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古籍文献守护者麦时清

发布时间:2022/10/20 19:49:21   

古籍文献“麦田”的守护者麦时清、佛山市南海历史文化协会。

有人劝我把这些历经十数年的收集积攒而成,并非轻而易得之物,收藏的明古籍数据出售赚钱,但我没有这样想,我的愿望是将资源分享给对历史文化研究有兴趣的人,为传承发扬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尽一己之力。”——麦时清

这个门前挂着“南海麦姓文化研究会”牌子的工作室有点另类,座落于狮山镇小塘村工业区的厂房里,不见时下流行的历史文化类工作室高雅布置,不多的横幅和卷轴书法挂饰、简单的铝合金展柜、普通的家具摆设、角落的办公格子间……就这么简单的地方,却藏着数以千计历史古籍文献数据。工作室的主人——南海历史文化协会理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文献数据研究中心主任麦时清,常年在这里“耕耘”不辍。工作室门口的“麦姓文化研究会“牌匾、工作室一角工作室的“瑰宝”是一台惠普图形工作站,外加45英寸大型显示屏。资料厍内整理收储的中医中药古籍资料、正史坊兴府志、宗教信仰名人墨迹、周易经卷等高清古籍善本近万卷,不少还是国内的独有孤本资料,这可是老麦历经十数年的收集积攒而成,并非轻而易得之物。老麦收藏的明代名医张景岳的代表作《类经》

年过花甲的老麦堪称古籍痴迷老人,其原籍金沙罗行乡,幼年家贫如洗,一家六口兄弟四人,母亲积劳成疾单靠父亲独力持家。老麦三尺孩童已是村里放牛娃,虽有求知欲望,却无缘接受更多学校教育,小学毕业后19岁应征入伍,亲历广西边境对越自卫反击战,保家卫国屡立战功,经受血与火的洗礼。退伍后就职乡镇企业从事医务工作。四年后乘改革开放春风“下海”创业,凭借4台家用缝纫机起步,艰苦奋斗兴家立业,创办“爱婴宝儿童服饰厂”,创立爱婴宝品牌,一度畅销国内专业市场并远销欧美。

年行业转型,老麦“上岸”,服务社区学校维稳直至退休。主业之外,老麦热心参与老兵协会和宗亲联谊等社会公益工作,是其中的骨干。正是在参与筹备年南雄姓氏文化节暨世界麦姓文化活动中,老麦对姓氏历史文化的兴趣越加浓厚,但有碍于可考古籍历史资源缺乏,发掘、研究、承传无据可依。在无前车之鉴、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老麦毅然独自踏上了艰辛的历史古籍文献搜寻、收集和整理之路。年凯旋归来凭祥市留影

不得不佩服老麦为承传历史文化的锲而不舍,通讯、交通自掏腰包,常年奔波于各省、地市、县区图书馆古籍部,到乡间实地考察古村落、古祠堂等岭南古建筑,并重点深挖广府历史。线下搜完线上搜,一边搜集边一边学习……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小白遂成行家,虽说这个跨界有点大。

与热心者考察南海金沙罗行乡古村落、在中山小榄与同道中人交流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一行来访留影

搜集古籍文献,古汉语是工具,老麦只有小学水平,是如何跨过这道门坎的呢?老麦说,除了幼年时语文基础比较好外,特别要感恩他的语文启蒙老师。这位黄姓老师是个“老古董”,清末民初就读私塾有旧学功底,对求知欲强的老麦喜爱有加。老麦但凡遇到不懂的生僻字、俚语之类,总要刨根问底,而黄老师也从来诲人不倦,老麦从黄老师身上不但学到了文化知识,也受到了孝悌忠信的传统观念熏陶,深刻影响了他日后立身处世。

深刻影响了他日后立身处世。

工作室的墨宝

同样没有想到的是,制衣的从业经历也助了老麦的古籍搜集一臂之力。当年老麦的制衣厂比较早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他也由此掌握了不少计算机技能。当搜集古籍文献受挫时,老麦不惜花血本购置数台专业电脑,迅速从线下转为线上,并且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得益于当时互联网比较开放的氛围,老麦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图书馆汉籍库、古汉籍网站等淘到了大量珍贵的高清历史古籍文献,斩获颇丰。老麦的“宝藏”中,含括汉唐宋元明清时期各类史典,不乏明朝版的《二十二史》、康熙版的《广州府志》、林则徐主编的《广东海防志》、《琉球国图志》、中医药学类的《类经》等重量级文献,行家戏称此为历史文化研究挖不尽的“金矿”。

羊城古钞

清嘉庆年间顺德人仇巨川抄辑记录广州古迹古事的《羊城古钞》

这些年老麦都在整理分类自己的收藏,常常一天十几个小时坐在电脑前,不时“眼花缭乱”、精疲力乏,留下了肩颈疼痛毛病,不过这些疾患都无碍老麦对古文化的热爱与执着,他视承传中华千载文明为使命担当,懂得这些古籍的价值,知道它们无法用金钱与财富来衡量。因此老麦积极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历史文化研究院等机构合作,无偿为研究学者提供研究所需的古籍文献资料。

老麦的身上,洋溢着民间历史文化爱好者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9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