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缝纫机乐队,应该有人为你擂鼓助威

发布时间:2024/12/10 23:59:45   
当决定二刷《缝纫机乐队》的时候,已是深夜11点。打开微票儿,搜寻周边来得及的影院场次,订票、打车、取票、落座,龙标响起,时间正好。路上,我跟坤哥说,对于你来说,这事儿本身也很摇滚。坤哥对电影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更别说摇滚。对于一个专注于“学术性研究”的法学生来说,看《缝纫机乐队》这种电影,是有“价值风险”的。电影品质低了,那自己也跟着成了一俗人,电影品质高了,那也只能是因为摇滚情怀。所以无论电影“高低”,似乎跟他的“价值观”都不沾边。但没办法,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能绕开“交友不慎”这四个字。从影院出来已经1点多了,北方的夜开始有点寒冷,天空中飘着朦胧的雨丝。我问他,电影如何?他说,还好,还好。我心想,完了,又拉着人看了一场“不满意”的电影。直到回到住的地方,我躺在床上酝酿好睡意后,他突然来了一句:当看到“希希”妈妈、“丁建国”爸爸冲向人群的时候,鼻子竟然酸了。“你一直苦苦坚持的东西,家人总会在最后一刻选择支持。”当然这并不是《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所要传达的主要价值观。但这却是电影的一部分。“胡亮”作为整个乐队的“灵魂”,对于“大吉他”有着自始至终的“依恋”,而“程宫”作为整个乐队“真正的灵魂”则在生活的波澜中,寻觅着做音乐的那份初心。其他诸如“老杨”、“炸药”、“丁建国”等角色同样因为音乐,在坚守着某些情感。于是一如当年《煎饼侠》里那个挣扎的小人物,电影真正的内核,依然是关于对梦想的“坚守”。电影一直在“造梦”的路上,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而这个梦,并不一定是关于摇滚。他可能是学生眼里的清华北大,小青年的爱情,也可能是孩子明天的奶粉,父母的健康。而不管哪一种梦,却都裹着爱的糖纸。很多人喜欢大鹏是因为他的喜剧,而我欣赏大鹏是因为他的用心。收敛起《煎饼侠》里的浮夸演技,剔除掉胡乱堆砌无关剧情的段子,沉下心来不紧不慢的讲一个故事,然后看他在剧中腼腆谦虚的笑容,宛然动情的泪滴。一帧一幕,都写着他的成长与成熟。国庆档硝烟已散,欣慰的是每部影片都获得许多赞誉。而《缝纫机乐队》却是我唯一想写点什么的,或许是因为坤哥的一句话,或许是因为电影被观众“错估”太严重,也或许只是为了大鹏的用心。这不起眼的几段文字,权当为《缝纫机乐队》擂鼓助威。肯用心的电影人,值得爱电影的人去为之喝彩。如果你问我影片哪里最精彩,那无疑还是喜剧。虽然剧中赵英俊打造的几首音乐,真心不错,特别是《都选C》。虽然关于摇滚的情怀的确让很多人热血澎湃,感慨不已。虽然很多人被感动的稀里哗啦。......比如你问我:一篇影评写了整整一个星期?我却回你说:快了还是慢了?往期文章推荐你想要看的全世界,抵不过那里的一片叶盛夏斑斓时,那些小事春娇与志明,为何变成了春娇“救”志明声声慢,青城山外踏白马文阿焦你和我并不相识,也不熟悉,甚至咫尺天涯。如果有可能,请把你的故事告诉我,我愿意做你几百字的朋友。用纯粹的文字,对你说晚安。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279.html
------分隔线----------------------------