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资源 >> 十月国庆档期哪部电影是你约会女孩最佳的呢
原以为是“史上最拥挤的国庆档”。
八部影片,八张王牌!
但随着《芳华》的撤档、《心理罪》的待映彻底变成了“史上最乱国庆档”了。
但尽管选择再多,对于国庆档可以阖家欢乐的喜剧片就那么两个。
一个是每天都不开心,势要拯救“不开心”的《缝纫机乐队》。
另一个便是由开心麻花团队打造的第三部话剧转型电影《羞羞的铁拳》。
对于携家带口,就为一笑的观众来说,这两部都将会是不错的选择。
但,纵观一下两部影片的前尘往事,大脑门还是觉得开心麻花的水准似乎更能预测一些。
年《夏洛特烦恼》在敌军《港囧》近亿元宣传费用的狂轰乱炸之下仍然脱颖而出,在同样的“初恋”、同样的“中年危机”中奠定了开心麻花的独特存在。
但这种独特,也包括它话剧式的电影方式,单一的景别置换,朴实的镜头语言,特性明显的主角,与精致的电影艺术似乎毫不沾边。
很奇怪,这样的门外汉“电影”在不断诟病的同时竟然还能疾风劲草,在一众虎将中推陈出新,跑出来一匹黑马。
这背后到底有多少高级的套路不为人所知?
今天,大脑门就跟大家盘点一下麻花在不具备电影人资格的情况下还能拍出一部“好”电影。
壹
十三年舞台话剧的前身
不同于目前国内大多数喜剧只能靠喜剧人自身的耍宝扮丑卖惨来打造品牌效应,开心麻花一开始走的路线就是团队品牌,从编剧、演员、舞美打造协作式的品牌效应。
这种形式的“高级”之处在于,每一个单拎出来的环节在业内都是一种特有的存在,近几年几乎无人匹敌。
但话剧在中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地位还是让这个致力于“舞台剧”的团队感到万分尴尬。
年话剧转小品,凭借《今天的幸福》在央视春晚一炮打响。并且其中塑造的“好贱”形象也深入人心。
年话剧转电影,《夏洛特烦恼》以万的投资收获了14.47亿的综合票房。
年第二部电影《驴得水》更是在一片赞誉声中达到了国内喜剧的巅峰,豆瓣8.3分。
他们总是对现如今的时代有着异常敏感的触觉,针砭时弊,却又高级有趣。
每一部电影的剧本都经过了上千场话剧的打磨训练,最后呈现出来的笑点效果也是经过了上完场话剧观众的检验。
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是话剧转电影的手法问题。
过于紧凑的剧情,没有一句废话的台词,演员中气十足的表演,朴实无华的剪辑,加上极具象征意味的角色和桥段设置,都是之前两部电影被诟病太过“话剧感”的原因。
但存在即合理。朴实无华的镜头运用正好也为剧情及演员的张力做了最好的绿叶,一定程度上两者的相得益彰才达到了目前的爆笑效果。
有得有失,或许换一种形式,开心麻花就未必再是开心麻花。
所谓“高”不在于修饰,而在于凝练。
贰
老梗新玩
第一部《夏洛特》作为热门元素的集合体。
穿越,青春,校园,初恋,中年老男人。
怎么看都是一个个被玩坏了的老梗。
对比同时期《港囧》徐峥、赵薇的顶配,如果是咱们这种常人根本不敢妄想“拼一拼”,但开心麻花硬着头皮做了。
并且,《夏洛特》硬是从这里面活脱脱走出来了一个“国庆档黑马”。
并且你会发现,它的火并不是单一的“火”,而是一种“裙带关系”式的“火”。
“马冬梅”“一剪梅”“屯儿”等元素成为当时市场上最为流行的段子和音乐。这背后,靠的是一种“和谐”。
这也是协作的产物。
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情景、适当的人物嘴里或行动上,抖出适当的包袱。
不拼段子,不拼流量,不拼制作。“玩”的就是老梗上面的新花样。
同样的词被放在适当的语境当中,收获的可不仅仅是一个笑点。
这是开心麻花近两年反复采用的一种策略。
这次《羞羞的铁拳》也沿用了被市场早已用烂了的“男女身体互换”梗。
套路的模式,甚至从头猜到尾的剧情走向,都掩盖不住它的密集笑点。
剧情可以预知,但笑点却不能预知。这是大多数观众看完首映的第一印象。
举个例子,很多“男女互换”的影视剧都将重点放在了男、女对于对方身体未知方面的探索,但这方面,偶像剧就很容易玛丽苏;喜剧更是容易走上“下三烂”的套路。
但《羞羞的铁拳》却没有局限于“探索”这一层面,而是深入到人物的性格升华方面。通过互换,两人逐渐以客观者的身份去重新认识了自己,最后达到一个人性方面的彻底拔高。
谁又能想起这已经是个被人“玩”坏了的烂梗呢?
