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河北大名老产业赋新能大名草编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4/8/20 12:34:52   
走进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西付集乡大寨村的百博洋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缝纫机的“哒哒”声不绝于耳,80多名村民正坐在机器前飞针走线,车间内有序堆放着已制作完成的草帽和草编包,还有已打包好的货箱,箱体上标注着产品信息和目的地。村民正在整理草帽。张盼盼摄“以前只能就近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现在家门口有了工厂,我在这儿工作,每月有多元的收入。”员工张娜说,“一件草编制品手工费6毛至1元不等,一名熟练工一天可以加工件左右草编制品。随到随做,按件计费,工作时间灵活,干劲也足。”村民正在赶制草帽。张盼盼摄“原来我在浙江台州办企业,年在西付集乡返乡创业计划的吸引下,我回到家乡办了这家草帽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现在厂里草编制品的原料大部分是机制拉丝,还有新型纯纸的辫子,完全符合绿色环保、可降解要求,并引进草帽机、定型机、液压机、花边机、剪线机等先进设备,省时省力。”百博洋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俊起说。整装待发的草编包。张盼盼摄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朱俊起经常到浙江义乌“探市场”,创新思路研究新品,不断改良内容形式。现生产的草帽有70多个品种,草制包有50多个款式。去年,该厂草帽、草编包等草编制品年产量达到万件,年产值万元,产品远销国内外。村民掐制的草帽辫。张盼盼摄据当地县志记载,西付集乡的草帽编织业可追溯至清朝雍正年间,传统的草编原材料是小麦秸秆,将秸秆手工掐编成辫子,再将辫子加工成帽子、草凳等。直到现在,在当地还随处可见人们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投莛子”、掐辫子,不时听到走街串巷收买辫子的吆喝声。村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编织草帽辫。张盼盼摄西付集乡德兴帽业负责人朱自修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老“手艺人”,该厂以传统麦秸秆为原料,主要生产工艺型草帽和包,年加工各类草制工艺品万件,年产值万元,产品出口欧洲、中东、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村民正在缝制草编包。张盼盼摄无论是以传统的麦秸为原料,还是采用可降解的新型拉丝材料,西付集乡的草编企业持续不断挖掘商机,开发新品,满足市场需求,形成了产品研发、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本地已形成年加工西餐餐垫万张、草帽万顶、草制包及其他草工艺品万件(套)的规模,全乡该类年总产值达1.5亿多元。我们将继续通过不断优化体制机制,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发展好‘一乡一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致富。”西付集乡党委书记刘冰介绍说。目前,大名县以草编工艺为主的企业已达30余家,提供了丰富就业岗位的同时,又带动了上万名群众从事草编原料收集、运输、销售等相关工作,当地共有3万多名群众从事草编工艺,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张晓博、张盼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5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