妈妈以为照片丢了,再也没有问起过。
到我离开故乡去不同城市生活,最后找到自己的爱人,生了孩子。那张照片依然藏在那年的课本里,躺在我家书架上。
11.“闻着豆香,走到哪里都有家的味道。”
Finn因为颈椎不好,上大学时带着妈妈用豆子做的枕头去宿舍,虽然很重,但是走到哪里都会带着。大学加读研一共七年,期间换了三个校区五个宿舍,但是每次搬家都会带着它。
不知道那个枕头到底对颈椎有没有改善,只知道每晚枕着它,闻着妈妈亲自炒过的豆子的香味,好温暖好治愈,疲惫的时候窝在小小的一角,闻着豆香,好像走到哪里都有家的味道。
有些物件不扔,
因为它已是时间的符号。
—12.“总得有几件老物件,才算安心。”
Dora刚来北漂的时候,在闲鱼上淘过一个白橡木的茶几。划痕明显,但几次搬家都带在身边。说多好看吧,其实也没有,好像就是习惯了。习惯了它的存在,也习惯了如何使用它。总得有几件老东西在身边,才算安心。
13.“装过我青春的行李箱,多亏它。”
王容易大三买了个26寸行李箱,先后陪我在5座城市短暂安家。这个箱子完全塞满是24公斤左右,去年在北京找到稳定的工作之前,24公斤加一个双肩包可以是我全部生活的重量。
好巧不巧,在我安定下来之后,它的两个锁一起坏掉,现在塞在床下收纳换季衣物。反正扔啥也不能扔装过疼痛青春的东西,一路滚来,多亏人家。
14.“车马书信的年代,不能忘。”
我……这些信都是高中同学写给我的。我不远万里得从天津扛到深圳,然后从深圳扛回老家。迄今为止,已经放了20多年。
这次回老家翻出来晒晒太阳,用袋子装好,打算保存到老。它们提醒着,我是从那个有车马书信的年代走过来,也让我想起逐渐忘却的青春琐事。
15.“有了疫情之后,我决定留下它们。”
陈fay看过的所有演唱会门票都留着,出国的机票也都留着。并不是一定不会扔的东西,直到有了新冠疫情:这才知道可以随心所欲去看一场演唱会、去一个陌生国家旅行的生活有多珍贵,当时只道是寻常。
三毛有一本书叫《我的宝贝》,记录着她各种破铜烂铁的收藏。从一对耳环到一粒别针,甚至一颗石子,每样物品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
书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物,是次要的,人情,才是世上最最扎实的生之快悦。
超越物品之外,更可贵的,是情感。而唯有真挚之心的人,才能抓住这些不可替代的宝藏。
你看,今天的这些故事,不正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