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头条小康路上足音铿锵临洮县脱贫攻

发布时间:2023/3/29 2:08:47   
                            

收官之年不松懈,慎终如始战正酣。

绚烂的八月,走进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临洮县,田野飘香,农民欢笑。洮河谷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蓬勃发展,书写着西部绿色蔬菜生产高地的现代农业传奇;易地扶贫安置点,“产业兴、生态美、民风淳、秩序好、百姓富”,人人脸上绽放幸福笑容;扶贫车间里,在机器的嗡嗡声中,工人们忙碌地在流水线上生产作业,奏响了一支支脱贫“进行曲”;“狄道乡韵”民俗村,美丽乡村游如火如荼……

年底,临洮县有扶贫开发重点乡镇7个、贫困村个、贫困人口10.6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1.85%;截至年底,全县累计退出贫困村个,净减少贫困人口10.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年2月2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批准古浪县等31个县区退出贫困县的通知》,临洮县顺利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一鼓作气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

八月的临洮,阳光明媚。一大早,洮阳镇李范家新村社区60岁的村民张彦太来到村上的便民服务中心复印换水表的资料。

不用坐车,步行三四分钟,张彦太穿过村文化广场,就来到了便民服务中心。“以前,复印东西要到县城里去复印,一页一块钱,现在全部免费服务。”戴着草帽,满脸堆笑的老人禁不住打开了话匣子。

张彦太之前住在洮阳镇红窑村张家山社,山大沟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下雨下不了山,进不了城。吃水很困难,天不亮,就排队到泉里‘刮水’。”说起住在大山里的生活,张彦太转过头,从门里望向西坪山,“现在环境好,条件好,进城办事也方便!”

李范家新村社区位于临洮县城以西1.2公里处,由红窑、老庄、柯栳等6个山坪区村的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新建而成。李范家新村社区打破传统的建房样式,建成搬迁住房套,新建洮阳中心敬老院1处。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图书馆、老年人活动室、电商服务室等多功能室应有尽有。贫困群众搬迁后,解决后续发展是关键。为了让困难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

年,洮阳镇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好机遇,为这里的群众争取到了70座“福州定西阳光房”蔬菜基地扶贫项目。“群众没有蔬菜种植经验,不敢迈出种植蔬菜的第一步,由党支部党员示范带动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李范家新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喜庆说,目前李范家新村社区的蔬菜种植户达到了50户,户均年收入达到元,尝到蔬菜种植的甜头之后,大家你追我赶,比技术、比收入,党员示范“阳光房”已经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房”。

截至目前,新村社区“阳光房”蔬菜大棚已扩建至70座,撬动东西部扶贫资金万元。沿着平坦的水泥路走进村里,干净整洁的村巷两旁,村民们在树下纳凉,房前屋后种满了花草树木;广场上,孩子们嬉戏玩耍,不远处的蔬菜大棚里,农民忙着采摘、运输,个个脸上绽放着丰收的喜悦。如今的李范家新村社区,产业兴、生态美、民风淳、秩序好、百姓富。

近年来,临洮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

采取集中安置、进城购房安置、村社内插花安置等方式,累计投资12.8亿元,先后搬迁群众户3.46万人,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帮扶等方式,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7亿元,实施了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一大批改善贫困现状、促进持续发展的重点扶贫工程。

先后投入资金5.7亿元,实施东部农村引洮供水、南部农村饮水等安全饮水工程15个,全面解决了供水不稳定的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

争取实施了“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示范县项目、自然村通硬化路贷款项目,累计投资15.29亿元,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目标,个自然村通了硬化路,自然村硬化率达到45.7%。累计投入资金8.6亿元,实施教育项目个,5.8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实现了“零辍学”,1.46万名“四类儿童”实现结对帮扶。

全面落实门诊慢特病卡申请办理和报销补偿政策,贫困人口参合率、资助率均达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了全覆盖。

一个个镜头是百姓脱贫致富的缩影,一组组数据是脱贫攻坚战奋斗的成果。

榕定携手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立秋时节,走进临洮县城的甘肃榕发服装智造扶贫车间,远远传来缝纫机的嗡嗡声。

多名工人正在专心致志地干活,裁剪、缝制、锁边、压线、打结、熨烫……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手脚麻利、动作娴熟,在她们的巧手下,一件件蓝色的工服制作完成。

“这些工服全部销往中石油、中石化、中国中车等企业,由总公司负责销售。”甘肃榕发服装智造扶贫车间总经理吴章铭说,“扶贫车间每天能生产多件工服,年生产量达40多万件。”

甘肃榕发服装智造扶贫车间是福州市仓山区与临洮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引进的重点对口扶贫合作项目。该项目由福建春晖服装科技有限公司与临洮县农投公司合作,创办了群众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年7月正式建成投产。

“我们优先吸纳建档立卡户和易地扶贫搬迁困难户到车间就业。目前,已为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6户。”吴章铭说。

自中央作出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部署以来,临洮县积极响应号召,全面加强与东部对口县区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对接联系,谱写了对口帮扶、携手共进的新篇章。

福州市仓山区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8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多个,直接带动临洮县户2.3万人实现稳定增收。

近年来,临洮县还成功引进了甘肃路桥精石、恒鑫岩棉、超大现代农业、聚春园食品加工、立诚户外科技、富麦农资等重点项目10个,为临洮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打造了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农特馆,不断拓宽消费扶贫渠道,实现农特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在临洮县新添镇梁家村超大智慧农场里,工作人员杨勃正在通过电脑给农场里的蔬菜大棚浇水,“这是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设备,用电脑和手机就可以操作,每一块地浇多少水都是量化控制的。”杨勃说。

