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发展 >> 爱捣鼓的老王,人称农民发明家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平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梦珂
“你们是来找老王的?他正在家里捣鼓机器呢,没想到他这一捣鼓,捣鼓出名了。”5月3日,记者来到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刚进村,几位正在广场上聊天的村民就主动地向记者打招呼。
“来俺村的外人,不是采访老王的,就是找他买机器的。老王成了俺村的名人,还成了‘发明家’。”村民们笑着说。
村民口中的“老王”就是王运军。村民们只知道他整天与机器“打交道”,谁家的电风扇、抽水电机等电器坏了,都会找他修理。他为人老实,来者不拒,常常摆弄几下就修好了,而且都是义务帮忙。由于缺乏技术,老伴身体不好,年他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说话间,就到了王运军的家中。
只见,一位满头白发,戴着一副老式眼镜,手里拿着一块锂电池,坐在一张放着各种工具的桌子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手中东西反复观察的老人。
“那位就是王运军啦,这又研究锂电池呢。”商丘市商务局驻韦店集村第一书记范辉说,“老王,来人啦!”
王运军这才摘下眼镜,放下手里的活,和记者聊起来。
虞城县稍岗镇是全国著名的钢卷尺生产基地,大小钢卷尺企业有四千多家,其中组装钢卷尺的最多,入驻该村扶贫车间的就是一家钢卷尺企业。老王家离扶贫车间只有二三十米远,出门几步就到了。他看到扶贫车间组装钢卷尺的工作台是一个手工工作台,钢卷尺条子又硬又有韧性,工人卷起来的时候,需要使用很大的劲,既费力还有被划伤的风险。
“我原来是民办教师,教的是物理和化学,所以就想能不能用电代替这个手摇的卷尺器,这样既省力又省时?”王运军说。
说干就干,他先找来一木板,把扔在院子墙角的旧电动缝纫机,拆下了电机,自己鼓捣起了钢卷尺工作台。在工作台上安了能固定卷尺的立轴,工作台下面,用一部小电机当驱动,再安上多功能电源控制器,用脚踏板控制启动开关,经过上百次反复实验和改装电路板,半年的时间一台钢卷尺自动卷尺机制作成功了。
第一批设备就投入到附近的扶贫车间供大家使用,而且效果很好。
“这个机器用着非常好,以前我用的是传统手摇卷尺机,干一天的活儿回到家特别的累,现在用上这个机器之后,感觉身上没有以前那种酸疼了,很轻松,装出来的钢卷尺质量不错。”在扶贫车间打工的村民李海艳告诉记者,“以前一天能组装五六百个钢卷尺,现在一天能组装七八百个。”
随着钢卷尺自动卷尺机的“名声”越来越大,来此订购机器的人也越来越多。尝到甜头的老王,把制作钢卷尺自动卷尺机当成主产门路。村里的帮扶干部得知他有想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就帮他在自家的院子里建了个生产车间。
“年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帮扶,他卖出了多台机器,其中30多台卖到了印度、韩国等,老王早已经脱贫了。”范辉说,他们鼓励老王去创造去发展,同时也鼓励老王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现在已经有三户贫困户在这里务工,他也充分激发了其他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
如今,老王一年的订单量约六七十台,而且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私人订制”,一年收益十余万元。不光如此,爱捣鼓的老王还在自家房顶上安装了40块光伏电板,每月有近度电以0.32元每度的价格由国家回收,每月就有多元的进账准时打到自己卡里。
“一个老农民谁能想到去研究发明东西,就老王肯钻研,脑壳儿还好使,咱不服不中。”采访结束,在老王家打工的村民还一直称赞不已。
编辑:刘梦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