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介绍 >> 步兵看了人人怕,四联装机炮的恐怖,名副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率先大规模使用了小口径速射机炮,如Flak30/38型20毫米机炮,用来战地防空和防御作战。这些高炮不仅仅只用于防空作战,有时候会被拉到前线上,用来对步兵进行毁灭性的打击,是名副其实的“步兵杀手”。饱受德军机炮之苦的苏联,也打造了自己的“步兵杀手”。在上世纪60年代,苏联将高射速小口径机炮、先进雷达技术、现代火控集于一身,打造了当时最强的自行高炮,即本文要介绍的“石勒喀河”ZSU-23-4自行高炮。
ZSU-23-4自行高炮的最初目的并非是针对步兵,而是针对当时日新月异、速度越来越快的喷气机而研发的,只是在后来广泛的被苏军用来对步兵进行扫射,使其被冠以“步兵收割机”的称号。
当时苏军装备的高炮还普遍采用直接瞄准的光学瞄具,并且没有车载雷达,难以有效地攻击喷气式战机。为此,苏军在60年代,提出研发一款新型的自行高炮,要求要应用当时最新的小型雷达技术,并且要拥有较强的火力,可以在喷气机飞过的那几秒、甚至是零点几秒打下战机,并且要拥有现代化底盘,可以灵活机动,或者伴随坦克进行野战防空。设计师在年完成了新型自行高炮的设计,并按照苏军编号命名为ZSU-23-4,代号“石勒喀河”。
ZSU即“自行高炮”的缩写,23代表其武器口径,为23毫米机炮,4代表该型自行高炮为四联装。“石勒喀河”采用四门特殊改造后的2A7型机炮,该型机炮的技术源自于二战时期伊尔二攻击机上的机炮,拥有极高的速射和毁伤力,射击精度也较高,每门机炮的实战速射高达发每分钟,并且还是四联装,主要使用的弹种为穿甲燃烧弹和破片毁伤弹,能够有效的针对空中的武装直升机和喷气式战机。
搭载了一具RPK-2车载雷达,位于炮塔上方,不用时可以折叠收放在炮塔后方。该型雷达可以有效探测到20公里以外的飞机,并且可以将雷达数据输入到弹道计算机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并且精确的拦截空中目标,具备全天候作战的能力。高效的雷达加上精准的机炮,使得其成为了60年代最凶猛的自行高炮,而当时美军还在广泛装备着M42自行高炮,M的面世还得往后推好几年,并且性能和火力上完全输于“石勒喀河”。
虽然“石勒喀河”的体积看起来很大,但是其重量并不太高,仅重19吨,比一些西方步战车还要轻。主要是其底盘是PT76两栖坦克改装而来的,阉割掉了两栖能力,换取了更大的空间用来装备电子系统和弹药,部分零件与PT76通用,还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后勤维护。但这也是“石勒喀河”唯一的弱点:装甲太薄,平均厚度仅在15毫米左右,只能抵挡北约大口径机枪的射击,导弹、机炮炮弹一打就穿。
在年,“石勒喀河”正式列装苏军,在70年代已经成为苏军主要装备的自行高炮,并且多次参加苏联的重大阅兵,给北约带来了巨大的威慑。但使“石勒喀河”出名的并不是对北约的震撼,而是在数次战争中给步兵带来的恐惧。苏军将大量的“石勒喀河”投入到年爆发的入侵阿富汗战争中。
由于阿富汗多山地和高地,并且游击队经常居高临下给苏军带来巨大伤亡,苏军将“石勒喀河”投入到前线中,以用来压制高地上的阿富汗游击队。在战斗中,高俯角的机炮经常以撕裂般的声音发射机炮,撕开游击队的阵地,炮弹的破片也杀伤了大量步兵。得到高炮支援的苏军步兵能够轻而易举地占领阵地,阿富汗士兵称其为“缝纫机”,而外界称其为“步兵收割机”。苏联解体后爆发的车臣战争中,俄军也曾使用过“石勒喀河”攻击过车臣士兵,据悉有一个战例就是数台“石勒喀河”集中攻击一所防守严密的大楼,在“石勒喀河”的攻击后,没几分钟,这座大楼就倒塌并化为一片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