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80年代,三转一响4大件,有钱人才能

发布时间:2024/10/22 13:07:55   

如今,“高额彩礼”已成为社会重视的问题,各地也出台了种种措施,限制高额彩礼,可因彩礼本身就带有自愿含义,普通的村规民约很难约束。因此,现如今想要结婚,还需要准备好“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等,也就是车房、15万元以上的彩礼。

彩礼并非是新时代酝酿而生的产物,自古就有彩礼、嫁妆这一说法,只是当今时代更侧重彩礼。不少人感慨收入低,很难满足基本彩礼要求,部分人更是生出“不婚”观念。

其实不管在哪个年代,彩礼都不是那么容易拿出来的。比如说50年代时,因百姓一穷二白,当时彩礼比较简单,一斗米即可婚娶,不过那时候温饱依旧没能满足,能拿出一斗米已非常难得了。

到了七八十年代时,“三转一响”四大件成为婚姻的标配。在今天,“三转一响”并不值什么钱,上千元即可全部采购,可在那个年代却是不小的开支。当时国家初步稳定,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衣食住行上也开始迎来改观。

不过因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普通家庭一个月吃不了几顿肉,当时人均住房才4.4平方米,工人还有吃“大锅饭”的思维,使得那时候工资收入比较低。能够买上“三转一响”,仍然是家庭富裕的标配!

那么,“三转一响”都有哪些呢?1、缝纫机

在过去,衣服可不像今天坏了就丢,那时候衣服缝缝补补又三年,因此很多人身上的衣服要穿上好几年。就算是穿新衣服,也是自己去裁缝店里购买布匹,自己回家制作衣服。

想要制作衣服,那必须用上缝纫机才行,因此当时的缝纫机已成为家庭的必备需要,且为了能够使用时间更久,大家也认准“蝴蝶”牌缝纫机,一台要-元左右。

对城里人来说,这笔钱或许不成问题,但在农村要攒上好几年才行。不过相比手工针线,缝纫机缝制速度快,针线平整匀称。

2、自行车

在70-80年代,家里能够买上自行车的农村人可不多,当时最畅销的是“凤凰”、“飞鸽”、“永久”牌,一辆车需要-元左右,而农民一年平均收入70元,能够买上自行车可不容易。

因此,在农村能够骑自行车的人都很神气,当时还有“宁借媳妇,不借自行车”的玩笑,可见自行车在当时有多威风,让人看着都好生羡慕。

但时代发展到今天,自行车反而已很少见到,大街上也很难碰见自行车专卖店,而汽车、电动车却成为日常代步的需要。

3、手表

在那个年代,能够买上一块手表十分神气,当时还没有进入电子时代,大家需要买上一块钟表才能更好的观察时间。不过当时手表是机械表,一块表价格元以上,市场上多有“瑞士”牌、“上海梅花”牌,手上戴着表走到哪里都会神气。

当时手表也是身份的象征,普通人家并不会去购买手表,毕竟农村人的生活规律,对看时间的意识不强,有这笔钱完全可购买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当年有一块手表,大家都会尊重,也会认同其身份不简单。

不少人穷,直接在胳膊上画个手表图形,不然买个玩具表乐呵乐呵。

4、收音机

至于“一响”,自然就是收音机了,可以听听国家大事、戏曲、评书等,这也是当时农民的唯一娱乐项目。

记得听过最早的评书是“岳飞传”,是在邻居家听的。当时谁家买了收音机,四周邻居都会过去听节目,大家也会在一起商讨节目里的内容。

因此,当时购买收音机的人也很神气,不过大家生怕弄坏了,每天也只是听上一会,不敢多听。

以上“四大件”,在当时城市里确实是彩礼的一种,可在农村中,能够买其中一件就已不容易了。除了“四大件”,部分地区也有“三十六条腿”一说,也就是五斗橱、餐桌、4把座椅、床、书桌、衣柜。

不管是什么聘礼,当时的彩礼都是生活用品的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需要,直到90年代,农村人才得以买上“三转一响”。

但到了90年代,新“三大件”又开始了,也就是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当时的牡丹牌、熊猫牌电视机颇为抢手。

如今回过头来看,80年代的“四大件”,能够买起的多是在机关、国企单位工作的人。当时“4大件”最少也要元,但工人收入才不过30-40元/月,且当时家里孩子比较多,一个家庭3个孩子成标配,除去基本开支后很难剩下太多钱,也只能慢慢攒钱才行。

不过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智能家电、家具已成为家庭必备,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消费水平也在增加,荤素搭配已成为日常需要,“三转一响”这些老物件反而在古玩市场上水涨船高,或许这就是时代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0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