智慧农场的蔬菜大棚里,茂密的叶子绕着藤蔓长到棚顶,枝蔓上开满了金黄色的花儿,墨绿色的贝贝南瓜挂在枝蔓上,临洮县农业局科技特派员杨花莲正在给工作人员讲解人工授粉技术。

“今年我们主要种植了生菜、娃娃菜、菜心、上海青等6大品种的高原夏菜,产品主要销往海南、福建、上海等南方市场和净菜配送企业。”智慧农场负责人何灿德说。

“以前这里都是零碎的土地,我们统一平整后将亩土地流转给智慧农场,打造水肥一体化的智慧农场和现代农业。”临洮县新添镇孙家村村支书孙维江说,智慧农场不但带动当地贫困户就近务工,还对村上的20户贫困户配股分红,每年每户分红元。

顺着孙维江手指的方向,一大片开阔平坦的川地,全部种植着生菜、娃娃菜等蔬菜,绿油油的叶子覆盖着大地。

临洮县超大智慧农场项目是年福定东西协作扶贫重点项目,也是临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科技含量最高、示范带动效应最好的露地蔬菜标准园,共有甘肃超大新添智慧农场和太石智慧农场2个基地。

同时,临洮县持续加强与中国银保监会的对接联系,累计争取帮扶资金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个,带动7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该县充分发挥个帮扶单位、名帮扶干部作用,先后协调争取帮扶资金2.2亿元,帮办实事余件。认真组织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全县家企业商会累计向个村投入产业、就业、技能、公益等帮扶资金1.7亿元,受帮扶贫困群众4.1万人次。

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

近年来,临洮县紧密结合中央政策和县情实际,积极总结成功经验,探索推行了一大批扶贫新模式,实现了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重大转变。

着眼解决村两委班子服务“三农”缺抓手、凝聚群众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不规范、带贫益贫能力弱,群众农产品销售难、农资购买难、融资贷款难等问题,临洮县依托阿里巴巴钉钉系统搭建了数字临洮2.0-线上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推行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合作金融“三位一体”的农村产业发展改革模式。

峡口镇党家墩村村民师海彦在手机上下载使用这一平台后,感觉十分便利:“以前我们买肥料、种子,需要开上三轮车去新添镇,费时费事。现在好了,手机上点几下,货就送到家门口。”

今年以来,这一平台更是帮了临洮群众的大忙——坐在家里就能轻松下单,实现了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两不误。

数字临洮2.0—线上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2.3万户群众通过农资直供平台订购配送农资.7吨,金融机构授信8.89万人11.05亿元,实现了政府、企业、合作组织大平台与小农户的有效对接,为破解产业发展、乡村治理难题,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提供了临洮方案。这一模式被评为全国“年民生示范工程”。

种植玉米和养牛,在临洮县已成传统,如何把全县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和养牛的传统优势发挥出来,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是临洮县一直探讨的问题。

经过实地调研、集思广益,年,临洮县创新提出了“政府+银行+企业+协会+贫困户+保险”的“六位一体”牛产业扶贫模式。

“以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中心,按照政府引导、银行支持、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参与、保险保障的思路,形成成熟的技术、完备的链条、稳定的市场和配套的服务,协同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牛产业。”临洮县畜牧兽医基础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建军说。

按照“引进一家龙头企业,壮大一个优势产业”的思路,临洮县引进了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公司,组建成立了甘肃康和良种肉牛繁育有限公司。

“我们每年3-6月份开始发牛,我们的牛都是经过严格的隔离观察、接种相应疫苗、经检测达标后才通过‘牛超市’投放给贫困户的,从源头上保证了牛的品质,贫困户可以放心买牛。”康和良种肉牛繁育有限公司厂长张红临说,贫困户在“牛超市”买牛,可以实现贷款、签约、保险、培训、选牛“一站式”服务。

据了解,年11月,康和良种肉牛繁育有限公司牵头组建成立了临洮县牛产业联合会(社),吸纳家肉牛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为会员,为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搭建了便捷、高效的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

通过“六位一体”牛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了完整的牛产业闭合发展链条,使贫困户买牛有资金,选牛有“超市”,养牛有保障,卖牛有出路。

截至目前,临洮县依托世行贷款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贫困残疾人养牛项目、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等,累计筹集资金万元,带动户贫困户和45个富民产业合作社发展养殖基础母牛1.3万头。

立足“小切口”倒逼解决“大问题”,临洮县创新推行农机服务社会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微公交”便民服务等微改革84项,一大批事关脱贫攻坚的症结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着眼破解深度贫困片带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运输难问题,该县探索推行了“建管养一体化”模式,采取“资源换资金”的方式,将万方石料矿和城区70亩优质土地公开招拍挂,出让净收益用于项目建设,由甘肃路桥三公司完成项目建设,竣工后继续养护三年的模式,彻底解决了东北部山区4个乡镇19个村6万多群众的出行和农产品运输难题。

这一模式为全省公路建设创造了经验,是全省首个公路建设“建管养一体化”项目。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这场前所未有、集全县之力、向贫困宣战的脱贫摘帽战中,临洮县全力书写着砥砺奋进的“临洮模式”和“临洮答卷”!

来源

定西日报

编辑

康美

责编

赵建民杨阳

编审

谭明强

总编

边国鹏

临洮县融媒体中心所属“看临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8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