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介绍 >> 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从手摇扇到空调,纳
改革开放40年间,从当初思考如何填饱肚子,到如今百姓多样化娱乐生活,65岁的宝应县鲁垛镇崔王村村民程士明感慨万千:现在的国是值得引以为傲的国,现在的家是给人温馨富足的家。哪怕一把扇子,都能折射时代的发展。
程士明说,四十年前农村到处都是矮趴趴的房子,许多地方连电都没有,更谈不上家用电器了,夏天纳凉靠的就是一把手摇扇。扇子靠人的胳膊摇摆出风,你不动风就停。程士明说,那个年代他们整天农忙务工,到了晚上就睡意十足。闷热的天气,只能靠一把手摇扇度夜,真不是个滋味。
不过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就有了改变。程士明回忆,上世纪70年代中期,轻工类产品多了起来。就在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三大件盛行的时候,家电行业开始显山露水。80年代,他家终于拥有了一台像样的家电——大吊扇。一个底座挂大梁,三片风叶齐刷转。有了这个大家伙,感觉整个世界都凉爽了。
晚上,在吊扇的徐徐凉风里恬静地进入梦乡,再怎么毒辣的日头,再怎么闷热的黑夜,也都能快乐安然地度过。从此,手摇扇在程士明一家人的生活中慢慢地消失淡却,变成了一种流年的记忆。吊扇虽好,可在当时的农村,也不是家家都买得起的。
程士明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到了80年代中期,电扇的种类多了起来,以台扇最受欢迎。款式和色彩越来越美丽,功能和质量也越来越上乘,摇头功能,微风、强风,轻轻一按,调节自如。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程士明感觉,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虽然住在农村,不及城市繁华喧嚣,但日子过的也越来越红火。程士明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村民的生活逐渐从温饱向小康迈进。而空调也在那个时候出现在了电视银幕宣传上,新型纳凉家电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程士明回忆,他家的第一台空调是在十几年前购买的,是台卧室挂壁式空调。只要轻轻按下遥控器,调到最佳的温度,不一会儿,凉爽就充盈了整个房间。小小的家,因为空调,四季如春。
程士明说,不得不感叹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还记得那一段时间,人们闲暇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空调:我买了一台2匹立式的,他家买了两台1.5匹挂式的;我的是春兰牌,他的是海尔牌。渐渐地,空调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广,产品款式和质量也不断更新,并适时加进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现在,程士明居住的小村庄,几乎每家都拥有空调。一些困难家庭、独居老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也都用上了空调。
手摇扇、电扇、空调这些纳凉工具的更替变换,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从贫穷落后到国富民强,见证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记者:苗培欣
编辑:张晓姿陈智
审核:吴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