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居民把老物件捐赠出来成都一社区筹建党建和

发布时间:2024/9/23 13:20:31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m/
3月7日,在成都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办公室摆放了许多老物件,有张永琳婆婆捐赠的对窝、铁桶、茶壶,这个对窝是儿子和儿媳的定情信物;有龙秀珍捐赠的缝纫机,三十多年前,这台缝纫机是她结婚后置的第一个家产,爱人用这台缝纫机为她缝了第一条三件套的绿花裙子……这些老物件均来自玉林东路社区的20位居民,去年10月,玉林东路社区正式开始筹建党建和生活博物馆,用物件见证整个玉林的发展,共同打造属于社区的历史记忆。老物件见证玉林发展形成共同历史记忆提起党建,有的社区居民似乎觉得党建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远。“其实党建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中,我们的生活就是在党的带领下,一步步从物质匮乏的过去走到今天,奔向小康。”玉林东路社区党委副书记陈智全说,一方面,社区通过这个博物馆征集老党员日常生活中正能量故事,另一方面,老物件不仅仅承载每一个家庭重要事件的记忆,还见证了玉林的发展,用老物件讲述过去的故事,形成属于整个社区共同的记忆,为此,玉林东路社区从去年开始,筹建社区党建和生活博物馆,公开向全社区居民征集老物件。“老物件必须要有一定的年代感,最好还是家庭重要事件的记录,如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缝纫机等等。”陈智全说,整个社区一共有党员名,社区居民1.1万名,筹建博物馆尚没有成型的方案,但是其宗旨是,调动党员和居民的积极性,党员居民一起共建博物馆。“现在我们还没有每家每户上门收集,就是普通的宣传,我们希望筹建不是一日完成,而是循序渐进,取得整个社区居民的共识。”玉林东路社区主任甘玲说,尽管如此,居民捐赠非常踊跃,宣传之后,很快就收到了第一件居民捐赠物品,一个对窝。“最多的一位居民捐赠了5件。”成都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捐赠的物品,大的有自行车、缝纫机、12寸的电视机、小的有茶几、暖壶、对窝等老物件,每个看起来至少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们现在一共有20位居民捐赠了30多件老物件,都是居民自发拿过来的。”目前,老物件还只是临时地陈列社区办公室,待设计完成后,再重新陈列,与筹建一样,设计整个社区都是居民自发参与。“其中一个负责参与设计的居民上周刚刚来量了尺寸,这个方案只是暂时性的,还需要更多地征集居民的意见。”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定情信物捐赠给了社区71岁的张永琳婆婆是第一个踊跃捐赠物件的人,也是捐赠最多的居民。征集捐赠几天后,她拿了对窝、铁桶、筲箕、茶壶和筛子,每个充满满历史感,其中对窝和铁桶对于张婆婆家来说,意义深刻。“这对对窝是儿子和儿媳妇的定情信物,见证了他们一起创业奋斗史。”张婆婆说,她清楚地记得那是年,儿子23岁,儿媳妇当时还是儿子女朋友21岁,两人刚耍朋友,遭到了岳母的激烈反对。“我家家境不好,岳母嫌儿子不是大老板。”为了转换身份,儿子和女朋友开了一家川菜馆,买了这个对窝舂花椒,一年后,儿子转行,把其他东西都丢掉,只留下这个对窝和一把老菜刀拿回了家。“我记得最后一次用对窝还是几年前,舂花生米。”张永琳说,虽然家里偶尔还会使用,但是如今社区征集老物件,她毫不犹豫拿了出来。“跟放在家里相比,放在社区更具有教育意义,很多孩子没有见过对窝,现在磨花椒粉都是机械化的,忆苦思甜,才知道现在生活来得多么不容易。”而铁桶则是以前用水的计量单位,那时候仅有水庄有自来水,居民用水都排队取水,先购买号码牌再领水,一担一分钱,为了节约用水,日均每天用水两担。“哪像现在,家家户户都通自来水,这个铁桶见证了我们生活的变化。”老物件中一台生了锈的缝纫机来自龙秀珍婆婆,这是她年结婚后置办的第一件家产。“那个时候一个月工资才18元,为了节约,花了四个月工资买了一台缝纫机,扯布自己做衣服,基本上一家大小的衣服都靠这台缝纫机。”龙秀珍说,缝纫机买来后,丈夫扯布给她裁缝了一件绿色三件套的花裙子,“一个背心、一个上衣外套,还有大摆裙,在那个年代还是非常时髦的。”时至今日,爱人已经去世十几年,上衣外套还珍藏在箱底,一直舍不得扔,缝纫机也是,直到社区征集老物件,她才捐赠了出来。“第一件家产,第一件花裙子,对家庭而言是非常珍贵温馨的回忆,再回头一看,我们国家是一步步走到今天,更应该感谢党和国家的领导。”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钟美兰摄影张士博编辑余孟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8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