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为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式缝纫机,最多可以卖元。缝纫机曾经是中国家庭必不可少的用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年轻人结婚时都会要求男方家集齐“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那时候的缝纫机质量是真的好,用四五十年都不会坏,因此缝纫机也成了农村最常见的“老物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有缝纫机的家庭并不多见,缝纫机绝对是稀罕物,一台缝纫机的价格多元,要积攒好几个月的工资才能买一台。对于没有缝纫机的家庭,做针线活只能靠手工一针一线的缝制,那时候的条件不好,灯光比较昏暗(煤油灯),稍不留神,手就会被针刺到。我家就有一台八十年代买的“蝴蝶牌”缝纫机,那是我母亲的嫁妆,至今还在使用。每到下雨天,母亲都会为全家缝制各种衣服,每次使用时母亲都会上点机油,右手转动转盘,脚下踩着踏板,缝纫机顿时发出“哒哒哒”的声音。记得我小时候的书包,是母亲用许多五颜六色的碎布缝制而成的,好看又好用。在以前的社会,中国百姓在“穿衣”方面的消费方式主要以买布裁衣或自缝自补为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衣服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往往要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都是哥哥、姐姐穿剩下的在给弟弟或者妹妹穿,因此有一台缝纫机会显得非常重要。在农村经常有人来收老物件,如猪槽、老式缝纫机等,那么收来干什么呢?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村前几天就有人上门来手缝纫机和旧猪槽。一台旧缝纫机的收购价格往往在~元,一般年代越久远对应的价格就越高。在以前的年代,旧猪槽都是用上好的木料做的,如果能发现金丝楠木那就发财了,因此很多老物件很可能是宝贝。这些小贩来农村收购老式缝纫机的主要原因就是看重其“收藏价值”,有很多人都有收藏老物件的习惯,而且这些老物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巨大的升值空间。因此这些小贩到农村收购缝纫机,就是为了卖给那些收藏爱好者,可以赚取差价。此外,在关于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们踩缝纫机的画面,这样有利于情节的铺垫,可以把人们带回那个年代。因此,一些老式的缝纫机就会出售给影片公司,用来做道具。农村有很多“老物件”,这些老物件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记录着人们过去的生活印迹。相信在农村的不少家庭都还保留着老式的缝纫机,可能缝纫机的主人早已经离世了,而人们还继续保留着缝纫机,这也是对逝者的怀念。缝纫机承载着对母亲的思念,也承载着很多人对童年的美好记忆。在世界上有很多东西不能拿金钱来衡量,如亲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有时候一台缝纫机所承载的爱是“无价的”。在如今的社会,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穿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服不合适的就直接换新的,几乎没有人再穿带有布丁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已经成为过去式,会使用缝纫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总结,缝纫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兴衰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见证了一代人的青春和记忆。虽然现在用缝纫机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如果你家里还保留着老式缝纫机,留着做回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再过个几十年,它就是名副其实的老古董,可以用来做“传家宝”。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