叁
笑声背后的指向?
第一部《夏洛特》讲情怀,讲“活在当下的人生态度”。
第二部《驴得水》讽刺当下知识分子不断被篡改的底线。
第三部《羞羞的铁拳》又直面当下的行业勾当,将行业“潜规则”抛上台面。
没有声嘶力竭的煽情,没有义愤填膺的控诉。
只是在笑声中,慢慢用自己的力量去诉说这个世界的“不公平”。
看似每一次“大笑”的背后,其实都是一场直指社会痛点的深入剖析。
何谓“潜规则”,它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俗成的,无局限性,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
其可弥补明规则的不足之处,合理之处应当予以弘扬,不合理之处即应扼杀于摇篮之中。
当这个世界都暗自默认它的合理性,你的“出淤泥而不染”又会收获怎样的效果?
一开始艾迪生拼死抵抗这样的行为,站在世界的对立面被整个“世界”反击到一蹶不振。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反抗抵不上千万人的“装傻”。
至此之后,艾迪生也加入了“潜规则”的阵营,以相同的方式在“拳击”行业内混的风生水起。
只不过,他再也不是那个他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默认的、习以为常的行业规矩,正在慢慢侵吞着我们的思想。
碰到麻烦事,我们第一时间不是去想如何拼搏自己,而是不断拐弯抹角地去寻找简便方法。
当世界都在慢慢变成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支配着社会的运行。
再大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
肆
演员的出彩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戏剧才是演员的艺术。
就像大脑门之前说的那样,开心麻花是一种“协作”的艺术,离不开每一个环节的出彩。
其中,演员是品牌效应最为直接的责任人以及受益人。
观众能从演员的表演中很快做出选择,是继续看,还是选择放弃。
很庆幸,这是一群从话剧中千锤百炼出来的演员。
男与女在身份互换之后的性格塑造,艾伦与马丽可以说都演到了精髓。
一个是男人的灵魂却蜷缩在女人的身体里,有扭捏,有尴尬,有一种张扬在外的力量不断想要突破肉体。
一个是女人的灵魂却寄托在男人的身体里,有无助,有担心,有一种收缩的内在吸引力操控着身体。
两人在塑造形象时,都没有单纯地去模仿男人或者女人。
而是汲取对手角色的细节特征,深入到对方的性格当中,所以你就会在这部影片里发现很多之前电影对于男女互换没有的桥段。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艾伦在演马丽,马丽在演艾伦,而不是男人演女人,女人演男人。
大部分的喜剧都建立在脱离实际,不接地气的基础之上,以此达到冲突、夸张的笑点。但很多又碍于演员的演技以及剧情的走向让观众感动不知所措。
《羞羞的铁拳》最大的好处就是所有人的演技都保持在的同一“夸张”的水平线上。
当所有人都“不接地气”时,这其实是另一种“接地气”。
纵观市场,继周星驰、赵本山、马季等上一辈的喜剧落幕之后,后继新人陷入一种“不可自控”的模仿和僵持阶段。
宋小宝的“耍贱”形象;贾玲的“丑女”形象;大鹏的“屌丝”形象……都是在自黑的道路上开拓“段子”的重复利用。
笑的艰难,成为观众对于这一类喜剧人笑点疲软的最大一个感受。
很庆幸,开心麻花没有“原地打转”,而是总保持一种“最新”的状态迎接他的每一个观众。
得益于背后团队对于剧本的打磨、得益于演员们“自然”又恰当的演技,也得益于一直以来不变的“初心”。
麻花就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沾了点泥土,但是绝对新鲜水灵——陈佩斯
向上生长,这一次他们保持了十三年,下一次会保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