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发展 >> 80年代结婚标配三转一响,摩的大哥
沧海桑田变化大,转眼已经步入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到处都是摩登大楼,各色轿车。
有钱人拥有着各种豪宅别墅,顶级豪车,各色壕奢用品,身家上亿打底,这起码才是土豪的标配,而你能想象在80年代一辆摩的,一部大哥大,资产上万就已经是土豪的标志了吗?
结婚标配,“三转一响”
80年代结个婚在“三转一响”这四大件脸上就很有面子了,而现在结婚什么车子、房子、多达十几万的彩礼比比皆是。
80年代所谓的“三转一响”这四大件,其中三转分别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则是录音机,而这所谓的四大件放到现在可谓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各个街道一排接着一排,手表随便去个商店十来块钱就能买到,各种样式任你挑选,甚至有更为奢华的装饰手表,什么金镶钻,金表钻表任君挑选。
至于缝纫机除了各种需要手工制作的特殊工作的地方,平民生活这东西早已经被淘汰,各大服装针织行业都是在大工厂大机器下运作的。
录音机更不用提了,现在人人都有智能手机要听什么歌放什么,要录音,听歌,看剧,打游戏,还是行走的钱包,出门现在带现金的人越来越少,行走一部手机什么都能解决。
人人争当“万元户”
在八十年代,资产上万就叫有钱人,已经是屈指可数的群体了,至于为什么资产上万就能被称作有钱人和当时的市场物价等脱不了干系。
“万元户”这个代名词起源于我国80年代初,那时候市场上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逢年过节压岁钱0.1-0.2左右撑死,一万元你算算以这样的物价可以用多久。
有报告显示七八十年代的一万元那当今社会物价来算起码折合人民币万,甚至在物价涨幅如此大的今天已经超出这个估值。
万已经可以在当今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下在二三线买一套房子,外加一辆差不多的车子,还有急事的余钱。
80年代初“万元户”可谓是土豪的代名词,就如著名陶虹主演的《春草》这部电视剧,就是在80年代初这个时代背景下进行的。
春草和她的丈夫何水远从老家出来在外拼搏做梦都想着挣钱变成万元户,最后还给他们的儿子女儿起名叫万万和元元,合起来就是万元,可以想象那时候万元户在人们心中的那个概念有多深刻。
而现在一万元在人们眼里早就不是那样高不可攀,难以想象的高度,更别说现在的几块几毛的零钱。
两大风靡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和摩的
80年代风靡那个时代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和摩的,当然家庭条件一般的人主要就是自行车,谁家能有辆拉风的摩的那绝对是妥妥的土豪。
在八十年代,据统计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自行车,可谓是“自行车王国”,像永久牌和飞鸽牌两种自行车简直就是那个年代的标志,记忆中自己家里就过这种飞鸽牌自行车,嗯,好像已经是90年代自己出生后的事了。
虽然那个年代自行车风靡,但是80年代初也不是很好买的,那个时候一个普通农民工一天工资大概也就八毛钱左右,人民教师月薪也不过二三十块钱,一辆自行车大概是一百块钱左右。
这一辆自行车的钱都需要攒许久,而且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东西,80年代初自行车刚开始还属于供应比较紧缺的商品,可以说堪比当今买车摇号的程度。
直到80年代中期,国家工业有所起色,经济物质逐渐丰富,自行车可以说才逐渐普及。
为了生活方便当时人们几乎各家各户都很乐意买上那样一辆自行车,平常用来赶路上集,走亲访友友,甚至接娶新娘子。
而那自行车质量上也毫不含糊,用了十多年载人捎东西来来往往都没问题,直到00年后才逐渐被淘汰。
而自行车到底还是需要人工使劲去蹬的,短途没问题,长途就不行了,所以80年代有资产有价低的土豪们更热衷于搞辆摩的,“幸福”摩托车也就是当时土豪们热衷的“奢侈品”之一。
“幸福”是汽油发动机,由实打实的钢管焊接的框架,据说非常的结实,可以载重斤没问题,除了能够长途出行,带货运货都没问题。
那时的摩托车由于产量较少价格相对自行车高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一部新产的摩托车价格起码以上了,普通人根本不可能买得起,也就只有少数土豪级别的人才有这样的实力。
有这样一台摩的,几乎等同于现在开上一台豪华保时捷,所以说80年代摩的作为土豪界的奢侈品一点也不为过。
壕中之壕“大哥大”
日新月异,现今走哪里都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而且手机各个版本不停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可以说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这个东西,通讯,购物,支付,打游戏刷剧,听歌等等。
这些在80年代应该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其实最初的手机研发出来只有一个打电话的功能,但就仅仅是一个打电话的功能,在80年代的时候也是个稀奇的不能再稀奇的产物。
80年代的便携式蜂窝电话机被人们俗称“大哥大”,那个时候的“大哥大”同样由于工业的不发达,导致产量稀少,即便造型笨重体积较大,但是价格还是非常昂贵,普通人当然消费不起。
一般都是一些需要谈大生意的老板或者有资格有地位的社会组织成员等才能够有能力拥有这样一件“奢侈品”。
数据显示拿深圳来说,年深圳开始向用户提供这种电话服务,当时每个“大哥大”售价2.2万以上,由于产量实在太少,不少黑市价格甚至炒到了5万以上,话费每月元,通话每分钟一元,要知道这可是80年代5万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就连早起周星驰等人的许多电影我们都可以看到“大哥大”的身影,都是那种又土又壕又欠揍的“老总”角色,别问为什么说那些角色欠揍,问就是羡慕嫉妒恨。
“大哥大”作为80年代壕中圣品,真的就是当时身价的一大体现,手里拿个大哥大旁人一看就是有身份地位,有钱的人,气场倍儿足,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话“有了大哥大,走遍全球都不怕”,足以彰显出“大哥大”当时有多豪横。
从80年代到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个年代可以说是新兴工业发展的一个迸发期,开始有了自行车、“大哥大”、摩的、黑白电视机、收音机等等,我国人民的生活就在不断地进行改善,到今天又是一个新的天地。
80年代土豪的“奢侈品”,摩的不是谁都能有,大哥大象征着财富和地位到今天豪宅豪车,钻石名表,搞定礼服等等,随着年代的改变奢侈品也在改变,。
世界这么大,何妨再多一些期待?犹记多年前《魔幻手机》那句“年华人牌手机傻妞为您服务”。
今年都年了,四十年后手机能不能发展到那样的穿梭时空,各色异能不好说,但是相信那时我们这个世界又将是新的一番天地,或许又会有新的奢侈品横空出世,谁有知道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