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介绍 >> 这台老缝纫机,你还有印象吗临淄融媒
(临淄台记者路宝华、王立鹏)改革开放40年发生在咱市民身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想穿啥穿啥想有啥有啥,网购海淘私人订制,衣服的花色品种,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再也不用像过去一样,过年才能穿新衣,新衣还得自己缝。
今天小编和您拉拉,过去家家户户都离不了的物件——缝纫机
在临淄皇城镇大蓬科村,有一位赵秀荣大娘。她的家里有一台“工农牌”缝纫机,有4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她的这台缝纫机记录了一个时代,记录了改革开放40年的沧桑巨变。年,赵大娘托城里亲戚关系,好不容易搞到一张缝纫机票,花元购买了这台“工农牌”缝纫机。自从买了这台缝纫机,赵大娘就成了这一带的“名人”。很多时候,都是义务为乡亲们服务。
赵大娘说,那个时候,男人们穿的衣裳,甭管老少,做身国防服就美的不得了。
妇女和小孩的衣裳,更是单调。做衣裳剩下几块碎布头,人们往往舍不得丢弃。
虽然样式简单,但四围两庄来做衣服的特别多。靠着这台日夜不息的缝纫机,赵大娘把一个家打理地井井有条。而就在这种忙碌中,她为女儿们留下了一辈子难忘的记忆。
赵秀荣长女陈秀兰:
那个时候觉着妈妈很辛苦,原来这个地方有张桌子,桌子上面摆的衣服一摞一摞的。小时候的记忆就是我和妹妹都站在床上,妈妈给我穿上新衣服、给妹妹穿上新衣服,都是妈妈做的,穿上抖抖,那是纯棉布的。
赵秀荣次女陈艳霞:
那时候晚上,小时候自己睡着了,睡了一觉醒了,发现亮着灯,妈妈还在做衣服。
直到年左右,人们的衣着悄然发生了变化,而赵大娘的裁缝生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作为“三大件”之一的缝纫机,慢慢在农村普及,大集上裁缝日益增多,“的确凉”、“泡泡纱”之后,西服、连衣裙、喇叭裤、牛仔裤等个性化服装,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从当初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到如今满橱子穿不完的衣裳,四十年间,赵大娘的这台“工农牌”缝纫机,仿佛一件古老的文物,见证着全家人衣着的变化。虽然如今市面上的衣裳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早已长大成家的女儿们,最难忘的,却依旧是母亲做过的衣裳。变化的是物质,不变的是亲情。在66岁的赵大娘眼里,这台缝纫机,就是一件传家宝,一段亲情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